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統計,全球約10億人缺乏維生素D。如果你總待在室內、不曬陽光,又不太喫肉……你可能就是這10億分之1。《英國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血漿中維生素D水平與患癌風險呈負相關,保證維生素D攝入充足利於防癌。《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教你補足維D。提到補充維生素,不少人心裡都有譜兒:維A護視力,維C增強抵抗力,維E抗氧化……那麼問題來了,維D能幹點啥?

《英國醫學雜誌》近日刊登的研究發現,血漿中維生素D水平與患癌風險呈負相關。也就是說,保證維生素D攝入充足利於防癌。據最新數據統計,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生素D。如果你總待在室內、不曬陽光,又不太喫肉……那你可能就是這10億分之1。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講解維生素D的健康好處,並教你補充維D的有效方法。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 伍學焱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教授 趙霖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解放軍第302醫院國際肝病診療中心主任 趙平全球10億人缺乏維D據統計,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生素D。在美國,超過90%的有色人種和75%的白人存在這一問題。在我國,城市育齡婦女中,只有15.1%維生素D營養狀況正常。北京城區60歲以上絕經女性中,近七成缺乏和不足。針對上海成年人的調查也發現,充足者僅佔9.3%。在這些缺乏維生素D的人中,大致可以劃分出3大人羣。很少曬太陽人體內大部分維生素D需通過曬太陽後皮膚合成。很少曬太陽是缺乏維生素D的首要因素。長時間在室內學習或工作,不愛去戶外活動,即使出去也要打傘、塗防曬霜,以及霧霾天的影響,都會影響人體和陽光的親密接觸。

追求純素食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適量攝入脂肪可促進人體對它的吸收利用。但素食人羣的增加,導致維生素D缺乏更常見。人口老齡化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減弱,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缺乏人羣也與日俱增。維D帶來6大健康好處長期以來,維生素D只被當作一種與骨骼健康有關的營養素,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它的作用非常廣泛。在胰島細胞、活化T淋巴細胞以及前列腺等組織器官上,均存在維生素D發揮作用的受體,因此它具備內分泌激素的特性,有抗炎、免疫調節和促進細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防癌《英國醫學雜誌》近日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血漿中維生素D水平與患癌風險呈負相關。也就是說,保證維生素D攝入充足利於防癌。這項研究由日本東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完成,針對14萬人,進行了20年。結果顯示,相對於血漿中維生素D濃度最低的那組,濃度最高的人羣患癌風險下降了22%。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肝癌,風險降低了55%。尤其是肝炎患者,高濃度維生素D組的肝癌風險竟然降低了80%。一般來說,腫瘤的發生與細胞免疫和細胞凋亡異常有關,這就可以解釋為何維生素D水平與患癌風險相關。腫瘤疾病可通過監測、補充維生素D來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目前臨牀上並未將補充維生素D納入抗癌手段,兩者間的本質關係還需通過更長時間觀察、更多數據來證實。呵護母嬰懷孕期間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母親,更易出現先兆子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問題,剖腹產概率也更高。母親缺乏維生素D,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肥胖率更高。補充維生素D可減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

保護心腦維生素D可調節血壓,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發生風險。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可使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風險降低30%。防治糖尿病寶寶1歲時攝入充足維生素D,未來30年患糖尿病幾率降低88%。攝入充足維生素D可使患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33%,原因在於它也許能促進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預防免疫性疾病維生素D缺乏可增加風濕性關節炎、克羅恩病、多發性硬化症等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風險。當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中的受體結合時,可調節自身免疫力,防治這類疾病。改善情緒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鬱的女性在補充維生素D後病情有所好轉,原因可能是維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後者對改善睡眠、帶來愉悅感非常重要。這些表現提示你,可能缺維D了首先,血液檢查可判斷維生素D是否缺乏,每年可放在體檢中檢測一次。其次,平時若發現有以下問題,也要懷疑維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常出現炎症或感染炎症後不易好。感覺抑鬱,特別在冬季。總覺得累。關節疼痛,四肢無力。感覺肌肉疼。

3招科學補充維D維生素D可以抑制細胞過度增殖,預防許多疾病。在補充維D時,主要做到以下3點。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的最好辦法是曬太陽。成年人每天日曬時間以30分鐘~1小時為宜。嬰幼兒和兒童皮膚嬌嫩,時間可縮短至15~30分鐘。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能暴曬。此外,隔著玻璃曬,紫外線透過率不足,不利身體合成維生素D,最好到綠化較好的戶外環境。喫對食物天然食物中,富含油脂的魚類,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經過晾曬的幹蘑菇,以及雞蛋黃和動物內臟中均含維生素D,可有針對性地補充。為滿足身體所需,兒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適量攝入維生素D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每天20~50微克。經陽光照射皮膚而合成的維生素D有自限性,一般不會過量,但服用補充劑存在過量可能。過多維生素D攝入會升高血鈣水平,長期如此增加患腎結石、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風險。▲高血脂必須喫藥嗎?不喫藥能降下來嗎?最近有用戶私信筆者:我體檢時查出了高血脂,醫生給開了5mg的瑞舒伐他汀,但是我不想喫藥,是不是可以不喫藥就把血脂降下來?筆者相信很多用戶都有這樣的疑問,尤其是年輕的高血脂患者,都希望不喫藥就把血脂降到正常水平。那麼,不喫藥究竟能不能把血脂降下來呢?

