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名中医王世彪整理

【目的】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孩子在睡眠中不自觉的排尿的一种疾病。有的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疾病引起。其次有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系统疾病。发现小儿遗尿,应该首先查明原因,然后对症治疗。用艾灸就是温肾驱寒止遗,用艾灸来激发神经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起到了与针灸疗法相类似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遗尿病的目的。

【用物准备】

艾条、艾灸盒,治疗盘、打火机、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计时器。

【取穴】

神阙、关元穴、百会、大椎、三阴交。

【操作方法】

施灸时,可以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艾卷点燃的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医者可将中、示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也可以采用艾盒灸的方法施灸。每天1次,连续艾灸1~3个月。

【操作程序】

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点燃艾条,进行施灸。先灸百会、大椎各5~10分钟,再神阙、关元各10~15分钟,后三阴交5~10分钟。

6.常用温和灸施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7.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8.施灸结束,立即将艾条插入广口瓶,熄灭艾火。

9.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

10.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

【注意事项】

1.小儿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2.施灸时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3.注意观察皮肤情况,注意防止烧伤。

4.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用无菌纱布覆盖。

5.嘱咐家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入睡前让孩子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一定要加强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时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也不宜吃西瓜、橘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供稿:王世彪

编辑:薛秀芳 杨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