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創始人釋加牟尼生於公元前566年,大概就是春秋時代周靈王6年,比老子小5歲,比孔子大15歲。

他死於公元前486年,這一年孔子在衛國,老子坐青牛一路去函谷關。七年後孔子去世。十五年後老子去世。

釋加牟尼是雙子座或雙魚座,他悟道這期間,孔子正在立志讀書、娶了媳婦、開始上班、學禮於老子、楚滅陳。

老子雙魚座,孔子天枰座。

弱弱的問一下,那時候印度到山東通上高鐵了??沒?

也許,如果當時有5G網路,孔子一定會跟釋加牟尼聯繫一下的。

他倆也有可能互相拍個抖音,交個朋友。至於提問中的問題,那陣子印度還處於婆羅門教狀態,佛教才發芽,時間對不上,或者,別弄成孔子,換個別人也可以。


我們現在見到的《列子》,是西漢劉向整理之後的版本。

《列子》一書通篇沒有佛祖這個字眼。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說法,是因為這麼一段對話: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

這段對話裏提到了「西方之人,有聖者焉!」西漢劉向的那個年代,已經和印度有所交流了。可能就是這個「西方之人」,被人理解成為了佛祖。這也只能證明是劉向那個年代,並不能證明孔子那個年代就有交流。

佛祖這個字眼出現很晚,當時是叫釋迦摩尼。釋迦摩尼的思想有很大一塊兒講的就是「無為」。

大眾部提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虛空無為、空無邊處無為、識無邊處無為、無所有處無為、非想非非想無為、緣起支性無為、聖道支性無為」九種無為。

說一切有部提出「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三種無為。

唯識宗提出「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六種無為。

光看名詞就有這麼多,顯得很深奧的樣子。再看「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這句,不就是老子的「無為」嗎?給人的感覺就是從佛教的「無為」中提取了一部分似的。

所以佛教就有種說法,說老子是釋迦摩尼的第一迦葉尊者,說孔子是佛教的儒童菩薩。

乍一看好象有點道理,可是經不起推敲。

第一,釋迦摩尼傳道的時候,佛教還不成氣候。那時候印度和中國的交流也不全是佛教的思想。

第二,前面提到的那些「無為」,都是在釋迦摩尼死後很多年之後才形成的。

第三,佛教剛傳來的時候,只是借用了道家「無為」這個辭彙進行翻譯而已。佛教的這個「無為」和道家的「無為」,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兒。

最後再說下「西方之人」。

對於印度,在《史記》中稱為「賢豆」,唐朝普遍稱呼「天竺」。在中國的古文獻中大多稱作身毒、申毒﹑辛頭﹑信度﹑身度﹑天竺﹑賢豆﹑印度等,基本上都是同音的不同翻譯。

不會使用「西方」來稱呼印度的。「西方」主要還是指我們中國境內的西方。

所以這段對話,孔子所說的「西方之人」就是指老子。

現在很流行中國文明西來說,很多人對此津津樂道。多少年了我們都說孫子長得像爺爺,有些人卻非要說爺爺長得像孫子!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注@寄暇學宮】


不自量力,捋一捋。你說的佛祖依據是《列子.仲尼篇》,作者是戰國列禦寇。其中有這句話: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⑤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

「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你把其中的西方聖人理解成了佛祖。這樣理解,也可以說是有根據的。根據是南宋景德寺僧人法雲編輯的《翻譯名義集》,中有這句話「周穆王時,文殊、目連來化,穆王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是也。」

再說這本書,《翻譯名義集》共7卷,64篇,是將散見於各經論中的梵文名字分類解釋、編集而成。也就是說,這是南宋的一位僧人自己把列子中的這句話裏的「西方之人,有聖者」解釋成了佛祖釋迦摩尼。姑且可以這麼理解你的「孔子提到的佛祖」。

假設他是對的。佛教在漢語裏的駐地主要稱為「寺」,而據史料記載:中國第一個作為佛教場所使用的「寺」是東漢的洛陽白馬寺,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來到當時的都城洛陽,明帝親切接見,安排住進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次年修建僧院,因白馬馱經有功,命名僧院為「白馬寺」,從此,「寺」有了僧院的意思。寺從秦以來都是官員任職之所,大理寺,鴻臚寺。秦朝出現的「寺」到東漢有了「僧院」的意思。那麼,秦朝以前的文殊、目連化穆王時都不小住的嗎?只是雲裏來、霧裡去?如果小住,這麼大功一件,不得有個名目,隆重一點,怎麼倒是了無痕跡?可知,法雲解釋為杜撰,只是為了延長下佛教在中國歷史,增加其影響力而已。

