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超級病菌」之謎

  最近,一種「超級病菌」引起了人們的恐慌。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在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論文中說:2009年英國發現有一種帶有「NDM-1」的大腸桿菌感染病例增加,這種細菌「超級頑強」,幾乎能抵禦目前所有的抗菌藥物,已經導致一些病人死亡。英國的研究者發現,感染這種病菌的病人中有許多在1年內曾經去過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過手術治療,因此懷疑這種病菌來源於南亞。科學家們擔心這種「超級病菌」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什麼是「NDM-1」?

  「NDM-1」是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的英文縮寫。之所以被稱為「金屬β-內醯胺酶」,是因為它的一組活性部位上含有金屬離子,而且,這種酶就是依靠上面的金屬離子來「破解」抗菌藥物的活性「密碼」,使病菌對許多藥物產生了抗藥性。這種金屬β-內醯胺酶有許多種類,最早是日本科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從一種「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中發現的。後來又發現了蠟樣芽胞桿菌、親水性氣單胞菌屬、銅綠假單胞菌、氣味黃桿菌等許多細菌都可以攜帶金屬β-內醯胺酶,帶有這種酶的細菌就會對許多藥物產生抗藥性。我國也曾發現金屬β-內醯胺酶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病例。由於最近英國發現的這種帶有金屬β-內醯胺酶大腸桿菌是一種新的類型,又懷疑是從印度傳入的,因此冠上了印度首都「新德里」之名。

  細菌身上的「NDM-1」是怎樣形成的?

  細菌身上的「NDM-1」實際上是人類給「逼」出來的。由於人類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不合理的使用,使許多細菌在抗菌藥物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逐漸進化,改變一下自己體內的基因,產生對這些抗菌藥物的抗藥性,繼續在這種惡劣的抗菌環境下生存。

  細菌的遺傳基因中,有一種像「活動硬碟」一樣的基因單位被稱為「整合子」,它可以從其他細菌身上「拷貝」一些像「木馬病毒」一樣的耐葯基因,「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去,使自己獲得了「破解」抗菌藥物活性的「密碼」,產生抗藥性;它不僅可以把這種耐葯的「木馬病毒」基因傳給下一代,甚至可以傳給周圍同種或不同種的細菌,使它們都獲得抵抗藥物的能力。細菌身上的「NDM-1」就是這樣形成的。因此,不僅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等都可以獲得「NDM-1」這樣的遺傳基因,成為一種新的致病細菌,也就是最近所說的「超級病菌」。據英國和印度的研究人員研究,這些帶有「NDM-1」的細菌「除替加環素和黏菌素以外,對其它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在部分患者身上,甚至這兩種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NDM-1「超級病菌」會在我國流行嗎?

  卡迪夫大學的研究者沃爾什說:「由於頻繁的國際航空旅行、全球化以及南亞國家醫療旅遊業的興起,NDM-1現在有機會迅速傳播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因此,「超級病菌」的新聞一出現,就有許多人擔心這種疾病像甲流和非典一樣流行。其實,這種細菌的感染不會造成像甲流和非典一樣在普通人羣中流行,它們主要發生在醫院中,尤其是外科手術的病人中。這些病人常有傷口,或者有穿刺等治療性損傷;手術、疾病和藥物的使用使他們的抵抗力下降;更重要的是他們常常會使用許多抗菌藥物。這使得不怕抗菌藥物的「超級病菌」趁虛而入,造成病人感染。

  近來,類似NDM-1細菌的感染也出現在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那麼,帶有這種「超級病菌」的人有可能來到我國,甚至在我國生病;也有可能我國的旅遊者在國外生病後感染了「超級病菌」,然後再帶回國內;我國醫院裡病人體內的細菌也可能自動獲得「超級病菌」的耐葯基因。因此也需要引起我國醫務人員的警惕。

  如何對應這種「超級病菌」?

  對應這種「超級病菌」的方法主要是控制醫院內感染。醫務人員要注意不要濫用抗菌藥物,在醫院的各種操作中注意消毒隔離,要勤洗手,正規無菌操作;尤其要注意識別NDM-1細菌感染的病例,在國外接受過手術治療的病人發生感染後應特別注意進行NDM-1病菌的篩查,及時隔離病人,防止醫院內NDM-1病菌的交叉感染和傳播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