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細菌相比比較,難處理主要是指在體內環境下,在體外環境病毒還是很容易被殺滅的。病毒之所以在人體內難以殺滅,這和病毒的特點以及感染方式有關係。

病毒和細菌基本生物特點對比

病毒和細菌最大的不同就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而細菌具有一定的細胞結構,具有細胞結構也就意味著能夠獨立的進行生命活動。從這一點來說,病毒雖然是人類發現的最小的微生物,但是病毒到底屬不屬於生命體,目前尚有爭議。

一、病毒的結構和特點

病毒最簡單的結構,就是其內部有一小段遺傳物質,外面再包繞蛋白質衣殼。病毒的體積非常小,主要以納米為單位,大的病毒也就幾百納米,小的病毒幾十納米。病毒的種類非常繁多,目前人類發現的病毒,已接近萬種。

病毒的結構特點

病毒的結構簡單,其自身並沒有一些細胞器能夠為自己提供生命活動,因此病毒只能靠寄生,而且只能寄生於活細胞。當病毒感染活細胞以後,病毒的遺傳物質會利用被寄生的細胞的細胞器為自己複製遺傳物質,指揮宿主細胞內的細胞器為自己生產蛋白質外殼,重新組裝成新的子代病毒,最後從細胞內釋放出去,完成病毒的複製和增殖。

二、細菌的結構和特點

細菌的發現要比病毒早很多,因為細菌的體積相對來說較大,可以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就能夠發現,細菌的體積以微米為單位,1微米等於1000納米。

細菌結構特點

細菌的體積雖然也比較小,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菌擁有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和核質,這一類屬於細菌的基本結構,有些細菌還具有夾饃、鞭毛、菌毛等結構,這一類屬於細菌的特殊結構。這些細菌的基本結構就可以讓細菌完成一些基本的生命功能,這一點是和病毒大不相同的。

病毒和細菌的致病的機制不同

病毒和細菌的致病機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病毒是寄生到人體細胞內進行致病,而細菌則不會侵犯到人體的細胞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病毒和細菌都會致病。

一、病毒的致病機制

當病毒感染人體細胞以後,病毒會將病毒的遺傳物質輸入到人體細胞內,病毒的遺傳物質在細胞內利用細胞器進行自我複製,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干擾到正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造成細胞內的功能紊亂,有可能會導致細胞的裂解死亡。有一些病毒,雖然不會很快的導致細胞死亡,但是它會讓感染的細胞表達病毒的抗原,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到這些抗原以後,會進行攻擊,這些被感染的細胞,依然會被人體的免疫細胞殺滅。

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

二、細菌的致病機制

細菌的致病作用機制主要是,一方面細菌自身有一定的侵襲力,另一方面細菌感染人體以後會釋放毒素。細菌的侵襲力是指細菌突破皮膚、粘膜等生理屏障,進入機體內定值、繁殖以及擴散的能力,這個過程對人體正常就有一定的損傷。

有些細胞感染以後會釋放出細菌毒素,主要分為外毒素和內毒素兩種。大部分外毒素是在細菌細胞內合成,然後釋放,被釋放的外毒素會對人體的正常細胞產生毒副作用。大多數外毒素,其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而且毒性很強,比如說,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毒性比氰化鉀強1萬倍,1毫克毒素純品能夠殺死2億隻小鼠。內毒素則是細菌死亡裂解以後所釋放出來的,其主要成分是指多糖。內毒素的毒性相對較弱,其直接毒素作用很輕,但是它在人體內大量存在的時候,會引起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釋放出大量的免疫細胞,可導致人體的微循環衰竭,出現內毒素休克,嚴重的可導致人體死亡。

細菌致病機制

為什麼大家覺得病毒不容易被殺死?

病毒體積非常微小,而且致病的方式前文已經提及,主要是通過寄生人體正常細胞的方式感染。所以要想將體內的病毒徹底清除,就要殺死那些已經被感染的人體細胞,而且還要抑制已經合成的子代病毒繼續感染其他的正常細胞。想要做到這兩點其實還是非常有難度的,比如艾滋病病毒,各個國家已經對艾滋病病毒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現在依然無法徹底的將艾滋病病毒殺死,只能夠最大限度的抑制艾滋病病毒在體內的複製。還有很多其他病毒的感染,其實並不是依靠抗病毒藥物和治療達到治癒,基本上都是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來對抗病毒,而醫生能做的就是為患者提供支持治療以及併發症的治療。

