研學旅行中學習茶藝

合唱藝術課受學生喜愛

  核心提示

  作為全市基礎教育高地的渝中區,一直將教育的發展放在首位。近年來,渝中區以新課程改革為引領,不斷提升區域教育優質均衡水平。

  2014年、2015年,渝中區先後將重慶第42中學、重慶實驗學校、人和街小學、中華路小學、大坪小學、巴蜀小學、人民小學、巴蜀中學作為試點校,開展課程改革試點工作,在全面提升育人質量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場課程改革試點,是一次縱深教育改革的區域行動,是一次追求教育本真的不懈追索,更是一次勇於創新的教育探路,亦是對核心素養如何落地的有力回應。

  因校制宜的課程體系構建、國家課程的「選課走班」、滿足學生個性需要的選修課、圍繞綜合素養落地的課程綜合化實施……一項項創新的舉措,均是渝中區近年來推行課程改革的生動體現。

  構建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

  11月11-12日,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隆重舉行,渝中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四大家領導親臨現場指導,關注一所小學校的課程改革。

  核心素養落地,怎樣把它變為學校常態優質的課堂教學?課程的跨界綜合該如何運用?面對這一連串疑問,巴蜀小學在峰會現場,透過主題報告、課堂現場、團隊研究等環節,用一個個生動的實踐案例向全國各地專家、教師做了回答。

  「核心素養落地很重要一點,跨學科培養,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綜合素養,這對教師來講要求更高……巴蜀小學在這方面比較超前,有著非常好的經驗可分享。」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課題組成員、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師保國認為。

  據了解,近年來,巴蜀小學在「與學生脈搏一起律動」的辦學理念引領下,構建了「333」律動教育課程體系,確立了「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實施」課改路徑,在全國引起巨大震撼和關注。

  具體包括,尊重、激發、共生的律動教育三要素;基礎學力課程、生活實踐課程和潛能開發三類課程,以及「教室小課堂,學校中課堂,社會大課堂」三種課程形態一體化實施。

  以巴蜀小學為代表,更多渝中學校圍繞核心素養加強系統研究、頂層設計和綜合化改革。

  大坪小學堅持「立德樹人」和「創新精神」根本任務,在課程改革中把「立志立新」的辦學理念一線貫通,建構「志新課程」體系,重點凸顯學生「立志與創新」,並豐富了志德課程群、志能課程群、志趣課程群、志健課程群、志美課程群。

  人和街小學則形成了以「人和教育」辦學理念統領的 「人和六質」課程,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健康素養、文化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人際素養。構建起學校六大課程群:和德課程群、和健課程群、和雅課程群、和理課程群、和美課程群、和融課程群。

  「自主」顯然是其最大亮點,渝中區鼓勵各個學校在國家課程育人目標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歷史和特色,凸現學校課程的個性化育人目標。

  不僅如此,渝中區還賦與學校課程安排、課程內容、課程特色自主權利。人和街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哪門課開多少課時,每學期課時怎麼分配,不同學科的課時長度如何調整,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前提下,由學校自主安排」。

  在人和街小學,就有80分鐘的自選課程,30分鐘的大課間,10分鐘的英語天天見,打破了40分鐘的課堂時間,讓課程的外延擴大了。

  教育實現傳承中發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設計,更需要自下而上的踏實實踐。渝中區中小學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讓課程改革不再是孤立的線性進程、而成為一項撬動學校綜合改革的系統工程。

  課程綜合化路徑異彩紛呈

  課程綜合化的實施,一直是課程改革過程中亟待突破的難點。

  渝中教委引領區域學校展開積極探索,「拆分」「整合」「跨學科」 等熱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為基礎教育綜合化改革提供了一種操作性和可能性的現實參考。

  稍加註意,你會發現中華路小學的課程表很特別,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得到豐富和拓展,增加了校本修身課,以及生活與社會課。一些讀書分享會、國學經典課、數學遊戲與實踐活動等拓展課程出現在課表上。

  在《語文與品德》的綜合化過程中,學校通過活動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例如三年級上冊中,以「我學會了」為主題,品德活動課通過每個學生特長技能展示,引導學生體味學習的快樂。語文課上,讓學生記錄自己學子某項特長和技能的過程,學會有序表達。

  而在實驗學校,學校不僅注重學科內容與生活、學科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還注重學科內容與鄉土資源、教師的特長、學校特色項目等結合。開設了《數學與生活》、《帶你游歐洲》、《剪紙》等課程。

  尤其是在德育課程整合和開發時,學校嚴格秉承「三生教育 育人為先」理念,將「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態教育」緊密相連。例如,在社會生活類課程設計時就根據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設計到軍訓基地、消防基地、農業基地、生態基地、科技園等的課程,培養學生對自然的認識、對生命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

  人民小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始終專註於「生」,為了讓課程實施更有意思,學校設計了許多極具新意的綜合實踐活動。例如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設立「擁抱母城,我愛渝中」城市體驗活動,制定了12條體驗線路,讓學生重溫她的悠久歷史,燦爛人文;充分利用校附近享有重慶最美街道稱號的中山四路優勢,舉行彩跑節,讓學生奔跑著迎接未來……一系列精心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自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個個堅實而從容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她們通過捲入各學科順性揚才,尊重學生差異,激發學生潛能,指向學生更多的個別化學習,找到了素質教育常態優質的課程實施策略。

