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到深夜想喫頓可口的宵夜,週末的夜晚想和親朋好友品美食嘮家常,來京的遊客想在夜北京裏“逛喫”……深夜食堂承載着都市人對生活的記憶,也是人們瞭解城市夜文化的窗口。

但多年來,北京的深夜餐飲供給並不活躍,簋街之外仍難尋深夜食堂。如何“點亮”夜經濟,成爲市民和政府相關部門都高度關注的話題。

夜間餐飲消費成“窪地”

晚上10點,剛下班的年輕人湧入朝陽門SOHO地下一層的下沉廣場,這裏通向地鐵站,沿路佈局着咖啡店、便利店和各種小餐館。餓着肚子的上班族開始覓食,但沿途的餐館都已打烊,只有一個美食廣場開着門,剩下砂鍋麪一個檔口仍在營業。剛加完班的孫女士點了一碗砂鍋麪,“顧不上好不好喫了,因爲錯過這家就沒的選了。”她說。

位於南五環和南六環之間的黃村聚集着20多個新老小區和8所大學、大專院校,這裏的夜市比城區更加熱鬧,但選擇面卻相對單一。夜晚的黃村西大街聚集着近10家燒烤店和火鍋店。不遠處的龍河路是另一處夜間餐飲聚集地,正在營業的6家店面是清一色的燒烤和串吧。“燒烤經常喫不健康,還是希望能有更多選擇。”在黃村居住的張女士說。

目前,簋街、三里屯、後海已成爲年輕人公認的夜間消費“聖地”,但偌大的北京城,這些特色化場所還遠遠不夠,大部分人只能依賴外賣滿足夜宵剛需。閃送平臺監測發現,一些住在近郊的居民會出高價購買城區的美食,在晚上9點到11點之間,閃送會迎來夜宵高峯,這些訂單以中遠距離爲主,食品單價達到百元甚至上千元。夜宵發件區域排名靠前的有雙井、簋街、百子灣、青年路,而望京、天通苑、三元橋、百子灣爲收件集中區域。

如果和其他重點城市相比,北京的深夜餐飲經營堪稱慘淡。美團點評同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對美團平臺2018年夜間餐飲消費大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雖然北京晚上6點到凌晨6點前的夜間消費額排名全國第一,但分時段來看,北京更早進入夜間餐飲消費低點,晚上6點到8點,北京餐飲消費水平處於全國最高水平,但晚上9點後,北京的餐飲消費大幅下降,明顯低於上海、深圳、廣州、成都的消費水平。

而在阿里巴巴去年8月發的首份“城市支夜”報告中,北京被形容爲步入中年、辛勞顧家的城市。餓了麼和口碑數據顯示,北京人用於晚餐和宵夜的時間最短、結束也最早。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分析,北京有很多夜班人羣,比如金融從業人員要在晚上盯紐約股市開盤行情,碼農們時常熬夜加班,媒體從業者也經常下班較晚。雖然這部分羣體在城市整體人口中佔比不大,但他們對夜間消費有旺盛的“剛需”。

新型夜市延時經營成本高

北京人需要什麼樣的深夜食堂?在多年前,市民或許對路邊攤情有獨鍾,但隨着消費升級,喫得是否安全放心、環境是否如意成爲夜貓子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一如經典影視劇《深夜食堂》中的溫馨畫面,在一個美食與溫情並存的驛站裏,白日的浮躁和喧囂伴隨美食一起褪去。

如今,一批24小時營業的品牌餐廳,部分彌補了夜間餐飲商街的不足。在金鼎軒,100多種菜品、數十種點心,加上專爲夜間開設的小喫檔口,給不同口味、不同消費水平的食客提供了多元化的夜宵選擇。從1993年在東直門開出第一家24小時餐廳,金鼎軒目前在北京已開設5家24小時營業的門店。但其他門店仍大多在商場裏,需要和商場一起打烊。

金鼎軒行政部總監王建彪說,如果有更多品牌的連鎖餐廳參與進來,形成宵夜氛圍,會更有利於深夜食堂的發展,但成本是一道門檻。“現在人工、原材料等各項成本都在上升,餐飲業已經進入薄利時代,如果商家投入大但顧客很少,就很難持續經營。”

除了街邊店,扎進商場的餐飲街開始嘗試延長經營,打造新型夜市,其最大的優勢是免受北京氣候短板的制約。

今年3月1日起,西單華威大廈7層和8層約飯街將營業時間從晚上10點延長到11點,成爲西單一帶的新型夜市。四環冷麪王、望京小腰、五道口棗糕王、天下曉富特色粉……曾風靡街邊的路邊攤經過升級,以更精緻的面貌在商場出現。

但對於商場來說,開展深夜食堂的代價不菲。由於電梯、通風系統、照明系統等都要正常運行,此外也要安排保安、值班經理等人員正常值班,目前夜間延長營業一小時,華威一個月就要多付出18萬元的運營成本。

深夜食堂能否持續,客流量是一大考驗。記者探訪華威約飯街發現,每到飯點兒,約飯街幾乎座無虛席,“網紅”小喫前都排着長隊,但晚上10點後,客流稀少。華威相關負責人說,開展深夜食堂第一週,晚上10點後的營業額僅佔整體營業額的1%,第二星期佔比提高到2%。擔心沒有公共交通、打車難,成爲消費者趕早撤離的主要原因。

點亮夜經濟餐飲文化消費需融合

在北京餐飲協會祕書長賀保貴看來,北京夜間消費沒有形成氛圍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除了冬天太長居民晚上不太願意外出的因素,北京上班族通勤距離遙遠、工作壓力大加班頻繁也讓絕大部分人回家只能“洗洗睡”。

“這樣的情況東京也存在,但工作壓力大,其實更希望找到釋放壓力的方式,北京應該借鑑他們的經驗創造條件,扶持深夜食堂的發展,舒緩人們的焦慮感。”他說,不同地區的深夜食堂也要根據周邊顧客羣體的特點經營,不能千篇一律。

“點亮”夜消費,已成爲北京下一階段促消費的重要任務。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將利用兩年左右時間,在東城區簋街和崇外商圈、西城區華威約飯街、朝陽區好運街和合生匯、海淀區五棵松華熙和中關村食寶街、豐臺區萬豐街、石景山區臺灣街,及通州區、順義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迴天”等地區,重點打造13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進一步提升夜間餐飲消費便利度和滿意度。深夜食堂特色餐飲項目的工程建設費用和設施設備費可最高獲得50%的補助。其中,每個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最高支持500萬元,每個深夜食堂門店最高支持50萬元。

如何激發北京夜經濟活力?多位熱心市民也建議,北京文化市場繁榮,夜間演出活動非常豐富,應該着力讓餐飲消費和文化消費深度融合。

目前,一些企業正在籌備這樣的探索。合生匯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5月到10月曾在地下一層和二層的室內街區“21區BLOCK”推出深夜食堂活動,今年4月起,將推出深夜食堂2.0版,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12點,同時增加夜間小劇場、體育競技、live house、場景零售等,讓消費者不但可以喫,還可以逛、可以買、可以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