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追不停

  三五年,北京一獄中12人被判死刑,後大難不死,一個比一個厲害!

  中國有句古話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今天筆者講述的這十二個人無不一一印證了這個道理,這十二個人是誰呢?他們遭受了怎樣的“大難”,而後又有怎樣的後福,怎樣的成就呢?接下來就請跟隨筆者的腳步一同去探究探究這十二個人究竟是誰,又有着怎樣的故事,請接着往下看。

  在上個世紀那段動盪的歲月,戰火連天。當時正處於革命戰爭年代,1932年在北平的某處監獄中,這十二位主人公就在其中,他們都是因爲堅持自身的信念與堅定步伐的走上革命的道路,而被抓捕入獄的。

  在獄中,他們遭受着國民黨慘無人道的審判,誓死不會出賣自己的信念拒絕在《反共啓事》上簽字,在他們的頑固之下,1935年這十二位同志被國民黨判處死刑,他們沒有任何的畏懼,就這樣靜靜的等待着自己慷慨就義。

  但是上天眷戀,在被判決之前,國民黨當局被迫撤出北平,留下了監獄中這一羣人。他們就這樣,度過了他們各自的大難,他們分別是張友清,韓鈞,張振聲,董天知,張璽,胡錫奎,劉希武,楊獻珍,安子文,劉瀾濤,薄一波,殷鑑同志。他們此番遭遇這般生死起伏的苦難,沒有知難而退,反而更是盡心盡力的爲國家,爲人民服務,堅持自己革命的道路。所以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了自己後來的功成名就。

  薄一波同志在1946年起擔任軍隊領導工作,建國之後擔任了華北局第一書記,軍區政委,財政部部長,國務院第三辦公室主任,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等職。而劉瀾濤同志,出去之後一直盡心盡力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共綏德特委書記兼統戰部部長、綏德警備司令部祕書長。安子文同志,解放戰爭之後被任命爲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等職務,其他同志也是各自在其崗位上任職,但是一樣的,他們都從事着爲人民服務的工作。

  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致敬,謝謝他們一生的付出,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學習,你們一直活在我們後人心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