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TC NEWS新聞中心
攝影/陳美珠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慈濟月刊

因應高齡化需求,衛福部大力推動「長照十年計畫2.0」,結合地方衛生局(所)、醫療院所、地方社區據點等,「從社區到醫院」的連續性全人照護健康體系,除了積極推動,並透過與教育部跨部門合作,更前瞻性的推動長者「活躍老化」,以延緩衰弱及失能的發生。

為何要大力推動「長照計畫」
自1998年起,臺灣出現多起獨居長輩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新聞,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新聞,但20年後的今天,已經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人口老化是臺灣社會發展的趨勢。從1998年到2019年,二十年間的人口結構,從當時的「高齡化社會」到現在的「高齡社會」,每七人就有一位是老人。國發會更推估2026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亦即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每五人有一位是老人。
隨著臺灣家戶的小型化趨勢,獨居戶目前約有近兩百七十五萬戶,超過全臺戶數的三成;獨居將成為未來老年人口的居住常態,獨居老人不一定是貧病的弱勢族羣;未婚、喪偶、分居或與子女分家,皆是成為獨老的原因。
一位老人家從健康→亞健康→衰弱→失智→失能→臥牀→末期→臨終,如何讓老人家不因獨居,痛苦孤獨的經歷這樣的過程,又希望過程能維持「健康不依賴別人照顧的時間拉長,失能程度降低、重病臥牀時間縮短」,這就得建制體系。

長照計畫需要變身為2.0
原始長照1.0的照顧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失能老人、五十五歲以上失能原住民、五十歲以上失能身障者,及極重度失能之獨居老人,服務項目包括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復健服務、喘息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營養餐飲、機構服務等八項,但因預算少、限制多,申請繁瑣,需改善的非常多,因而推動2.0。
長照2.0範圍擴大,對象增加五十歲以上失智症患者、五十五歲以上失能平地原民、四十九歲以上失能身心障礙者、六十五歲以上衰弱者;服務項目也由八項增加到十七項,包括:失智照顧、原住民社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社區預防照顧、預防延緩失能、延伸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等,從向前延伸的預防到向後的安寧服務。
「為什麼需要擴大服務長期照顧的範圍呢?」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到了2060年,臺灣人口數約剩一千八百萬人,但其中十四歲以下佔一百五十萬,十五至六十歲佔七百萬,六十歲以上則增加四百萬,這種趨勢未來會一路往下走。衛福部表示,人口結構快速變化,被照顧者愈來愈多,照顧者愈來愈少,需要被照顧者能自我照顧(被照顧的強度減少)及照顧者是有效率的(服務輸送體系要有效率),這是長照2.0的最重要目標。

「長照2.0」最新推動進程

  1. 因地制宜為區域內銀髮族規劃設計專屬活動,推展銀髮族運動提高長輩規律運動習慣。社區體適能促進計畫,則結合身體評估及檢測,辦理客製化的銀髮族體適能促進課程,傳授銀髮族正確運動知能及觀念。
  2. 整合醫療照護及體育運動等專業師資人才,以預防衰弱及失能為目標,在社區提供服務方案;108年更結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C級巷弄長照站、原住民文化健康站等全國逾2400點,提供初級預防照護,預防保健及延緩失能等服務。
  3. 提供銀髮運動健康資訊平臺,在i運動資訊line@建置「銀髮運動地圖」及「銀髮運動教材專區」,提供運動健康的資訊。

 

想知道更多長照資訊,可參考以下聯結:慈濟全臺長照2.0據點衛福部長照專區(1966專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