  豐富選修課讓孩子選出個性與精彩

  「我因為有點事情耽擱了,打開電腦想選課時,發現沙畫課已經沒有名額了」 在重慶四十二中的百餘名選修課中,《魅力「沙畫」》選課系統才開始10分鐘就被學生「秒殺」一空。

  這門課程有什麼魅力?原來,《魅力「沙畫」》由物理老師沈雪飛開設,沙畫是他參加2015年的基本功技能比賽時特意學習的,這讓他在比賽的才藝環節獲得了第一名。

  「開設這門課,一是想讓孩子們學習一項技能,二是培養他們堅持的意識」。沈老師說。作為一所「以文化為基礎,以體藝為特色」的市級重點中學,四十二中3年來已開設的校本選修課程(高中)共計95門次,校本選修課程(初中)共計49門次。並採用學分制,學生需要三年修滿8個學分。旨在讓學生快樂學習,挖掘興趣愛好,培養綜合能力。

  在渝中區,開設選修課並不是中學的事兒,小學校也不斷豐富孩子的課堂形式,開拓學生的視野和興趣。

  大坪小學引入了《3D虛擬列印》、《小創客》、《兒童國學》等新興課程,在三、四、五年級共計開設50門校本選修課,800多名學生參與校本研習,成為立志創新的小能人。

  人和街小學根據場地、師資等具體情況,在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等六類課程群中開設了70多門課程。技能課上,生活老師教在學校住讀生疊被子、穿針引線,孩子們成為生活大能手;舞龍課中,孩子們將傳統文化演繹出精氣神。

  其實,留心觀察這些選修課,不難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日常生活聯繫,尊重學生需求。這點正驗證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將課本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很快樂。」人和街小學一名學生深有感觸。原來,他在江邊看到很多垃圾,他就索性利用一個暑假沿著江邊搜集素材,撰寫了一篇科技小論文,還獲得全市科技創新獎。

  面對豐富多彩的選修課,人們不禁要問,開這麼多有必要?

  「中小學開設有質量的選修課,既要保證數量,更要深入學生,做好開設選修課前的調查了解,尊重學生需求,對照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來設置個性選修課。」渝中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點在人民小學有著生動說明。學校將教師按照興趣和特長劃分了14個素養部落,研發的流程包括「立課調研——研製微課標——課程規劃——編寫教材——撰寫講義」等五個環節,確保選修課是學生真正喜歡、受益的。

  事實上,無論是42中的上百門選修課,還是人和街小學的六類課程群,以及巴蜀中學的私人訂製等,無不是遵從學校實際、學生需要而做出的務實探索,貼地而行。

  高中教學將進入「選課走班時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後,「走班制」這一新詞逐漸走入教育者的視線。巴蜀中學是全市將國家課程用來進行「走班」實踐的代表。

  2014年,學校在魯能巴蜀中學校區高2017屆音樂、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了「走班制」教學的首輪嘗試。2015年,學校高2018屆全體學生音樂、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學科的「走班制」教學全面推進。

  這樣的教育景象在該校成為常態:同樣是一節音樂課,這間教室同學們用手掌拍腿訓練起節奏感,那間教室學生在翩翩起舞,另外一間教室里大家沉浸在世界音樂賞析中。同樣是體育課,你選擇籃球,他選擇足球,她選擇籃球,大家都享受快樂。

  無論是基於學生興趣選擇的走班,還是基於分層教學的走班,都進一步增強了學校課程的豐富性。

  「選課走班讓每個孩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來學習,不但內容是自己喜歡的,還可以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在實施「選課走班」的兩年多時間裡,巴蜀中學除了開設課程門類增多,還有哪些創新和變化?

  以生物課程為例,該校提倡階梯式學習,學生根據差異選擇上課,課程內容更多指向生物知識的運用實踐。比如栽花、種樹、烘焙等內容。學校把教學樓頂開闢出來蔬菜種植園,學生不僅學會如何種植、欣賞花卉,還收集菜籽煉油,甚至自己去推銷成品。

  巴蜀中學這種做法顯然展示出了課程內容與綜合素養培育的縱深。

  目前還有很多高中學校對走班學習心有恐懼,原因不僅僅是不熟悉,更主要是在於恐懼走班導致學業成績下降,但在渝中區,不僅僅是巴蜀中學,實驗學校、大坪小學等也在按分層選班進行走班上課。

  從已有的表現來看,選課走班不僅是順應新高考的必然趨勢,更重要的是它使教師能夠在自己最擅長的專業上大展拳腳,也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課堂上自由成長。據了解,下一步,巴蜀中學還將在更多學科上進行更大膽的探索。

  鏈接

  凝聚區域智慧 找到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今年,教育部指向核心素養培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提出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創新實踐」六大素養培養標準的出台,是基礎教育里程碑式的改革事件。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改革的實踐,需要依靠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的落實和轉化。渝中區因校制宜、穩步實施的教育改革,顯然已經給我們一些啟迪。

  事實上,區域教育的欣欣向榮離不開每一所學校的生動實踐,而學校的發展只有紮根區域沃土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為了讓課改做出實效、高效,渝中區教委給予試點學校每校每年10萬元的經費支持,建立表彰獎勵制度,對取得突出成效的試點學校予以獎勵。鼓勵試點學校在課程整個、自主排課、學段編排、走班教學風領域大膽探索。支持並幫助試點校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組成的指導團隊。區教委在統籌安排校舍維修改造、學校文化建設、教師培養培訓、教學儀器裝備等項目時予以傾斜,優先安排試點學校的功能室、活動室、實驗室等改造,為學校課改實踐保駕護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