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大銀行都在裁員

滙豐控股開始在其全球銀行和市場業務至少裁減50個工作崗位,作為員工年度績效考覈的一部分。知情人士說,滙豐投資銀行部門受影響的員工將在未來幾周內失去工作;裁員不針對特定的業務或地點。

在剛結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英國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首席執行官Antonio Horta-Osorio對CNBC表示,該行將不排除進一步裁員的可能,因為該銀行正在更新技術平臺,並評估與客戶的溝通方式。

那麼,怎樣的人會進入裁員名單?

20世紀60年代時,梅爾文·勒納(Melvin J. Lerner)曾描述過一個叫做「公正世界理論」的心理現象:人們更願意相信壞事只會發生在壞人身上。比如說,在裁員過後,倖存者普遍會認為公司解僱的都是表現很差的員工。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找到了一家美國《財富》100強的公司,該公司剛剛經歷了一次大規模裁員,我們從中收集了豐富的數據,試圖找出公司決定員工去留的依據。結果發現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因素:一貫優秀的工作考覈記錄。在被裁掉的員工中,只有23%的員工前一年獲得了負面的工作考覈評價。也就是說,被裁的員工中77%的人根本不知道被解僱的原因。

但是當我們研究了所有被裁員工前兩年的360度工作評定,並詢問了裁員的原因之後,發現了一系列持續性的問題,一切都不是毫無徵兆。我們總結了四個因素,它們是危險來臨的信號。那些被裁掉的人,至少符合其中兩項。

1.沒有戰略眼光

在不幸被裁的150名員工中,多數都沒有擔任過戰略制定的工作。這導致在360度評估中,同事們認為他們制定戰略的能力很差。整體來說,在戰略能力的排名中,那些被裁的人排在32百分位,也就是說,有2/3的同事排在他們之前。關於這點,他們其實有機會亡羊補牢,因為在前兩年的評估中,他們就已經收到過關於自己戰略能力的反饋了。

但他們為什麼沒有改觀?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雖然工作努力,但太過專註和狹隘,過分強調當下的運營、技術或者職能問題。這些人都擁有具有價值的技術或者職能專長,但問題是,大多數公司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夠找到致勝戰略,確保公司競爭優勢的人才。

2.表現不穩定

360度評估同樣發現了問題所在:被解僱的員工在成果交付的排名中明顯偏低。這些人在過去兩年裏曾有過各種問題,比如沒有按時完成工作,參與的項目最終失敗,或者表現太差,拖垮了團隊水平。儘管他們自認為工作非常努力,但在360度評估中,別人眼中的他們效率不高,每況愈下,甚至被認為工作懶散。

3. 職業道德有污點

這點並不常見,但是一旦出現這類問題,員工就會被解僱。道德滑坡的範圍很廣,包括:不遵守公司的規定;對同事有不當言論,或不當關係;在財務方面有不當行為,比如通過製造虛假髮票,將剩餘款項從一個預算挪移到另一年等。這些問題除了說明該員工不誠實以外,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此人孱弱的判斷是非的能力。

4.人際交往能力差

很多不善人際交往的人,會因為技術能力獲得晉陞,但最終一定還會因為人際交往能力差而遭遇失敗。總體而言,這150名員工在人際關係和交往技能的360度評估中,排名都很低。

很多人被認為是軟弱無力的,無法影響他人,帶動革新;另一些人則很難相處,會讓人覺得充滿惡意、暴力、憤怒、衝動、好鬥;還有人則被認為是毒害工作氣氛的「兇手」。

所以,怎樣才能避免被裁掉?

在動蕩時代,企業裁員是習以為常之事。作為職場中人,我們只能被動接受這個現實,但並不是沒有化被動為主動的手段,那就是鑄就個人品牌

美國管理學者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追求卓越》作者之一)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他認為,不只是企業、產品需要建立品牌,個人也需要在職場中建立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如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體現信任度、知名度、美譽度和在工作中的獨特價值。隨著新企業不斷湧現,企業更新變換的速度非常快,任何人都很難在一個企業從一而終,只要有了個人品牌,就成為職場中的稀缺人才。這種人一般是坐等機會敲門而不是主動上門去找工作。

個人品牌一般有三個特徵:

最基本的特徵是誠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看一看殼牌,這是一家百年老店,在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三,它持續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殼牌(中國)人力資源副總裁王晶表示,最重要一點是殼牌一直堅守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誠實、正直和尊重他人——指導公司一切工作,也是殼牌商業原則的基礎。

▲其次是正派。如果說誠信是做人的態度,那麼正派就是個人行事的風格。現實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過在背後使壞的人,他們無非是想盡最大可能地獲取私利。這些人表面上是佔了便宜、得了好處,其實卻是抹黑了個人品牌,既損人又害己。

▲最後,個人品牌講究持久性和可靠性。建立個人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期的慢慢積累,即便你換了工作,但品牌永遠會跟隨著你。個人品牌的可靠性,說明你的做事態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證的,也一定會為企業創造較大的價值。可靠性也需要個人通過完成一件件事情來體現。

如何建立個人品牌?除了誠信和正派之外,還需要弄清幾個問題:你想要成為什麼?你的工作有價值嗎?你有價值嗎?建立個人品牌,要使個人的特質跟你想達到的目標相結合。

許多管理學者認為大企業創造品牌的標準方法就是「特色—利益」模式,企業思考它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特色,能為客戶帶來什麼特殊的利益。這套方法同樣可以運用到個人品牌上。

你的「特色—利益」模式是什麼?

你每一項工作都能保質保量地及時完成嗎?

你總是提出一些創新思路和辦法嗎?

你是否能帶動其他同事一起解決工作中的困難?

從這些問題中,找出自己能提供的價值。

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一旦形成,就會成為職場的「不倒翁」,

做任何事都會事半功倍。

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在職場上找到更好的自己

逃離裁員名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