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9日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迎来了猪年首个年度大展,“一衣带水: 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此次展览展出了115件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师生们通过考证复制的14世纪至20世纪韩国服装和纺织品。

  韩国传统服饰及纺织品,如此集中地在中国的博物馆内展出,在国内还是首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9日。

  在“传统服饰”环节,展示了韩国传统服饰50余套(件),分王室服饰、礼服、男装、女装、童服、巾帽、鞋靴七个系列。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华贵的王室服饰。九章冕服、九等翟衣,是20世纪初,王和王妃的礼服,“九”代表王国内的最高等级。红圆衫,肩部和袖口处都有印金的纹样,非常雍容华贵,“一般是王室贵族穿的,后来一般平民结婚的时候也能穿。” 韩国传统文化大学教授沈莲玉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件绿色的女士罩衫,叫“唐衣”,从侧面开叉到腋下,分成前后两片。脑补不出来什么样子?这样说吧,在韩国宫廷剧里,女孩子套在最外面的小礼服,就是“唐衣”,穿的时候,手要放在前襟下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可以显得女孩子上身特别窄小纤细。

  这次展出的男士服装特别多,你可以看到方心曲领的祭服,那是晚期官员在祭祀时穿的;本白色的“深衣”,是有一定身份的读书人,而且是成年男子才能穿;还有一件粉粉嫩嫩的圆领袍,那也是百官执行公务时穿的常服。

  记者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在时代,男装的形制、样式要比女装更丰富、更有变化。从14世纪到近代,男装服饰的比例,从早期的上长下短,变为了上短下长,直接将欧巴“拉”成了大长腿。

  本周末(3月30日、31日),国丝馆开设了“韩国结”“韩国拼布”工作坊,“韩国传统孩服”、“韩国传统男女服装穿法”服饰讲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国丝馆体验一下。

  通讯员 杨琳惜 本报记者 马黎

  (马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