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始終有個糾結,就是自己歷史上其實挺沒文化的,只能大量照搬中國的文化,包括漢字。近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半個世紀,這倆國家發展的不錯,比中國有錢了。比中國有錢之後,再用漢字,就顯得特別沒面子了。於是乎這倆國家開始琢磨怎麼改革。

韓國人的辦法最乾脆:漢字我不用了,你看我多牛X!

結果,200年前朝鮮王朝的幾乎所有文獻和歷史資料,今天的韓國人大多數都看不懂,因為全是漢字。還是文言文的。廢除漢字的結果就是這個國家把自己的今天和歷史強行割裂,否認歷史,或者說迴避歷史,並不能真的讓歷史消失。

日本沒有那麼猛,但是他們從內心上也想證明自己的老祖先其實也挺有文化的,這不,這一次,他們逮到機會了。

今年5月1日,平成天皇要退位當上皇了,他兒子德仁要即位成為新一代天皇。新天皇得有個年號啊。昨天,日本政府發表了這個新年號:令和。

這個年號一出來,日本的心態就暴露無遺了。這是日本從大化元年公元646年以來第一個不是源自中國古籍的年號。

在此之前,一千三百多年,兩百多個年號,全部來自中國唐代之前的古籍,而這一次是源自日本的第一部詩集《萬葉集

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你看日本的古人也是挺有文化的,你以為就中國有古籍嗎?否!日本也有古籍,萬葉集就是!你看日本歷史上也是挺牛X的!日本老祖宗也有文化人!

但是這一招濛濛不懂漢字的洋人和不甚懂漢字的日本人還可以,在中國人看來,這純粹是弄巧成拙,把古代日本人文盲的一面暴露無遺。

年號要出自經典,這沒什麼好解釋的。畢竟年號嗎,必須要有出處,要有講頭。老百姓給娃娃起名還要翻翻家譜字典,何況是一國的年號呢?

所以啊,你要找年號,你查的這本書必須本身就是經典。四書五經,二十四史

。必須是這種書。日本人之前也是這樣。

比如

明治來自《周易》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

大正來自《易經》 大亨以正 ,天之道也

昭和來自《尚書》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看了這幾個例子大家會發現,這些年號並不是隨便從這些書本里找兩個字,而是來自一個句子,是這個句子的濃縮,體現的是這個句子的意思。明治的意思就是聖君出世;大正的意思是正大光明,暢通無阻;昭和的意思就是內外和諧。

甭管實際上這三個戰爭販子是不是那麼乾的,至年號的含義是這個意思。

那麼這次的令和的出處《萬葉集》究竟是一部什麼典籍呢?萬葉集相當於日本的詩經,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詩集。裡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和歌。但這部詩集根本不是漢語典籍,而是一部日語典籍!

簡單點說,萬葉集成書的年代,日本還沒有假名,所以只能用漢字來標記日語的發音,這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用漢字標記英語發音。在這部所謂的漢文詩集裏,漢字就是表音符號,本身沒什麼含義。這些漢字連起來讀,中國人全能讀下來,什麼意思,中國人則是一臉茫然,除非你懂古代日語。

這就好像我說 偶哈腰,狗雜一媽死。如果你從漢語字面的意思理解,好像是罵街,但你要懂日語,你就明白,這不是人家罵你,這是人家見面跟你打招呼呢!萬葉集大概就是這類東西。一部全部由漢字寫成,但現代中國人不明白(不懂日語),現代日本人看不懂(不認識那麼多漢字)的經典。

所以很多人納悶,如果你要從這種經典裏挑倆漢字做年號,你怎麼挑?

日本人果然聰明,萬葉集裏有一首組詩 《梅花歌卅二首並序》 其中的序言是用漢語漢字寫成的,這裡的漢字全部都是存粹的漢字,語法也是文言文語法。人家就從這篇東西里挑了一句話。

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濃縮一下,就是令和

但是你讓中國人看,中國人立刻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是句廢話,壓根沒什麼含義。類似於蘭亭序裏的天朗氣青,惠風和暢。是一句形容天氣情況的套話。就好像電影裏小混混跟女生搭訕常用的那句:美女,今天天氣真好啊!這跟上面選自周易尚書裏的那些句子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完全就是白開水。並且很明顯是從中國魏晉的散文裏抄來的句子。

所以這個年號選擇的非常弄巧成拙。你要證明日本古人也有文化,結果選了這麼個白開水的句子,而且明顯是從魏晉古文裏抄來的東西。這種東西第一說明日本所謂的古典文化其實很多都是從中國剽竊來的二手貨,第二說明選這個句子的人本身就沒啥文化。你讓任何一個讀過中學的中國人選,他也不能選這麼一句!這明顯是那種漢文造詣很膚淺的人選出來的。

另外,你即便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個年號也很不好。令和,號令大和。這似乎很符合日本天皇的身份。但是你別忘了,今天的日本是君憲制度,天皇是虛君,你用這麼一個號令大和的年號,什麼意思呢?

總之這一次,我感覺日本人是玩砸了。想證明自己一把,結果弄巧成拙,畫虎不成,有點丟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