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齣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人,收音機和電影機並不陌生,它們是我們瞭解外部世界的兩個傳統媒介。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革新,那些曾經光陰中的舊物件逐漸消失,麵對這樣的形勢,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的《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用三韆餘部藏品,為我們保存瞭這段曆史。今天,網易藝術采訪到瞭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館長戚建鋼老師,讓我們通過他的描述,去聆聽那些藏品背後的故事,感受那個年代電影的“紅色基因”。

戚建鋼:分享樂趣 傳承文化的收藏傢

因熱愛而收藏 用誠意收購藏品

網易藝術:當初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您萌生瞭收藏電影機收音機的想法?

戚建鋼:我從小便癡迷於收音機、電影機,收藏這些老物件也能延續我自己的愛好,我覺得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當時大概在2007年到2008年期間,我們有一個空置的庫房,專門存放這些我收集到的各個藏品。因為藏品數量越來越多,也需要一個好的場地可以對這些藏品進行更好的保存與維護,在與我四姐聊天的過程中,我就與她提到瞭這個問題。後來我們一想,反正也需要找一個場地去進行藏品存放,不如一起去做一個私人的博物館,這樣一來,我收藏的這些老物件兒有瞭專門的保存與維護場地,也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在那段曆史時期,這些老物件兒對社會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激勵和激發更多的人對收音機和電影機的興趣,為和我一樣的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颱,這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兒。所以,我就自籌資金建立瞭《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

網易藝術:貴館收藏瞭這麼多的藏品,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最令您印象深刻的藏品背後的故事?

戚建鋼:我收藏瞭這麼多的藏品,其實它們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博物館的鎮館藏品——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機,它是手搖式的兩用機。這件物件兒的收藏經曆耗費瞭我兩年多的時間,而且它的收藏過程也是曆經波摺。我當時在網上瞭解到,美國同樣一位收藏愛好傢有一套機器,這種電影機本來就很難得,我自己也特彆喜歡,我與對方進行瞭多輪的談判,對方都不願意齣售。所以,每逢聖誕節或者節假日,我都會以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渠道發祝福,再加上我們都是電影機的收藏愛好者,經常也會聊一下相關的話題,一來二去,就建立瞭以愛好為基礎的友誼。他被我的誠意所打動,彼此熟悉之後,他也瞭解到我是真心喜歡這個電影機,也能更好地對電影機進行保存,所以兩年多之後,我就以一個閤適的價格將這件藏品收瞭迴來。

戚建鋼:分享樂趣 傳承文化的收藏傢

網易藝術:我們瞭解到,您館內收藏的收音機和電影機及其相關藏品共計三韆餘部,除瞭嚮您剛纔提到的網絡渠道的收集方式,您還會從哪些渠道去瞭解收購這些藏品呢?

戚建鋼:其實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各處去尋找、打聽之後收藏迴來的,但我一般是有目的的進行收藏。因為我從小便癡迷這些電影機和收音機,所以也會有一些誌同道閤的朋友,除瞭從網上瞭解之外,朋友的口口相傳也是我獲取這些藏品消息的渠道,收藏的藏品多瞭,大傢也會對你有所瞭解,所以也會有一些有藏品的賣傢找到我。

首要考慮資金問題 運營模式還在探索

網易藝術:大戚電影機博物館建立之初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睏難?當初是怎麼解決的?

戚建鋼:睏難肯定有,首當其衝的就是資金問題,還有就是當時選址的問題。想清楚瞭要建立博物館時,選址就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第一個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幾經波摺,我們當時選瞭懷柔和通州的宋莊兩個位置。實地考察與對比之後,我們發現,宋莊是個藝術傢集中的地方,在宋莊有句順口溜:吃飯就是藝術,藝術就是吃飯。這一點很吸引我,再加上性價比等綜閤考慮因素,我們最終選擇瞭將博物館建在北京宋莊鎮的小堡村。訂好瞭位置,接下來就是資金的問題,既然下定決心要做這件我認為對的事情,我就義無反顧的堅持下去。在建立博物館時,除瞭我自己的平時收藏以及其他所得之外,我的父親也將他的積蓄給瞭我,支持我做這樣一件事情。解決瞭這兩個大難題,博物館纔開始成立。

網易藝術:未來幾年,博物館有什麼發展規劃嗎?

戚建鋼:目前,北京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是“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電影藝術曆史文化教育基地”、“共青團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通州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未來,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將以收藏、保護、研究、記錄、展示和宣傳收音機和電影機文化為基礎,通過精心的展示與更完善的服務,成為廣大青少年不可多得的科普活動和實踐基地。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對我收藏藏品的租賃與收購,可以使更多的博物館完善收音機、電影機相關的收藏。

戚建鋼:分享樂趣 傳承文化的收藏傢

網易藝術:您覺得私人博物館行業現在的市場環境如何?與公共博物館相比,在運營模式上有什麼不同?

戚建鋼:和過去相比,通過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調動瞭地方政府和民營資本建設私人博物館的積極性,私人博物館逐漸興起。但也要看到,每座博物館的建設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從場地的籌劃到場館的建立,從藏品的收藏,到日常的運營,沒有充裕的資金是很難建成和維持的。公共博物館每年會有固定的資金撥入,而私人博物館相對來說運營模式較為單一,還處於探索階段,如何獲取資金維持運營就成為瞭最先要考慮的問題。

電影廳帶您找尋電影的“紅色基因”

戚建鋼:分享樂趣 傳承文化的收藏傢

網易藝術:我們瞭解到在博物館內有一個近200座的電影院專放老電影,您對中國電影發展史也有研究嗎?能不能跟我們簡單聊聊您對中國電影發展史的看法及觀點?

戚建鋼:是有一些研究。我們都知道,中國電影始於1905年,由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景豐齣資,劉仲倫攝影的京劇《定軍山》。當時,這部電影攝影機擺放的位置是在觀眾席,因此這部由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電影是一部戲劇紀錄片。中國電影,曆經瞭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曆史階段,經曆瞭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留下瞭優秀的代錶作。我們館內的電影院就會經常播放一些老的電影,比如說《閃閃的紅星》、《英雄司機》、《地道戰》等等紅色電影,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找尋電影的“紅色基因”。

說到觀點和看法,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影在成功發展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地吸取西方歐美國傢和地區的成就與經驗,應該多嚮好萊塢學習。電影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産物,因此,應該多嚮技術發展相對較成熟的歐美國傢學習經驗,增強我們在技術上的缺陷與差距。

本文係網易原創稿件,版權屬網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網易,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