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何為高血脂。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簡單來講就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它的發病部位是血管。血脂檢測的指標一般分為七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載脂蛋白A、載脂蛋白B、脂蛋白(a)。不同醫院的具體檢測項目不同,但前四項是基本的臨牀實用檢測項目。1. 總膽固醇(TC)其理想值:5.2mmol/L;邊緣升高值:5.2-5.7mmol/L;升高值:≥6.2mmol/L。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高危心臟病患者:1.8mmol/L;高危心臟病患者:2.6mmol/L;接近理想值:2.6-3.3mmol/L;邊緣升高:3.37-4.1mmol/L;升高:4.1-4.9mmol/L;極高:≥4.9mmol/L。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不理想:男性< 1mmol/L,女性< 1.3mmol/L;較好:男性1-1.3mmol/L,女性1.3-1.5mmol/L;很好:≥1.6mmol/L。4. 甘油三脂(TG)理想:<1.7mmol/L;邊緣升高:1.7-2.2mmol/L;升高:2.3-5.6mmol/L;極高:≥5.6mmol/L。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來源有兩種途徑:外來源於食物攝入,內來源於肝臟合成,後者是主要來源。不喫藥只能控制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不能減少肝臟的合成。所以,高血脂究竟要不要喫藥,關鍵看血脂的具體水平和有無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等其他危險因素。如果血脂只是稍微偏高,而又沒有其他危險因素,是可以通過生活方式把血脂降下來的。生活方式幹預具體措施如下:一、控制飲食1. 減少脂肪的攝入攝入過多的脂肪,高血脂發病風險增大。脂肪攝入過多還會積累在體內導致肥胖,而肥胖患者常常可能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提倡在動物性食物的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品,如魚類、禽類、瘦肉等,減少陸生動物脂肪,最終使每日總脂肪供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量佔每日蛋白質總攝入量的20%。2. 限制膽固醇的攝入

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但攝入過多的膽固醇的確危害不少。所以,限制膽固醇是相對的,主要適用於血膽固醇較高的患者,一般只要少喫膽固醇太高的食品,如動物內臟、蛋黃、魚子、蝦蟹等就可以了。對於一些膽固醇含量並不高的食物,如瘦肉、雞肉、魚等,可適量喫一些,以補充營養3. 控制總熱量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體重、年齡、性別和體力活動情況來確定總熱量,原則是使患者體重略低於或維持在標準體重範圍內。一般老年人,每日攝入熱量在6278.25~7533.9焦耳,肥胖人宜減少到5022.6~6278.25焦耳。其中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60%左右,相當於主食300~400g。粗雜糧中的糖類分解較緩慢,適於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還應供給充足優質的蛋白質。4. 注重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高纖維食物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於平衡血糖。正常中國成人每日膳食中纖維量為10~25g,糖尿病患者可增至25~40g。維生素很難充分從食物中攝取,所以可另外口服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片(丸)來補充。因為食量減少可引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應不足,故宜多喫些新鮮蔬菜。但是水果類含果糖較多,血糖控制不好時最好免食。二、適當運動運動降脂被認為是安全、綠色、有效,唯一能幹預血脂異常各個環節的治療方法,受到全球健身領域的關注和推崇:運動改善生活方式,消除血脂異常的外部誘因;糾正代謝紊亂,直接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冠心病及卒中幾率,提高生存機會和生活質量。三、戒煙戒酒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刺激心臟,使之跳動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不僅如此,尼古丁也促使鈣鹽、膽固醇等物質沉積在血管壁,同時可使糖及脂肪代謝異常,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量飲酒會造成能量過剩導致肥胖,同時,酒精會促進人體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壞膽固醇的分泌。長期大量飲酒,有些人會出現嚴重的高血脂。四、定期體檢為了及時發現血脂異常,建議20-40歲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建議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每年監測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羣,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如果血脂水平過高,或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就要在生活方式幹預的基礎上,配合藥物治療。根據指南推薦,為使降脂達標,臨牀上應首選他汀類藥物,如瑞舒伐他汀(瑞旨),強效降脂,穩定斑塊,全面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