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白茶審評.mp4","neardup_id":2206936566117226470,"thumb_width":640,"sp":"toutiao","vposter":"http://p3.pstatp.com/large/1193000554c47768041f","vid":"39481c7a9fd1457b8a403d136b4df584","video_size":{"high":{"h":480,"subjective_score":2,"w":854,"file_size":17841907},"ultra":{"h":720,"subjective_score":2,"w":1280,"file_size":29193437},"normal":{"h":360,"subjective_score":2,"w":640,"file_size":13258837}},"duration":286,"hash_id":2206936566117226470,"thumb_url":"1193000554c47768041f","md5":"c2802476a7479b794fd7f50d78a81ce4","vu":"39481c7a9fd1457b8a403d136b4df584"} --}

為了給茶友們尋得一款好茶,陳鋼老師特意邀請了茶香記的老朋友茶姑,一起來到楊豐老師的國家級評審室里,對幾種白茶進行審評,並從中挑選一款綜合狀況都比較好的茶。

樣品:

2010年高級白牡丹

2012年高級白牡丹

2016年高級白牡丹

編號1422二級白牡丹

鑒茶,通過色、香、味、形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的質量。調動人體所有感覺器官用心去品味茶,欣賞茶。

步驟一 : 觀外形 挑樣品

看茶乾的外觀形狀、色澤、質地、粗細、有無顯毫和勻整度。

步驟二 : 聞茶香 觀茶色

在評定時,採用統一標準,等量、等容器、等時長,並以沸水沖泡。

讓茶葉進行充分的浸泡,才能品嘗出其所有的成分。

香氣和湯色隨著年份的不一樣會有變化。

步驟三 : 品茶湯 賞滋味

聞茶香後,將茶水細細品啜,真正的好茶講究三回味,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盡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氣脈通暢。

在同等級間,新茶滋味彰顯,而老茶經過時間的熟化後,內在物質慢慢轉化,底蘊由內而外散發出來,整體滋味和香氣都與新茶截然不同。

△陳鋼老師總結

從綜合品質來講,2012年的高級白牡丹拔得頭籌,第三泡茶湯仍然茶味很足,茶水甘甜柔和。

收穫最大的為1422,外形接近於貢眉,芽頭比較少,葉片較大,雖然它的等級稍微低一些,但其茶湯醇厚,甘甜度佳,回味好。

編號為1422的茶餅,其實質為2012年的茶葉原料,在2014年壓制,至今已有五年的存儲時間。

已達到老白茶的品質標準,綜合性價比最高,因此我們選擇1422在我們茶香記售賣。


只喝茶,不品茶,對於一個茶客來講並故事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然而,真要對茶有所了解,品茶是繞不過去的事情。本期白茶說,筆者談一下品鑒白茶有哪些核心步驟,每個環節的關鍵點,供各位參考。

核心步驟一:看干茶

對於白茶外形的觀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經驗的茶客,能夠根據其外觀判斷等級、樹種、年份、工藝、產地,甚至達到不喝就知道其口感的境界。

白茶,與其他茶類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其耐久存,也因此有老白茶這一概念。白茶存放過程中會發生近乎奇幻的轉化,並通過香氣、顏色、口感等形式表現出來。通過顏色判斷白茶,核心點在於茶針的顏色,以及整體色彩的層次感,干茶的潔凈度。

以白牡丹為例,三至五年的老茶,其銀針色彩偏黃,這就是轉化的呈現。以壽眉餅為例,除非五年以上的老茶,否則不可能顏色統一為灰褐色。以老茶為例,白茶有「不落地茶」之稱,整個生產流程不落地,不粘土,干茶不潔凈基本可以判定有問題,要麼是生產環節不講究,要麼是保存有問題,再就是做舊。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白茶,茶餅佔了半壁江山,對於茶餅質量的判斷,除了上述幾點,還可以通過觀察凹面來展開。因為壓餅的工藝問題,凹面一般會顯得細碎,跟凸面大不相同。如果正反面一樣,基本斷定是「金包銀」,或者說「撒面兒」。

