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后笔墨时代」其实就是指传统笔墨规范标准已经失去主导地位,应该有相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我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历来中国画就分为能、妙、神、逸四品,能准确描绘风景的画,只能算最低等的能品。

黄宾虹山水画

大文豪、书法家、画家的苏东坡讲「论画以形式,见与儿童邻」。可以这么说,中国从一开始非常重视笔墨,而把形似放在哪次要的位置。

高培山水画

明代董其昌把中国画划分为南宗北宗以来,把笔墨放在主要位置的文人画,就一直是正宗和主流。到了近代黄宾虹先生更是把笔量的重要性推向了极致,他非常坚决地认为中国画「舍笔墨内美而无它」。

黄宾虹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西学东渐的鼎盛时期,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向西方的艺术学习才能拯救中国传统国画,中国画已经没落没有生命力了。黄宾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通过自己的长期的实践和摸索,不仅总结出五笔七墨的笔墨方法,而且创作了大量以传统笔墨为主的山水画作品,在山水画中被堂为300年来唯一人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的山水画以笔墨为主没有过时,是有长久生命力的。

随著时代的发展,对中国画笔墨的争论也从未停息。前些年吴冠中先生提出了「笔墨等于零」,引来张汀为首的传统画家们的强烈反对,坚持要守住「中国笔墨的底线」。双方争论激烈引经据典,在美术界引起轩然大波。现在又提出了「后笔墨时代」,实际上也是对国画当以传统笔墨为主的一种否认。我认为现在这种提法不会有多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也走不了多远。我认为中国画只能尊重传统,学习传统,在传统中吸取营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