既然這是杜撰。那麼,「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又是哪位?接著捋。商太宰見孔子,應該不會去孔子家魯國曲阜,「見」應該是「接見」。那就是在「商」了,宋國定都商丘,商就是宋,太宰大致是宰相,所以,實地來看,所謂西方,應指商丘之西,洛陽,東周的都城洛邑。可巧的是——老聃正好在這裡做周的圖書館館長,可巧的是,列子的作者正是列禦寇,正宗的道家代表人物,一位道家代表人物通過孔子之口誇另一位道家代表人物為聖人,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吧。因為這樣,既提高了自己這一家的地位,有貶低了孔子的地位,一舉兩得。什麼,考證?你去呀!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你會千里迢迢過去問一下「勞駕,您說過這句話嗎?」那得費多少飯?!

諸子百家本就是大亂鬥,作為道家弟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類似「你方辯友說我是對的」的殺傷力還是很大的。

綜上,我認為這個「西方聖人」只是列子用來借孔子之口抬高道家地位的宣傳手段,儒家也不一定承認。姑且不論《列子》這本書是什麼時候作的,應該和那位凈飯王家的寶寶沒什麼關係。

對了,還有人說,這個「西方聖人」是耶穌呢,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一是《列子仲尼篇》所說西方聖人是否指釋達多。二是列子成書之時中印是否已經有人員交流。先來個簡答:前者不是指釋達多,而是指釋達多的尊師--大名鼎鼎道家鼻祖老子。後者可以肯定列子成書之時,中印已經存在人員交流。然再將前後兩者詳釋:

一、列子仲尼篇的西方聖人是指誰

解決這個的關鍵有二:一是要知道孔子的原話完整是怎樣講的。二是要對孔子所處的春秋諸子百家有個大概的認識。

原文孔子原話是這樣的……《列子·仲尼篇》: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哉?」(商,就是宋國,在周朝,宋國都城在商丘,所以古書中,有把宋國寫成商的,太宰,古代官名。這句話就是說,宋國的太宰看見孔子,就問他:孔丘先生,您是聖人嗎?)

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孔子說:「聖人?我可不敢當,不過呢,我還算博學多識吧。」)

接下來,宋國太宰問誰可以為聖人?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這個白話是:孔子回答說:在宋國的西方(東周的國都在洛邑,正好是位於宋國都商丘的西方,而老子就是東周的皇家圖書館館長)有位聖人,他的主張是,無需治理的舉措(即大家熟知道德經的無為而治),但是國家卻可以井然有序(無為而無不為),不發表言論,不人為表現,但是可以得到擁護信任(不言而善應),不用規條來束縛教化,但是教化卻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地盛行(道德經的行不言之教),羣眾無法用語言表達對他的讚美。這個明明是在說自己的半個老師老子了,因為史料上孔子曾求學老子,並把老師譽為:雲中之龍!所以知息原話,又讀過於諸子百家經典中佔重要地位的道德經,就很容易解決了此疑問。

二、列子成書時中印是否已經有人員交流

這個可以從兩個方面證明此時中印已經有人員交流。一方面由於列子一書成書始於戰國而於西漢定型。戰國之時有另一本地理鴻篇鉅著--《山海經》,書中就介紹過有一個國度叫身毒,又叫天竺,這個就是印度了。

另一方面有道家經典:《老子化胡經》講當年大耳老子看出周室衰微已成定局,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關令尹喜素知老子是大智慧者,便求其傳道法,老君寫下五千言後,西去化胡為佛,教化年輕的釋達多成為釋伽牟利如來南無阿彌陀佛。

