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要重新構架你的世界 沒有絕對的善絕對的惡 緣起法則第一

4 人贊了文章

修行就是要重新構架你的世界。

慾望的機理十分複雜,對他要正確分析。

沒有完善人格的基礎,就沒有安穩的前行,就沒有升華的動力,就沒有成就的根本,這就道明了修行的真諦,築基的重要性。這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是自己要行道,不是別人,不見他人過,是此真意,自己的心藏什麼,行為就表現什麼。

修行就是修心。無關他人。

還虛的境界,接受什麼事情,見到什麼現象,都不受牽,心不亂,意不妄,這是禪定功夫。見到美女,心不妄色,見到錢財,心不受納,見到物貴,心不貪念,是應無所住而非生其心,修到這份上,是還虛境界,是名;成佛,還叫解脫,叫了生死。

修心修行,最後都是一心不亂。修行,只有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改變的你的秉性,才是真正的與生活工作有關係。修行,不是裝點門面!

現在的想法是,遇到一位羅漢,實打實的羅漢,帶我去天上逛一逛,我自己來分辨天界是真實的還是羅漢的幻覺,天地若有知,讓我遇羅漢,讓我當面和他對質,既然羅漢慈悲為懷想必不會與我計較吧。

哈哈哈。佛經說,如果自己認為自己是【菩薩】【在行菩薩道】,那你就一定不是【菩薩】。是不是阿羅漢、菩薩,在於你的心是不是徹底的解脫!

所以,永遠不可能找到【菩薩】【阿羅漢】。【菩薩】【阿羅漢】是一個方便的假設罷了!妙境法師也說的很清楚了。

永遠不可能找到【菩薩】【阿羅漢】。【菩薩】【阿羅漢】是一個方便的假設罷了!

你是感到被欺騙了?還是有所醒悟!

你的家庭觀念要改變。你不能以你的孩子為中心。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平等的修行者。

你的倫理道德觀念要徹底改變。要以平等心、無分別心看待他人與世界。

整個世界是無記的,不好,也不壞!

他人是無記的無機,不好,也不壞!

所謂的善惡與好壞的道德判斷,要依據因緣法則,依據具體的時間、具體的地點、具體的條件而判斷。

沒有絕對的善,絕對的惡。

善惡:「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善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不斷改變所處的場所和立場。一個善,在下一瞬間也許就轉換成了惡,反之亦然。重要的是,要維持轉換不停的善與惡的平衡。一旦某一方過度傾斜,就會難以維持現實中的道德。」--摘自村上春樹的《1Q84》

南懷瑾老師:善惡是非是沒有絕對的

善惡是非是沒有絕對的

本文摘錄自 《易經系傳別講》

「繼之辯善也,成之辯性也,仁辯見之謂之仁,智辯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一陰一陽雖然是有正有反,但是調和正反的,不是矛盾的統一而是均衡。一陰一陽要達到調和、均衡,便得了道,不均衡便不得道。所以「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就是孔子特殊的地方。為什麼說「人之初,性本善」?善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一切的宗教都是提倡去惡為善?因為善的作用是完成均衡一陰一陽的。一陰一陽就是一善一惡;有善必有惡,有惡必有善;有是必有非,有非必有是。天地間的善惡是非,哪一個對?都不是絕對的,道德也不是絕對的。

譬如說道德禮貌,在某一個時候是道德,換一個時間、換一個空間,你那麼做就不道德啦!甚至在另一個時候,卻反而成罪惡了。所以善惡是非、道德黑白,是沒有絕對的,都是人為的。說一個絕對,就是相對了,因為絕對是從相對而來,對相對的而言,才會產生絕對的觀念。形而上的統統被佛說完了,所謂「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但是他老人家己經犯了錯誤啦!明明說不可說,但他已經說了。說了什麼?說了一句「不可說」。可知形而上就是這樣一個東西。

