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想看你的表演!

那些年青蔥歲月,我們或許懵懂無知,感覺前路茫然,亦有少年懷着明確志向,努力不懈實現夢想。十四歲小子蘇展宏,每週揹着雜耍道具和音箱,走上街頭表演扯鈴、花棍等絕活,背後原因看似渺小,其實宏大:「我的志願,是為香港人帶來歡樂。」

遭撲穿頭的蘇展宏(前左)上週由父親陪同送院。資料圖片

賣藝少年蘇展宏於上週一深夜,在尖沙嘴天星碼頭附近表演雜耍後,疑因收拾道具時聲浪過大,惹怒在旁表演的魔術師,結果遇襲傷及頭部,成為新聞人物。他事後面對記者包圍追訪,不但言談大方,還趁機展示扯鈴功架,雙手各持連接尼龍綫的木棍,配合音樂伸展手臂,通過扯綫彈力將鈴子拋上高空,接回後不斷打滾和轉圈,技藝超凡,顯見苦練有功。

「雜耍是我人生第一個興趣,當中帶來的成功感,沒有東西可以取代。」就讀中三的展宏收起道具,樂談雜耍,稱小學六年級暑假參加有關課程,從此鍾情,不久在網上搜尋影片,自學各種技巧,「簡單動作一看即懂,有些要花一個月苦練。」

蘇展宏三奪青少年公開賽獎項。網上圖片

三奪青少年公開賽獎項

濃厚興趣,加上潛心苦學,展宏先後獲得三個香港青少年公開賽的獎項,包括去年在全港青少年雜耍比賽獲得「綜合雜耍組季軍」,為家人和學校爭光,但其最大快樂,並非來自勝利,而是通過表演愉悅觀眾,因此今年一月毅然踏進旺角西洋菜南街,在當時仍屬行人專用區的馬路上,展示花棍、扯鈴、轉碟和拋波等技藝。

初嘗街頭表演滋味,成功贏取觀眾掌聲和打賞,展宏從此着迷,但他說父母得悉後強烈反對,認為其行徑與乞丐無異,他聞言據理力爭,解釋街頭表演文化和意義,也邀請父母到場觀賞,不久改變他們的看法,同意讓他賣藝,自此每星期有三至四個晚上均到場表演,及至今年四月轉往天星碼頭對開空地獻藝: 「最高紀錄是一晚表演四十多場,獲得四千九百元收入。」

自從當局於今年八月初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天星碼頭成為藝術家「英雄地」,唱歌、跳舞、魔術、功夫、默劇等表演各有千秋,展宏說認識了不少外國和內地的表演者, 擴闊了社交圈子,眾人也會輪流獻技,彼此尊重,不會爭搶「地盤」,「觀眾也投入欣賞,表演氣氛良好。」

蘇展宏向記者表演「扯鈴」、轉碟等技藝。

天星獻技喜與同好切磋

經歷接近一年表演,展宏對香港的速食文化深有體會,若表演時間稍長,不少觀眾會離開,因此已將演出濃縮至十分鐘,在短時間內展現精華,「外國街頭賣藝,時間長達一小時,觀眾仍然留下,互動也較多。」 街頭以外,展宏的生活也離不開雜耍,他經常自製教學影片,幫助初學者掌握竅門,從中結識更多同好,也與其他年齡相近的愛好者組成團隊,晚間在屋邨角落練習,並前往社區嘉年華會、學校和老人院表演,為男女老幼送上歡樂。

不擬讀大學 冀海外參賽

我的志願,這作文題目令不少學生苦惱,但展宏的志向十分清晰,希望未來以雜耍為職業,因此不計畫升讀大學,會潛心研究技藝,改進街頭表演方式,利用觀眾的打賞購買器材,希望令演出更多元化,同時把餘款存起,作為日後前往臺灣、日本或歐洲等地參賽的費用。觀眾快樂,是表演者的願望,展宏稱感覺不少港人工作勞累,思想負面,因此希望通過十分鐘演出,為疲憊的市民添加喜悅,暫時脫離煩惱,「這城市充滿負能量,需要更多娛樂。」小夢想,也有大意義。記者過去兩晚到天星碼頭都不見展宏獻技,只有其他表演者如常表演雜耍,有表演者指自從展宏出事後,已不見他出現,並打趣表示:「想避一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