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語法對漢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北方方言中,如表達過去進行時態的「……來著」和表示「不過……而已」之意的「罷了」(來自滿語助詞dabala)等。

很多源自滿語的辭彙仍然存在於北京話和東北話里,最後一個字常發輕聲。請看下面這些例子:埋汰:臟。 嘎噠/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於遊戲。 恩那:是、對、好。 餑餑:糕點,後亦指餅乾。 個應:使反感。 薩其馬:來源於滿語sacima,原意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是一種野果名。 白(bái):來源於滿語baibi,意為「徒然」、「空」。如,「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誰不說? 」嬤嬤:來源於滿語meme,意為「乳房」、「奶」,轉意為「乳母」。 剋扣(kēkòu):來源於滿語keike,意同漢語。 哈喇(hāla):來源於滿語har,意為「刺鼻」,今意為食用油變質。 呵斥(hēchì):來源於滿語hacihiyambi,意為「責備」。 勒勒(lēle):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leolembi,意為「談論」,現轉義為「空談」。如, 「瞎勒勒什麼?」 抹擦(māsà):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磨蹭(mòcuo),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撞克(zhuāng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

咋呼(zhà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在意為不沉穩,喜歡大呼小叫。 胳肢(gézh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發癢」。 邋遢(lātā,北京話發音為lēte):來源於滿語lekdelakda,原意為「衣擺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齊,不利索。 哨叨(shàodao):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sodombi,原意為「馬步行不穩」,轉義為「輕佻、不穩重」。 挺(tǐng):北方方言,來源於滿語ten,意為「很」、「甚」。 克(kē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義為「批評」。 敞開兒(chǎngkār):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changkai,意為「盡量」、「任意」、「隨意」。

塊兒亮(kuàrliàng):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kuwarling,意為「漂亮」、「美麗」。 摘歪(zhāiwa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轉意為「歪」、「斜」、「斜靠」。

該漏(gáilou):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gaimbi,意為「要、取」,轉意為「揩油」。 的瑟(dèse):意思是輕佻,賣弄。 馬馬虎虎: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毛糙。 磨即(mòji):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duo。個色(géshǎi):北京亦稱gélu,來自滿語,意思是人的性格特殊。 額吝(élìn):北京方言,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漬痕,如衣領上的汗漬。來自滿語,波紋的意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