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前,北京所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都將納入跨省就醫直接結算定點範圍。這或意味著,轉診到北京的外地患者或隨子女遷入北京的老人,今後在北京市相關三級醫院看病會更為方便

記者 劉佳英

醫保異地結算難,向來是許多跨省就醫者的普遍「痛點」。6月13日,北京市人社局對外承諾稱,今年6月底前,所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都將納入直接結算定點範圍,7月底前還將進一步擴大至所有有關定點醫療機構。

所謂異地就醫,是指參保人在參保統籌地區之外的就醫行為。以往外地患者轉診到北京三級醫院就醫,需先行墊付醫療費用,待回到參保地再走手動報銷程序,申請醫保報銷,整個報銷流程有時長達兩三個月。60多家三級醫院實現直接結算後,部分外地患者就醫產生的住院費用可即時報銷。

至於哪些醫療費用能夠報銷,哪些人員可享有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待遇,北京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向財新記者表示,得視患者參保地的政策而定。但大體上,根據人社部等部門2016年底發布的《關於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和異地轉診人員這四類羣體,屬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備案人員範圍。

而一般情況下,外地患者在北京,要獲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待遇,需先向參保地備案,選定幾家北京市已納入國家醫保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的醫療機構,作為異地定點醫療機構,待完成備案手續後,再到選定的醫療機構就醫。

比如,若患者在廣東省內參保,被派到北京市工作超過六個月,根據廣州市關於跨省就醫的規定,其可先持本人社保卡及工作證明等相關資料,到廣州市醫保經辦機構辦理備案手續,獲得經確認的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表格,再到北京市內提前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看病,由此產生的跨省就醫住院費用可即時報銷。

而根據北京市人社局於6月13日發布的《關於確保如期完成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任務的通知》,除符合參保地規定的外地患者,可在北京獲得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待遇外,在北京市參保的居民,無論是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還是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如果在異地長期居住、工作、養老,或轉診到異地,其在相關異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住院費用也能直接結算。

在全國範圍內,除北京之外,據人社部統計,截至2017年5月5日,全國還有30個省份也已整體或部分接入國家醫保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共開通160個地區和1008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其中大多數為三級醫院。

預計今年內,還會有更多省市陸續推進省內、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措施,像北京一樣,把異地就醫結算備案人員範圍,從異地安置退休人員擴大到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和異地轉診人員,能夠直接結算的醫療機構範圍也會逐漸擴大。

2017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今年會基本解決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問題,並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羣眾痛點。

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異地就醫總人次達到2297萬,其中跨省就醫達到213.8萬人次,產生的跨省級住院醫療費用為353億元。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能在全國落地,將會給許多患者帶來方便。

但也有學者擔心,患者流動性的增強,會給「流出地」醫保基金的管理帶來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曾分析稱,目前醫保統籌層次較低,各地醫保繳費水平不同,基金規模差異較大,異地就醫結算可能會使醫保基金資源從窮省或地市,流向富省或地市,進一步加劇地方之間醫療水平的差距。

國家衛計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顧雪非則認為,異地就醫結算應配合分級診療推進,否則患者若湧向大醫院看病,可能會影響醫療秩序,此外有些參保地繳費水平本身比較低,但就醫地醫療費用通常更高,這將給參保地醫保基金帶來壓力,而如何有效監控就醫地醫療機構的行為,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支出也是問題。

根據6月10日出版的《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6——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與發展專題》,2000-2015年全國醫保基金收入年均增幅19.75%,基金支出年平均增幅則為21.43%,照此推算,2029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將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現象,到2034年將出現基金累計結餘為負的情況。

而針對這一挑戰,北京市人社局在《關於確保如期完成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任務的通知》中明確,北京市人社部門將把異地就醫人員「納入本地統一管理」,「履行就醫地職責」,加大費用審核、稽覈力度,控制不合理的費用支出,確保基金安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