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捷克藝術家阿爾豐斯·慕夏逝世80週年。“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海報藝術王子”、“沒 有他就沒有日本漫畫”,是美譽,也是慕夏本人不太認同的標籤。他一生所願,是用畫筆描繪斯拉夫民族的歷史文明,渴望通過藝術傳達愛,凝聚民族精神,推動和平進程、人類進步。 正在上海明珠美術館舉行的“阿爾豐斯·慕夏經典作品回顧展”通過230多件展品,完整地呈現出這位捷克國寶級藝術家的藝術與思想。

慕夏曾孫馬庫斯·慕夏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藝術不僅僅是讓精英欣賞,而是讓所有普通人都去欣賞。他的海報作品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美,同時他在後期的作品中也是展現了他的思想,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不同文化、國家都可以打破隔閡。”

慕夏《自畫像》1899年 木板油畫

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是一位既廣爲人知,又鮮爲人知的藝術家。這位活躍於19世紀末的捷克藝術大師,憑藉爲當時法國最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設計的劇院海報一舉成名,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展館設計及作品展出將慕夏推向事業的另一高峯,其華麗曼妙的鮮明個人風格引領了“新藝術運動”。

慕夏《吉絲夢坦》海報 1894年 彩色石版畫。慕夏憑藉這張爲當時法國最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設計的劇院海報一舉成名。

“慕夏式風格”風靡世紀之交的歐洲與美國,他被媒體譽爲“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海報藝術王子”,成爲時代風貌的定義者。日本漫畫界稱“沒有慕夏就沒有日本漫畫”,人氣漫畫《美少女戰士》《百變小櫻》《xxxHolic》等向其致敬。

儘管慕夏最爲人熟知的身份是“新藝術運動”藝術家,但如果走進他的生活和藝術創作,這位藝術家的複雜面向便隨之展現。慕夏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一位泛斯拉夫主義的忠實信徒;他是共濟會的改革者,同時也是和平主義者。藝術對慕夏而言,是向公衆傳遞其政治訴求和哲學願景的交流工具,而非不斷使用新的理論和風格進行實驗。

2019年,是慕夏逝世80週年。3月29日,上海明珠美術館開幕的“阿爾豐斯·慕夏經典作品回顧展”(至7月21日)第一次在中國完整地呈現出這位捷克國寶級藝術家、“新藝術運動”大師的藝術與思想。展覽以慕夏的六重身份分爲6個部分,呈現其藝術生涯脈絡,精選出最具代表性作品。

慕夏《遐想》1897年 彩色石版畫

慕夏《四季:夏》1896年 彩色石版畫

慕夏《摩拉維亞教師合唱團海報》1911年 彩色石版畫

《1900年巴黎世博會奧地利展館海報》1900年 彩色石版畫。這幅海報中,慕夏負責設計左邊部分,以及右側上部的文字部分,右側下方是六幅展現1900年巴黎世博會奧地利建築的繪畫。

慕夏未完成的封山之作《三個時代》三聯畫習作——《理性的時代》《智慧的時代》《愛的時代》。這是其中《理性的時代》習作,1936-1938年 鉛筆和水彩紙本。

此次展覽由上海明珠美術館與布拉格慕夏基金會聯合策劃,系首次在國內集中展出慕夏家族收藏。目前,“慕夏家族收藏”是世界上最多、最全面的慕夏作品收藏,代表着慕夏藝術成就的各個方面。230餘件作品中,除了慕夏最負盛名的新藝術風格海報、裝飾品、珠寶設計等經典傑作,還涵蓋其有生之年從未公開的素描、繪畫,以及攝影、書籍設計、私人物品,全方位呈現藝術大師的多面性,探索其豐富內心世界。2017年,東京曾舉辦慕夏大展,2018年,南京博物院、巴黎盧森堡博物館也曾舉辦慕夏展,就展品的數量與豐富性,本次上海大展均超過上述。