病毒之所以這麼狡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病毒能夠免疫逃逸

免疫逃逸就是指,病毒能夠通過各種方式讓人體的免疫系統發現不了它,免疫系統發現不了病毒的存在,就不能啟動免疫反應,對病毒和被感染的細胞進行殺傷。病毒能夠發生免疫逃逸的機制有很多種,常見機制有:

  • ①病毒是細胞內寄生,如果病毒進入到細胞內,沒有在細胞表面留下抗原的話,那麼人體的免疫系統就發現不了病毒;
  • ②病毒的抗原是由病毒的遺傳物質指導所產生的,而病毒的遺傳物質很容易發生變異,這就導致病毒的抗原也會跟著變異,而人體的免疫應答就會顯得比較滯後;
  • ③有些病毒直接寄生在人體的免疫細胞內,或者間接的損傷免疫細胞,這類細胞常見有艾滋病病毒、EB病毒、麻疹病毒等;
  • ④有些病毒的抗原結構複雜,讓人體的免疫系統不能準確的識別,不利於免疫應答。

?關於病毒逃脫免疫的機制,仍然有一些其他的學說,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二、對病毒感染的治療手段匱乏

雖然細菌感染也很可怕,但是人類已經有很成熟的無菌術,對於以感染的人來說,抗生素也能夠對絕大多數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且抗生素的種類十分繁多,但是現在抗生素也面臨著耐葯的問題。反觀人們對病毒感染的治療,顯得手段很匱乏,並沒有找到像抗生素那樣非常有效的藥物。其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 病毒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病毒致病的前提也是先在細胞內寄生,因此抗病毒藥物必須進入細胞內才能作用於病毒,想做到這一點就已經有一定的難度。
  • 即便藥物能夠進入細胞內,對病毒的複製起到抑制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不能對正常的細胞有傷害,而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與正常細胞內的生物合成過程是非常類似的,二者難以區分,因此要想找到只對病毒的複製起到抑制作用,而對正常細胞沒有影響的藥物也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人類已經研製出的一些抗病毒藥物,仍然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這些藥物的靶點均是病毒複製週期中的某一個環節,那麼對於那些不進行複製的潛伏的病毒感染,這些藥物就沒有任何的效果。還有就是對於複製突變率比較高的病毒,容易產生耐葯,這一點很好理解,某一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固定的,而病毒是活的,可以隨時發生變化。

病毒的複製過程

?總結

?從以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從理論上研製抗病毒藥物,還是從實際人們已經生產出來的抗病毒藥物來看,都很難在短期內出現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藥。這主要和病毒本身的特點以及其感染方式有關係,但是我們應該有信心在未來能夠找到很有效的抗病毒藥。


什麼叫殺死呢?我的理解是讓其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停止正常的新陳代謝。然而病毒表示我沒有新陳代謝,甚至嚴格來說只是一堆核酸分子和蛋白質的化學組裝,壓根不算完整的生命。細菌有大量的新陳代謝過程,只要找到其中一個不可替代的,然後找到抑製劑(inhibitor),就可以殺死細菌(kill). 而病毒嚴格來說不是殺死,而是破壞(denature),因為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活的,就像是一個板凳一個手機,只能被破壞而不是殺死。

破壞一個病毒的結構其實是很困難的,所以很多抗病毒完都不是直接去作用於病毒。比如一些是抑制病毒與人細胞的結合,病毒進不去細胞就不能複製,類似給手機套上一個橡膠套,手機並沒有壞,但是你用不了了。也比如有一些葯是病毒在體內複製所用酶的抑製劑,也不是直接作用於病毒。


病毒和癌細胞都不難殺死,用手槍就行了。

不過有個簡單的問題,癌症為什麼難以治療?那是因為我們缺少只殺死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的手段。

病毒感染,病毒進入正常細胞內部了,怎麼殺死病毒而不影響正常細胞就是大問題了。

新冠有個致死的原因,是所謂免疫風暴,也就是免疫系統發現病毒了,開始針對性的大規模殺毒,但病毒在細胞內部啊,於是免疫細胞直接幹掉了細胞,然後呢,病毒是死了,但是你人也掛了。

所以病毒的治療,都是抑制它複製,保護人體新生成的細胞,拖時間,然後讓免疫系統慢慢的消滅所有受感染的細胞以及病毒。

而乙肝這種和肝臟細胞深度結合了而免疫系統不識別的病毒,人根本沒辦法,最多不讓它跑出來害人。


在抗生素沒有發明之前,體內的細菌同樣難以殺死。


細菌大,病毒小,這和生態圈一樣,是大象容易滅絕還是老鼠容易...


抑菌能進入細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