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按照自己的反應寫。

當你害怕恐懼的時候那已經是意識到了危險,進入了理性分析。

人基本上有個反應期,潛意識和本能反應。如果是自己至愛至親受到危害第一反應是去保護,然後靜下來才覺得後怕。有的時候是一時衝動做了以後才後悔。

我去做那個高空滑梯,對於恐高症的人來說很可怕,但是當時孩子跟著我。我要給孩子做榜樣,滿腦子想的都是孩子不害怕纔行。我一熱就滑下來,心臟病差點犯了。

下來後站了半天腿纔不抖??。

人的大腦是最複雜的,所有的感覺都是通過大腦去分析,見多識廣的,感情細膩的比較容易較短時間就理順自己。有目的的或者頭腦簡單的需要較長時間。但肯定都需要一個反應延遲。


一、恐懼的三種表現

恐懼通常表現為以下三種方式,而且這三種方式經常是結合在一起的:

1、身體上的恐懼:比如心跳加速,瞳孔張大,肌肉緊張,汗毛豎起(就像貓在感到恐懼時,為了恐嚇對方,保護自己,為了看上去大一些而豎起了毛一樣)等等。所有這些表現活動都證明身體正在積極地做行動的準備,是應對恐懼的一種預警機制;

2、心理上的恐懼: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可能發生的危險上,我們看見了它,並把它放大(這是恐懼的放大鏡作用)。所有這一切在出現真正的危險時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只是一種錯誤的警告,這一切就變得讓人很不安。正如俄羅斯俗語所說的那樣:「恐懼有雙大眼睛」;

3、行為上的恐懼:動物(也包括人類)在感覺到恐懼時,都會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能力,依據盎格魯·撒克遜人的「3F」原則做出反應,即:Fihgt(戰鬥〕,Flignt(逃跑)或者Freeze(靜止不動)。

人或動物在看到或感受到令人恐懼的東西再傳遞到大腦時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就發生了延遲性恐懼。


因為細思極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