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說張大千的二哥——「虎癡」,張善孖。

張善孖,生於1882年,卒於1940年。名澤,字善 ,一作善子,又作善之,號虎癡。

其人自小與母親學畫,張大千排行老八。

由於大哥去世較早,所以張善孖就擔負起了教育弟弟們的任務。

所謂「長兄如父」,張善孖比張大千大17歲,但兄弟二人的關係非常要好。

張大千18歲那年,35歲的張善孖將其帶到日本。

張大千考入京都藝專染織系,學習書畫,張善孖閑暇之餘,便時常指點弟弟的書畫技藝。

民國二十一年,也就是1932年,淞滬抗戰開始。

同年,張善孖與張大千兄弟因與錫鑾子師黃友善,借寓於蘇州網師園。

張善孖因蘇州沒有虎,只能憑藉印象畫虎而煩惱。

好在機緣巧合,從好友朱柏林處獲得小虎一隻。小虎落戶張家,全家愛護備至,如同豢養了一隻小貓,更是親切取名「虎兒」。

張善孖非常高興,每天對著老虎的姿態作畫,畫作栩栩如生,名聲大噪。

虎兒非常通人性,兄弟倆也從來不鎖住它,任它自由自在。

每當張善孖一喚,它總是俯首帖耳,親暱地聆侯主人的愛撫和吩咐。張善孖與張大千兄弟二人經常在庭院中與虎兒相撲為戲。

虎兒與張氏兄弟相處和睦、畫虎觀虎的故事在世間廣為流傳,卻不想,虎兒突然夭折在靈巖山。

對於虎兒的死亡,張善孖痛心疾首,將其葬於網師園假山下,整日鬱鬱寡歡。

時間如白駒過隙……

40年後,旅居寶島臺灣的張大千無盡緬懷於1940年在重慶去世的兄長張善孖,又寄情虎兒,揮毫潑墨題寫一紙虎兒墓銘,上題「先仲兄所豢養虎兒之墓」,後來自臺灣輾轉遙寄姑蘇城。

1986年,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按此書鐫刻了墓碑立於網師園殿春簃院內。

這就是張大千為虎立碑的故事。

與其說為虎立碑,不如說其中寄寓了張大千對其兄長張善孖的滿懷深情與思念。


立碑緣由要從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孖說起,張善孖也是著名畫家,而且是愛國畫家,尤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癡」,他曾畫虎送前方抗日戰士,激勵勇敢殺敵,也曾義賣書畫以資抗日。

後來張大千與二哥張善孖借居好友網師園,苦惱於無真虎而僅憑印象畫虎,機緣巧合下,張善孖從時任總參議的朱柏林處得一虎崽,喜出望外,給虎崽取名虎兒,朝夕相伴,仔細觀察虎兒的各種姿態和習性,通過愛虎、養虎、畫虎,張善孖創作出了許多以虎為題材的傳世之作,比如《十二金釵圖》等,他畫的虎威武雄健栩栩如生。後來虎兒因故夭折後,張善孖萬分痛惜,惋惜鬱悶了很長時間。

1940年張善孖病逝 ,1949年張大千到了臺灣。飄居臺灣的張大千先生懷念舊居網師園,深情緬懷二哥張善孖,寄情虎兒,於是題寫一紙墓銘「先仲兄豢虎兒之墓」,蘇州園林局按此書刻了墓碑立於網師園。

我覺得立碑緣由還有一點,就是張大千先生多年飄居海外,通過立碑也抒發了先生對祖國的深切思念之情。


這個問題是因為張大千有一個朋友,姓張,也酷愛書畫,他還養了一隻老虎,名叫虎兒,然後他就通過觀察老虎的行態以及飲食習慣等等。花了12服老虎的圖畫。他們又把這個老虎送給了這個凈土宗13代祖師印光大師,因為那是一見到,這個老虎就給這個老虎起了一個法名,虎兒見到了印光大師之後呢,也是依偎在身邊不肯走,直到印廣大師摸了虎兒的頭頂之後,虎兒不久就往生了。因為張大千也是一個佛教徒,就給虎兒立了一個墓碑。


張大千張善子兄弟愛虎畫虎,小老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怎麼不讓人傷心和感激呢?


張大師應該是與虎有緣,他的創作與虎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也許有太多的也許吧!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一切隨緣吧!本人感覺他是對虎的一種敬吧!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