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昨晚,我相信很多人才开始注意服贸。
可能是被洗版,自愿或是非自愿的选择观看。
好啦,打开新闻台,终于有报导了。
但那些用词『警民推挤』『冲撞』』『受伤』『学生阻挡』『罢』....etc.
哪里会有中立的字眼或是报导,让阅听人能真的了解到,
现在的是在捍卫什么?这件事的中心核心又是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网路懒人包可以看看。
如果你不相信,那现在资讯很好找,
如果有心,那相信也不是难事。

现场的人数永远大于新闻报导的人数,
去的人也从不只有学生这种族群。
当污名化『学生』为『暴民』的同时,
是否思考用手指指责他们时,
那些正在现场的人,到底得到什么利处?
除了满身是伤,或是官司缠身,
还有被媒体塑造的恶人形象外,还有什么?
不像财团与政府,这两者官商之间的利益是什么,如此的清晰。

会上街头的人,会发文的人,会想试著告诉更多的人的人。
都只是希望让我们生长土地的人更好的人。
你可以接受,或者反对。因为那是种属于应有的权利。
只是当五权应中立,各院的程序都照著程序走时,
那样的基本权才有可能一直存在。
昨天地方政府拆你家,可以示若无睹。
今天立法院强致通过法院,同样的也可以黑箱强致通过。
『看不见的暴力,永远比眼中那些冲突,更加的伤害。』
当沉默允许了这样的模式的同时,那些政客口中的法律,
保障的永远不会是一般的百姓民众,因为两者的利益都是冲突著。

台湾从不应该非蓝即绿。
表达与沉默,都是一种政治立场,即使不想让自己沾腥。
只是在选择之前,至少先试著了解,事情的因果一下。

其实难过的是。
为我们捍卫的那些人,为的都不止是自己的私利。
但一直都在默默忍寒忍痛忍饥忍污名。

开放陆客后,台湾观光是否变好,民众有感了吗?
陆客破坏公物,捣乱环境后,
门票涨价跟清洁费转移给谁了?是的,台湾人。
签订服贸后,22k的时代就会因此结束了吗?
好像也有可能,说不定哪天变11K。

服贸最大的问题在于,原本图利财团的政府只会更加图利。
这样自由化只会大资本大企业获益,财团可以不断地扩张发展,
而跨海峡的财团,则会回头吞食台湾本土的那些自营业者。
也就是曾经支持台湾经济基础的那些中小企业,
可能是你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正在赖以为生的工厂、店面。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创业只会更加困难。
国与国的经济协议,都是以人民的筹码,去换取那些利益。
而这些人民就是,农民、工人、小商人、底层、中产的大多数人。

好啦,如果你相信媒体。
再打开电视看看,你会发现他们有多不在乎。
或许是怕秋后算账吧,我猜。

只是真实的现场是
场内群众被警方包围,但是警方又被立法院外的群众包围。
然后警方拉人了,民众也只能跟进。
谁对谁错从不该是由那些偏颇的字眼所影响吧。

一早上工前,打了那么多字,也不是因为很闲。
而是选择了坚信的立场,跟认为对的信念。
既然无法到场支持,也只能尝试写下。
为了那些或许有人会看的可能性。即足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