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錢穆自小聰明異常,尤擅記憶、模仿。九歲時,他便能背誦《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羣儒一段,而且還能揣摩人物個性,深受衆人誇讚。自1904年起,錢穆先後在國育小學、常州府中學、南京鐘英中學求學。他雖有報考北大之志,但因家貧而作罷。

錢穆在走向大學講臺前,先在小學任教十餘年,後又在中學擔任了八年的教師。在此期間,他一邊教學一邊苦讀,讀書極勤,“未嘗敢一日廢學”。夏夜,爲防蚊蟲叮咬,他把雙腳納入甕中堅持夜讀。當然,錢穆如此勤勉,成果是喜人的,他先後出版過《論語文解》《論語要略》等著作,並寫成《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系年》等書稿。

1929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在蘇州中學發現了在此擔任教師的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書稿。他帶回去讀罷大加讚賞,對錢穆說:“你似乎不宜在中學教國文,應該去大學教歷史。”當時,顧頡剛就推薦只有中學學歷的錢穆去中山大學任教,因蘇州中學挽留,錢穆未能去成。1930年,顧頡剛又推薦他去燕京大學任教,他才得以成行。

自1930年起,錢穆開始在燕京大學教國文,他以紮實的國學功底和妙趣橫生的演講,贏得了學生的肯定和歡迎。他的一名學生回憶:“他臉色紅潤,精神奕奕,在課堂上講起來,總是興致勃勃,聲調柔和,態度閒適,左手執書本,右手握粉筆,一邊講,一邊從講臺的這端踱到那端。他講到最得意處會突然止步,含笑面對衆徒,眼光四射,那神情似乎顯示他期待諸生加入他所瞭解的境界,分享他的快樂。”

1933年秋,錢穆在北大獨任“中國通史”課教師。當時錢穆講課的教室設在北大梯形禮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課聽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滿。錢穆充實而又有特點的講授長期吸引着大批的學生,他也因此成爲當時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

錢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畢生著作七十餘種,總共達1700萬言之多。錢穆說:“我把書都寫好放在那裏,將來一定有用。”因此,錢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一位學者。

錢穆雖一生從未上過大學,最高的文憑僅爲高中(尚未畢業),但他憑藉自己的勤學苦讀,最終成爲“一代通儒”,在歷史、文學、哲學、經濟,藝術、社會方面都才華出衆,且造詣高深。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衆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張光茫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