老子化胡最有力的支持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神話鉅著《西遊記》了,書中多次提及混元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即可老子當年化胡為佛的故事,其中之一是:金兜山一役,老君青牛偷得金鋼琢下凡作亂,捉了唐僧,孫大聖請出滿天神佛助戰,還是被青牛以金鋼琢秒了傢伙。請如來出山,其也不敢惹尊師的座騎,給了佛門看家法寶金砃砂助大聖,還是被秒…後猴王上三十三天離狠天兜率宮找老君出手,老君逐說出此厲害法寶金鋼琢之來歷:當年其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路途妖障強且眾多,幸好以金鋼琢護身,才得以功成。以上兩大經典均顯示:東周之時,中印是已經有人員交往了。好的,題主所問就回應於此。


請允許我把《列子-仲尼篇》的原文摘錄一下。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弗知。」曰:「五帝聖者歟?」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皇聖者歟?」

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商太宰嘿然心計曰:「孔丘欺我哉!」——《列子》仲尼篇

(佛祖)

這段話什麼意思?宋國的太宰(相當於宰相)接見孔子,問孔子誰是聖人。

孔子否定了自己是聖人,又接下來否定了三皇五帝,最後說西方有聖人,佛祖就是聖人。

一般認為生活在是西元前第一個千年中期的人,但是具體哪年出生,還有很大爭議。

孔子有沒有可能知道這個人的存在呢?

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早的一種說法來自《山海經》,山海經上提到過一個「天毒之國」,據伯益解釋說就是天竺國。

而伯益是生活在禹的時代的人,如果伯益真的將《山海經》中的「偎人而愛人」解釋成「如來大慈之訓」,那說明佛教在禹的時期就傳入中國了。

那孔夫子知道佛佗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孔子)

老子也說過一句話:「吾師號佛,覺一切民也」。

據說老子的師父叫釋迦文,明顯是個佛教人士,《西升經》和《萬善同舊集》中都有關於老子師父九牛二虎之力記載。

如果說禹那個時期佛就已經被中國人知道不太可信,那周代國人知道佛的存在就有一定的可性度了。

《周書異記》中說佛佗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昭王的史官蘇由曾對昭王說「有大聖人生於西方」,這個大聖人當指佛佗。

佛教的《起世界經》上說:「佛言,我遣二聖,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葉菩薩;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薩」。(此經存疑,可能系偽經,待考證)

在佛教密宗裏,也有佛佗到中國傳法的記載。佛佗有四萬八千化身,佛的大神通是無法想像的。

(敦煌壁畫中的佛祖與老子、孔子)

拋開佛經和山海經的記載不談,咱們不能想當然的認為當時中國和印度之間沒有來往。

我舉一個例子,原始人既然能夠跨越萬水千山,從非洲來到亞洲,又從亞洲去到美洲,憑什麼那麼肯定周朝時期印度人不能來到中國?

如果有人能回答我這個問題,我接受孔子不知道佛佗的存在,一切都是列子編的,包括列子本人也是後人編的。

否則,我相信佛的大神通,我相信老子和孔子都知道佛的存在,否則他們不會認為「西方有聖人」。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馮生


杜撰的。

孔子名氣大,諸子百家都喜歡拿他扯虎皮。

關於列子說的這次會面,在《韓非子》一書中也有記載。說孔子到宋國,子圉引薦他見商太宰,商太宰和孔子展開了友好親切的會談,送走孔子後,子圉問商太宰對孔子的印象如何啊,商太宰說,我和孔子聊完再看你,你在我眼裡就好像一個臭蟲一樣渺小。子圉微微一笑,說,如果宋國君和孔子聊完,再看你,怕是覺得你也和臭蟲一樣渺小。商太宰覺得有道理,就沒有向宋國君提孔子這茬事。

這個商太宰是誰呢?是宋國的太宰,很厲害的職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國君以下第一人。那為什麼叫商太宰呢?因為宋國是商人後代,宋國的官職也是承襲商制。整個春秋大家都以鄙視調笑宋國為樂,就是因為宋國是商王室後裔,是戰敗者。

《列子》一書成書很晚,雖然吹牛逼說盛行西漢,但是實際上這本書經過考據,應該成書在魏晉時期,不會早過東漢。於是就把這事拿出來發揮,吹噓孔子說了什麼什麼。

我為什麼說對古人不要盲目吹捧?因為古代是知識非常不豐富發達的時代,大師也經常扯淡。韓非子這裡就扯了個大蛋。子圉是晉懷公,他是晉惠公的兒子,公子重耳的侄子。在秦國為質5年,死時才22歲,怎麼可能在宋國活動呢?另外,子圉生於公元前655年,死於前636年,而孔子呢?生於前551年死於前479年,兩人差了近100年,不可能湊一塊。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別的太宰?畢竟孔子那會宋國也還在嘛。