慕夏 《Lefèvre-Utile餅乾包裝盒:香草薄餅》約1900年 鐵盒上的彩色石版畫標籤

慕夏設計的富凱珠寶店內景:孔雀和裝飾板(在巴黎卡納瓦萊博物館重建),絲網印刷照片

慕夏設計、喬治·富凱製作的吊墜飾鏈,巴黎(1900年巴黎世博會展出),1900年 黃金、琺琅、淡水珍珠、珍珠母、半寶石

慕夏收藏品之摩拉維亞民族服裝:圍裙,19世紀90年代末至20世紀初,靛藍染色棉,飾以花邊和刺繡。

保羅·高更正在爲慕夏所作朱迪思·戈蒂埃的小說《白象回憶錄》插圖擺姿勢,1893年 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慕夏始終懷揣的愛國之心、民族精神與和平追求。不爲藝術而創作藝術,而是“爲人創作”,他是一位有抱負的“思考型藝術家”,在內心“看不見的力量”驅使下致力於用畫筆描繪斯拉夫民族的歷史文明,他渴望通過藝術傳達愛,凝聚民族精神,推動和平進程、人類進步。這一理想在慕夏後期創作的“斯拉夫史詩”20幅紀念碑式的歷史畫作中體現得尤爲突出。慕夏在其生前未出版的手稿中寫道:“藝術的使命是表達與各民族靈魂之美相契合的審美價值。藝術家的使命則是教會人們熱愛這種美。”

慕夏“斯拉夫史詩”第十四幅習作:《尼古拉·茲林斯基守衛錫蓋特》(1914年),約1913-1914年 素描稿粘貼後塗上水彩和水粉拍攝。

慕夏與在布拉格克萊門特學院展出的“斯拉夫史詩”畫作,1919年 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此前,“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 曾報道2017年東京舉辦的慕夏大展,自創作之日,在近100年間從未離開捷克集體展出的20幅《斯拉夫史詩》陳列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極大震撼了亞洲觀衆。出於對這批“極爲脆弱”的曠世名作的保護,此次上海展覽以一部紀錄片的形式介紹了慕夏生平以及《斯拉夫史詩》創作背景,同時配以一組該主題的習作,使觀衆從不同角度領略這部美術“史詩”的魅力。

慕夏女兒雅羅斯拉夫扮成一個彈奏七絃琴的斯拉夫女孩,爲創作“斯拉夫史詩”第十八幅《斯拉夫椴樹下的歐蘭第納誓言》(1926年)充當模特,1925-1926年 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聯合策展人李丹丹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舉辦慕夏展覽恰逢其時,今年是中國與捷克建交70週年,也是慕夏逝世80週年紀念,在這個時機與上海和全國觀衆分享規模空前的慕夏展非常有意義。”

慕夏《希望之光》1933年 布面油畫

慕夏在創作《塞爾維亞沙皇斯特凡·杜尚加冕爲東羅馬帝國皇帝大典》(“斯拉夫史詩”第六幅),1924年 原版照片現代翻印。

慕夏《岩石上的裸體》19世紀90年代末 粉彩紙本

馬庫斯·慕夏(Marcus Mucha)回憶起曾祖父時說:“阿爾豐斯·慕夏在1939年逝世,我在曾祖父過世40多年後出生,通過家族成員的講述,我瞭解到他的故事,這些故事變成了傳奇。其中很深的印象是,慕夏是一個充滿愛的人,他對人類有一種大愛,同樣對於家人也充滿了愛,展覽中有爲妻子、兒女畫的肖像,也有爲妻子做的珠寶。”

“展覽展示慕夏作品的方方面面,不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都有統一的思想蘊藏在裏面。從早期巴黎的海報創作到後來的《斯拉夫史詩》,這都體現了他的哲學思想,那就是在不同的種族之間架起橋樑”,馬庫斯·慕夏對“澎湃新聞”記者說,“藝術不僅僅是讓精英欣賞,而是讓所有普通人都去欣賞。他的海報作品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美,同時他在後期的作品中也是展現了他的思想,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不同文化、國家都可以打破隔閡。”

阿爾豐斯·慕夏經典作品回顧展

展期:2019年3月30日-2019年7月21日(週一閉館)

地點:上海明珠美術館(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8樓)

(本文圖片由明珠美術館提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