形而下是沒有絕對的,只有靠人為來調整它。所以說:「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個「善」字,到孔子的學生曾子作《大學》時,加了一個「至」字,成為「在止於至善」。什麼叫至善呢!至善是沒有善,也沒有惡。有一個善的存在,就有一個惡的存在,善過了頭就變成惡了。像父母對兒女的愛,關心過度,最後會令你很痛心。所以愛人是痛苦的,被愛是幸福的。一點沒有錯!但是一個人如果幸福得太過頭了,那又一點都不幸福了。你什麼都關心我,我會很討厭。被愛得太過分了,不是好事,善得過分了就是惡。

這個宇宙間相對的法則,善惡是非與利害都是相對的。為什麼會如此?你說人活著真麻煩!有那麼多麻煩,那你不要活去死好了。有人說死了倒好,一了百了。我說如果你到了那邊,發現那邊的痛苦、麻煩比這裡更多,想想還是回來的好。可是老兄,你要叫我為你回來作擔保,替你去領入境證,我可辦不到啊!有位同學傷心了來找我,說:「老師!我還是死了的好。」我說:「死了就真解脫了嗎?」他說:「我認為。」我說:「你先要去考證考證啊!萬一死了的地方比這裡還要麻煩,後悔可來不及了。要考慮考慮啊!」這是真的呀,你可知道那個世界,跟這個世界一樣的麻煩嗎?如何使它不麻煩?善繼。如何教他善繼?就要均衡調和。所以孔子說:「繼之者善也。」

你的人生目標要重新判定!

沒有絕對的成功,絕對的失敗。要依據因緣法則,依據具體的時間、具體的地點、具體的條件而判斷。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成功從來都不是永恆的。

大到王朝更替,小到個人得失,永垂不朽的只能是存在於人們記憶當中的絢麗風景。

成功只是一時一事,並不代表一生一世。我們對於成功的追求,只能是——永遠在路上。

成功固然不是絕對的,但失敗更不是絕對的,失敗的意義只在於更加接近成功。

失敗之後,等待很重要,暫時的等待,是為了未來更堅定地出發。

成功與失敗並沒有絕對不可跨越的界限。人生如棋,變幻莫測。做事既要有執著於目標的勇氣,又要懂得靈活變通。有時候,在險境面前,不妨明智地後退一步,結果可能會化險為夷,出奇制勝。

李嘉誠汕頭大學演講經典

我所知的都是從書本及雜誌吸收而來,但我的知識及見解卻是自己的經驗和觀察所累積。究竟成功人生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程式?

每個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遠的夢想,分別在於有沒有能力實現這些夢想,當夢想成真的時候,會否在成功的台階上更知進取?

當夢境破滅、無力取勝、無能力轉敗為勝時,會否被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鎖?抑或會跌進萬念俱灰無所期待的沮喪之中?

再有學識再成功的人,也要抵禦命運的寒風,雖然我在事業發展方面一直比較順利,但和大家一樣,無論我喜歡或不喜歡,我也有達不到的夢想、做不到的事、說不出的話,有憤怒、有不滿,傷心的時候,我亦會流下眼淚。

人生是一個很大、很複雜和常變的課題,我們用分析、運算、邏輯等理性的智商(IQ)解決諸多問題;用理解力和自我控制的情緒智商(EQ)去面對問題;用追求卓越、價值及激發自強的心靈智商(SQ)去超越問題。

在我個人經歷中,對此3Q的不斷提升是必要的。

學術專業的知識,使我們有能力去馳騁於社會各行各業中;

對自己及他人環境的了解,能發揮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加強家庭、學校、機構的團隊精神;

慎思明辨的心靈能力驅使我們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促動創造精神,把經驗轉化成智慧,在順境和逆境之中從容前進。

只有聰明睿智的人洞悉到今天不是昨天,知道要承擔無可逆轉的改變。儘管今天沒有破譯的方法,他們也不會凝固於痛苦與自我折磨之中,不會天天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不會天天計算眼前的利弊。

因他們知道每日積極正面地面對、思考及衝破問題,是構成豐盛人生的重要環節,及為人生累積最有價值的財富。即使處境可能不會因自己的主觀努力或意志轉移,但他們早已戰勝生活的苦澀,為轉危為機作好一切準備。

世人都想有一本成功的秘笈,有些人窮一生精力去找尋這本無字天書,但成功的人,一生都在不斷編製自己的無字天書。

你的經濟學的法則要重新判定!