核心步驟二:聞香氣

聞香,是判斷白茶品質的重要手段。

沖泡之前,可以先聞干茶。工藝講究的白茶,香氣純正,不會有雜味兒。有些鍋爐熱風吹出來的茶葉,可以明顯問道煤渣味兒。同樣,因為保存問題或者做舊手段而產生的霉味兒,也證明不合格。

在白茶沖泡之前,一般會先溫杯。用熱水把蓋碗溫一下,然後投茶,輕輕搖幾下再聞香。這樣效果更加明顯。

不同地域、不同工藝手段所產白茶,香氣是有區別的。柔和與剛烈,內斂與張揚,有經驗的茶客或者工藝師傅,一聞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之前的文章里,白茶說曾經講過提香概念。提香過火,香氣就會從茶裡面分離出來,沖泡的時候蓋香很明顯,但茶湯里的香氣不多。蓋香、杯香、湯香,都是品評白茶的方式和手段。

核心步驟三:看葉底和茶湯

白茶是有活性的茶。好的白茶,沖泡之後,葉底鮮活,不會有「死相」。同時,沖泡的過程中,水分重新通過葉脈進入葉片當中,在白茶製作過程中的失水過程也能再次呈現出來。從而判斷工藝水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走水」概念。

看茶湯,一是看顏色,二是看純凈度。白茶喝得多了,一個年份,一個等級的白茶,應該有什麼湯色就大致了解了。這個細說起來太過繁雜,這裡就不展開了。另外一點就是純凈度,一份白茶,即便是老白茶,湯色仍然應該是純凈的,不會渾濁。

核心步驟四:口腔及喉部感知

白茶,甚至其他所有茶類,好喝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茶,不好喝,就難以被大眾接受。碳酸飲料跟茶葉的對比,很能說明問題。

干與潤,澀與順,苦與甘,薄與厚,醇與水。這幾組概念,是可以大致囊括白茶口感的。好的白茶,喝到嘴裡應該是柔順、滋潤、甘甜(回甘)、醇厚、爽朗的感覺。除了苦澀是茶葉本身就有的東西,工藝手段很難完全轉化掉,其他的情況都是不理想的。

對於口感,是白茶品鑒里最難的事情,也是最難以說清楚的問題。一份白茶,不應該孤立地進行評價,而是要多對比。口感在對比當中,最能說明問題。所以,這篇文章寫到最後,還是那句話,請多喝多看多品多對比!


白茶是茶中最簡易的工藝,好喝、耐泡才是硬道理。

一、好喝

白茶的湯色如琥珀般透亮,入口清甜,所以甜口是評價一款普通白茶的基礎;再往上一步,就是無論熱飲、冷萃都是清甜,白茶因為工藝雖簡單但對原料非常講究,只有原料上乘的古樹白茶,才能無論熱飲還是冷萃都是清甜的;再高,就是久泡亦清甜,很多白茶因為原料和工藝一般(越簡單的工藝其實越考究細節),泡上一二分鐘就會有苦味或澀味,只有用古樹茶做的白茶,而且工藝細緻獨特,才會泡上五六分鐘,甚到更久泡都是清甜的,就像老白魚一樣的。

二、耐泡

白茶,無論是福建、雲南還是哪裡的,工藝大抵相似,主要是萎凋和陰乾兩道工藝,茶物質保存是茶中之最的,也正因為這樣,白茶會較其他茶會相對耐泡。只是原料不同其耐泡度也不同。

通常我們會以10泡為基礎線,投茶5克,耐泡度在10次以上的為基礎,表示原料的樹齡和工藝是上上的。如果連這個10泡也達不上,就不好說了。

有不同意見的多交流,找「茶人景素」,加微信小號:jingsu2016。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