不可能。

宋國當時的當權者叫司馬桓魋,這個人被孔子嚴厲的批評過,孔子到了宋國,屁股還沒坐穩就被他派兵驅逐了,差點殺掉。桓魋的弟弟司馬牛是孔子的學生,為這事就和哥哥決裂了,孔子的另外個學生子夏還安慰他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商太宰沒機會見他。

所以,這就是個扯淡的故事,不要當真。關於孔子的言行,有影響力,有價值的,首推《論語》,所謂的《孔子家書》裡面扯淡的內容都不少。大家要謹慎對待。


我等看劇皆非劇中人,又何必因為劇情而喜怒哀樂,不是孔子就不要替孔子回答,聖人是誰並不重要因為從古到今聖人也並不是隻有一個人,尊敬崇拜聖人那就不要挑挑揀揀,去排位高低,從古到今神奇的事情層出不窮,預言也是有假有真,只能說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皆為同一時期的聖人他們雖遠隔千山萬水但是必然也會有所感應,每個時代都有他們自己的真理和風格所以儒釋道細品其教理共同之處不勝枚舉,這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好比往前五百年任何國家都不會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汽車飛機、而我們這個時代人人都見過用過,聖人也是如此有些時候並不一定看見聽說才會去認為,而是一種感覺,我們每個人也都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曾經好奇可能遙遠的他國必然有一個與我相同的人存在,有些時候也可以預言一下發生的事情,所以聖人必然智慧超羣一些東西是我們不能企及的,那也自然沒有能力為聖人辯解和決定,有些時候心有靈犀即便未曾謀面也會傾慕彼此,我想如果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可以見面那他們絕對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必然會同為知己如孔老相見一般相互學習,這是聖人之情懷,我們凡夫有何本事指指點點豈不是如跳樑小丑一般讓人發笑,給聖人厭惡?


哈哈哈哈哈。說一個西方有聖人,基督教的進來說是在說耶穌基督,佛教的進來說是釋迦摩尼,我們道家的人,或者說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沒有你們印度文化的那麼強大,或者說沒有你們西方耶穌基督那麼全知全能,我們中華民族的人,他很正常,他即使有些神通,但是也絕對不會知道那麼遠的事情,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是根據客觀規律推算出來的,並不是說我直接就和你們有過啥交流。

也就是說,你們佛教的也別跳彈了,你們耶穌基督的也別跳彈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說的西方,那就是去其地不遠,言之所知,指之即知的人,縱觀那個時候,縱觀列子身份,也只有一個西出函谷的老子了。


寺廟進過無數座,生平只拜孔聖人。我不信任何教,東方的西方的一概如此。佛教引入國內幾度興廢,如今的佛教寺院遍佈全國,金頂碧瓦,流光溢彩,可我們的學校如此的破落寒酸。座座廟尊尊佛,哪個廟裡不斂財,哪個和尚不貪財,這種佛教何以讓人信服。按照歷史記載,孔聖人和釋迦牟尼幾乎是同時代人,相差不過14歲而已,二人隔著萬裏之遙,以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水平,人的活動範圍有限,要說他們之間誰知道誰,誰仰慕誰那純粹是胡編亂造,因此說孔子仰慕釋迦牟尼就是後世佛教徒編造的一個謊言,一個低劣的騙局。


《道德經》說無為,《金剛經》也說無為,是不是證明道德經是參考金剛經寫的?

和尚喜歡說的「善哉」,在儒家經典裡面出現的,是不是證明儒家抄佛教的?

你們是不是將因果關係倒轉了?佛教借中國傳統術語翻譯佛經,你們就認為這些術語是印度來的[我想靜靜]

還有,基督教進入中國時,為了方便傳教,借用了昊天上帝來翻譯,說他們的唯一神叫「上帝」。那是不是昊天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了?

西方有聖人,難道只能是佛陀,不能是耶穌?[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補充:有人說得好~當時周在宋國西邊,這西方聖人應該是指老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