沒有絕對的有效,絕對的效率,絕對的商業模式,沒有絕對好的報酬,沒有絕對的好的工作,好的項目。要依據因緣法則,依據具體的時間、具體的地點、具體的條件而判斷。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工作,壞工作

所有的事業一開始,都是無聊的甚至看似毫無意義的。有的人冷板凳坐不下去了,換了一座又一座廟,還在坐冷板凳。而有的人,抱定把鐵板凳坐穿的心,妥妥地把冷宮都捂熱了。

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幸福的人生不過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工作,並且還能夠從工作中獲取到合理的報酬而已」

聖空法師,禪凈密三宗兼修,1969年生,吉林省通化人。曾任廣東省新興縣三寶寺首座,新興縣佛教協會秘書長,現任廣東佛母寺住持。1990年在少林寺出家,1992年在白馬寺受戒,後到潮州嶺東佛學院學習。畢業後到九華山後山獅子洞苦修,之後幾十年如一日,誦持楞嚴咒,精研《楞嚴經》,弘揚楞嚴法門。 2012年10--2013年1月主持了國內盛況空前的百日楞嚴大法會。

讀書至小學四年級,因貧輟學,做小生意維持家計。深感人生太苦,故萌出家念頭,十七歲欲出家,因父母阻止而不能如願。生意日漸旺益。後母親被當地一富人醉酒開車撞死,便展開了漫長的打官司之路,耗資巨大,家徒四壁,富人依舊逍遙法外。憤而到少林寺學武,欲為母報仇。一九九零年在少林寺出家,一九九二年在白馬寺受戒,其時法師任性刁蠻,我行我素,心中報仇嗔火未滅,到處行腳參方,漂零孤露。後到潮州嶺東佛學院讀書。一九九四年到安徽省地藏王菩薩道場九華山獅子洞修苦行,歷經種種磨難,略有所悟,因而感人生苦短,遂發願今後弘揚佛法,拔濟群苦。

2010年3月開始,法師為體驗當年佛陀的布教生活,歷經93天從廣州徒步2600多公里,不帶通信工具,不帶錢,不接受金錢供養,一路托缽乞食,風餐露宿,於2010年6月圓滿到達峨嵋山金頂。歷練了自己的道心,接引了有緣信眾,踐行了普賢行願,為以後弘法利生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百日楞嚴法會前後,還舉行了盛大的供千僧齋儀式和七天水陸大法會。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為表虔誠敬法,恭迎這次盛會,在法師願力感召下,在全國四眾弟子共同努力下,僅用七個月時間,在廣東潮州紫蓮山風景區新建成了一個莊嚴雄偉,風格獨特的楞嚴專修道場——佛母寺,以熏習《楞嚴經》,誦持楞嚴咒為主要攝心方式。每年中秋節開始的面向全國的49天楞嚴法會成了該寺較固定的實修法會。

佛母寺四眾弟子為祈求建楞嚴壇城因緣早日成熟,啟建第三屆121天楞嚴實修訓練,自公曆2013年9月19日舉辦為期49天楞嚴實修法會,並於圓滿之際,佛母寺四眾弟子一行80餘人在聖空法師的帶領下於2013年11月11日起徒步托缽乞食至浙江普陀山朝禮觀世音菩薩,並於2014年1月底順利抵達普陀山,耗時70多天。全程不帶電話,不帶錢,不乞錢,持金錢戒,只乞飲食以資色身,三衣一缽,路宿樹下。通過訓練可當下破除知見、斷掉習氣、罪障消除、冤結解開、福德智慧大增進。入佛知見、速成正覺、圓滿菩提。佛讚歎大迦葉有頭陀在正法在,以此托缽實修訓練能更好的護持正法,弘揚楞嚴。

