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一个发小给我发消息,让我帮忙看一个「外汇理财」项目。我一看封面图上写著「人人学外汇,拥有高智慧」,就知道是收智商税的。

我忍不住调侃她,这一看就是非法集资,你一个知识分子怎么能信这种邪。她说,我苦啊,生意难做,我这不是想赚点外快吗。

我这朋友是做服装生意的,最火的女装门店在国贸SOHO,自从SOHO建成没多久就在做,凭借著她卓越的专业审美和吃苦耐劳精神,生意一直很火,在她不懈的努力下,终于通过买房实现了资本升级。

好吧说正经的,SOHO那一带有很多金融和传媒公司,而且多是小公司,靠著前些年宽松的资本做起来的。我朋友平时经常跟顾客聊天,尤其是那些来了就大额扫货的少奶奶们,特别好奇她们是干什么的。攀谈几句得知大多数都是做金融的,13年之前大多是做外汇的,14年那会儿大多是做石油的,15年前后就清一色都是做P2P的……

我觉得她这个店的顾客结构简直就是中国金融行业当下流行方向的缩影。但是不管这些年国内金融细分领域如何变迁,都没有影响到小店的生意,任何所谓的小经济周期都没有冲击到店面销售。

直到今年。

她的原话是:「开店以来没这么差过、不是不买衣服、是建外人都不知道哪去了。」

人哪去了?想都想得到,资本抽走了,人当然也就走了。

她问我这是怎么了,我给她看了几个数据——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居民杠杆率越来越高、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持续下降。

她很聪明,总结能力很强,看了这几个数据直接得出了结论:「大家都没钱了,跟我一样都砸房子里了。」

我说,bingo。

我又给她科普了一下去杠杆和毛衣站的故事,她表示很崩溃。

我总觉得,这次的情况跟之前都不太一样,像2011年和2013年的钱荒,2015年的股灾,虽然都挺过来了,但这次好像是真的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样子,必须付出代价,让代价们勒紧裤腰带熬过去。

最主要的是,外部压力也在加大。从上周礼部尚书易大人的讲话也能感觉到他的无奈了。不能再打吗啡了,疼就忍著吧。

今天看到恒大研究院的研报,对,就是任泽平的那个团队。报告客观分析了各项经济数据,并给出了一个结论:CPI 回落,PPI 大跌,今年滞涨明年通缩。

具体的数据长得是这个样子:

还记得去年我在文章里问「通胀哪去了」?当时是PPI大增,CPI却不动,而现在,CPI还没上去,PPI又掉下来了。

已经有一些小团队在剑走偏锋开始讨论这种高危话题了:

按照周天王的说法,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处于「第三个中周期的第三个库存小周期」,这个周期的核心特征就是滞胀,是前期资本宽松积累的虚拟经济泡沫所致,滞胀之后即将迎来衰退,也就是这个中周期的结束。

让人绝望的是,这一个中周期是衰退,下一个中周期是萧条。

周天王预测的时间就是2019年,他认为随著当前这个中周期的结束,2019年资产价格会全面崩盘,后面就进入漫长的萧条,直到2030年才会结束,开启新的一轮周期。

掐指一算,刚好是2025前后,如果被美国使绊子,可能延后5年。届时,中国将成功实现制造升级、产能升级、消费升级,手握5G技术携手全球步入下一个阶段的繁荣?

那画面简直美得难以置信。

最后我朋友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这情况啥时候能过去?

我说,可能,也许,大概……明年底吧。

听了之后她决定,去试一试那个外汇传销。

【投研帮】公众号推出的估值小工具——「股票体重秤」,你可以用它查询A股&B股、港股以及美股三大指数成分股的历史5年估值情况。比如:

输入「00700」—腾讯的历史估值;输入「AAPL」—苹果的历史估值;

除此之外,还可以查询各市场指数估值。比如:

输入「消费」—中证消费指数;其他各国输入国家名称—各国指数。

不要小看这个小工具,尤其港美股数据,你在市面上找不到免费的(免费的只有当前估值,没有历史的)。这是投研帮的粉丝福利,且用且珍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