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後筆墨時代」其實就是指傳統筆墨規範標準已經失去主導地位,應該有相應的多元評價體系。

我自己並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歷來中國畫就分為能、妙、神、逸四品,能準確描繪風景的畫,只能算最低等的能品。

黃賓虹山水畫

大文豪、書法家、畫家的蘇東坡講「論畫以形式,見與兒童鄰」。可以這麼說,中國從一開始非常重視筆墨,而把形似放在哪次要的位置。

高培山水畫

明代董其昌把中國畫劃分為南宗北宗以來,把筆墨放在主要位置的文人畫,就一直是正宗和主流。到了近代黃賓虹先生更是把筆量的重要性推向了極致,他非常堅決地認為中國畫「舍筆墨內美而無它」。

黃賓虹先生所處的時代,正是西學東漸的鼎盛時期,大部分人認為只有向西方的藝術學習才能拯救中國傳統國畫,中國畫已經沒落沒有生命力了。黃賓虹先生不這麼認為,他通過自己的長期的實踐和摸索,不僅總結出五筆七墨的筆墨方法,而且創作了大量以傳統筆墨為主的山水畫作品,在山水畫中被堂為300年來唯一人的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以自己的實踐證明瞭中國的山水畫以筆墨為主沒有過時,是有長久生命力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中國畫筆墨的爭論也從未停息。前些年吳冠中先生提出了「筆墨等於零」,引來張汀為首的傳統畫家們的強烈反對,堅持要守住「中國筆墨的底線」。雙方爭論激烈引經據典,在美術界引起軒然大波。現在又提出了「後筆墨時代」,實際上也是對國畫當以傳統筆墨為主的一種否認。我認為現在這種提法不會有多大的號召力和生命力,也走不了多遠。我認為中國畫只能尊重傳統,學習傳統,在傳統中吸取營養,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