聖空法師:講述自己不一樣的出家因緣

聖空法師:講述自己不一樣的出家因緣 聖空法師:講述自己不一樣的出家因緣

我母親去世後,為了報仇,全家人派了我到少林寺去學習武術。那年我將近二十歲了,由於我們每天練的東西太多,這骨頭硬梆梆的,骨膜磨損。我的兩條腿,不能走路了。哎呀!上廁所也去不了,蹲也蹲不下,站也站不起來,走路連門檻也都邁不過去了,這麼大的小石頭,都能把你絆倒。  那時候,一心要報仇,就像現在說一心要成佛一樣。那這個仇一定得報,不能回家,這武術還得學。我出來之後,就面臨著什麼呢?沒得吃,沒得穿,沒得用啊!就聽說寺院里,吃住免費。但是人家不要我呀!導致了我才上剃頭部(理髮店)去剃了頭。剃了頭之後,出家衣服都沒有,就問人家,借了一套,沒幾天,人家又要回去了。從那一天開始,出家衣服也沒有了,就在這個環境,處處都是障礙和不順。也許是因為我本身業障就很重,也許是因為我出家了,現了這個形像。無論到了哪裡,人家看了都不順眼。哎!開始就倒霉了,吃也吃不上,穿也穿不上,喝也喝不上,上寺院也住不了,什麼叫倒霉?這叫倒霉了。   人家問你哪個寺院的?「沒有」。

  哪個是你師父?「沒有」。

  你會什麼?「就會吃飯」。   就這個環境,開始天天受人家的打壓呀!天天受人家的冷言冷語啊!天天承受著心理的折磨啊!就在這樣的環境當下,腿壞了不要緊,這一下子,我病了,一病就十七年。就這樣病了還沒地方去,去住山洞。我在山洞的時候,站著隨時就倒下了,隨時就暈倒,那個腿也走不了路。一走就倒,沒有力氣,站不起來。你看,我現在的腿就不會,這就是楞嚴咒的力量,這就是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你看,我現在的腿,誰看得出來,我腿壞過?你看,我在路上托缽乞食,走這麼遠的路,人家看不出來,我腿壞過。那以前,我不講腿壞,腳脖子壞,手全壞,沒有不壞的,為什麼?練武術打壞的。那練武術,你不打人家,人家打你,我一天,被打的呀!爬下就起不來了,打得簡直受不了了。這個時候啊!就非常的痛苦,寺院里住不了。所以,就去住了山洞。住了山洞出來,又去住茅棚,沒有供養,那時,還學會了要飯(托缽乞食)。當我回去(回東北老家)找撞死我母親的那個人時,結果,他被槍斃了。你說,害得我多慘?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就是一個人真正要成就的,真的是環境成就了他。世間的人,都因為過不了這個坎。那我們家裡人也是過不了這一個坎。所以,我們家裡的人,派我出來學習武術報仇啊!那我是從一個要殺人的人,變成了一個現在要度人的人,你說要經歷多長的時間來轉換?   當我回去真正找他的時候,結果,他被槍斃了,這就叫天不報,人不報,時候不到。他這一槍斃!我傻了,你說,害得我多慘呀?我這些年來,吃的苦沒地方去說喲!我這些年,除了心裡想要殺人之外,也沒幹啥。所以,滿腦袋裝的就是這些東西,就導致了我的業障非常非常的重。

  我這一看,他被槍斃了,我回家也沒用了。家也回不去了,世間的這種情太薄了,還有世間的這種人,互相憎恨,鬥來鬥去,其實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這樣,我才來看佛法,當我一看佛法之後,哇!這佛法原來這麼好?原來佛法是這樣!最後就下定決心,死都要死在寺院里。下定決心,幹什麼?在佛法上去突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