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營養成分與醫療價值(水 產)

五 水 產

(一)

1 魚的分類

水產類可分為淡水魚類、鹹水魚類和貝類等三大種群。鹹水魚類生活在佔地球總面積的70%海洋中,鹹水魚類又可分溯河性魚(在淡水裡生,長大後游回海洋,然後再回到出生地產卵,如鯡魚、大馬哈魚),底棲魚(又稱深水魚,它們生長在海洋深處,如鱈魚、比目魚、海鱸魚)和浮游魚(生活在海水上層,如黃魚、帶魚)。淡水魚類生活在陸地上的湖泊、河流和池塘內。甲殼類,則在海洋、內陸河流、湖泊、池沼內均可生存。

魚類名目繁多,很少有人將世界上的魚類全都吃過。人們常吃的魚有:鯽魚、鯉魚、草魚、鰱魚、鱅魚、鯧魚、黃魚、帶魚、青魚、鱖魚、鮭魚、鰻魚、鰣魚、刀魚、鯪魚、畹魚、銀魚、鯰魚……等等。

2 魚的烹調方法

在烹調魚時要用蔥、姜、蒜、此外,還有料酒、醬油、醋、鹽、糖等。料酒以黃酒、果酒、啤酒為好。做魚一定要放酒,因為酒能溶解魚肉腥臭的三甲胺類物質,加熱時隨酒精揮發掉。最通常的吃法為紅燒和清蒸。用微波爐烹調魚特別鮮嫩,達到原汁原味。

3 魚的營養和醫療價值

中醫認為魚類性溫,味甘,無毒。功能補氣、開胃、強筋、補脾腎。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魚肉的化學組成與人體肌肉化學組成接近。魚肉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比其他肉類為高,特別是維生素A、B1、B12和D值得重視。

魚中的蛋白質質量優,人體消化吸收率達96%。魚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蛋白質組成相近。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生理價值較高,是優良的蛋白質。魚肉纖維比較短,是由肌纖維較細的單個肌群所組成的。在肌群之間存在著相當多的可溶性成膠物質。魚蛋白質組織結構細微而鬆軟,經煮熟後,損失水分只有10-30%。所以魚肉細嫩,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其消化吸收率可達87-98%。所以很少有人因吃魚而患腹脹和消化不良。魚肉非常適應老人、兒童和體弱多病者。魚的蛋白質還有一種功能,是肉類蛋白質所沒有的,就是魚的蛋白質中含有鈣和鉀,能使血壓下降。因魚的蛋白質有排鹽作用,排鹽的同時就可降低血壓。

魚肉中的脂肪雖然也是動物脂肪,但它與其他動物脂肪不同。一般的動物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高,可使血管硬化。而魚油的脂肪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吃魚的脂肪對大腦發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孕婦和嬰兒,更要適當地多吃些魚。魚油是從魚類中提取的脂肪物質,富含n-3(即第三個碳鏈上有一個雙鏈系列,另一系列是n-6,這二個系列互相不能轉化)的多個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中也含多個不飽和脂肪酸,但是它們每個分子中不飽和鍵只有2-3個,而魚油中的不飽和鍵有4個、5個甚至6個。例如魚油中含有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廿碳四烯酸、廿二碳六烯酸等。魚油中最關鍵的多烯脂肪酸是EPA(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nenoic Acid 的縮寫)和DHA(Docose Hexaenoic Acid的縮寫)這兩者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一般情況下在體內含量較少。然而n-6系列多烯脂肪酸在體內則較多,以亞油酸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縮寫AA)為代表。它們可以從植物油中獲得。但是n-3系列多烯脂肪酸,需要從魚類和某些海洋貝類動物中獲得。這一類脂肪酸除了廿碳五烯酸( Eicosapentanenoic Acid縮寫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c Acid縮寫DHA)外還有γ-亞油酸,也是常見的多烯脂肪酸,可以從植物油中獲得。n-3系列多烯脂肪酸的生理活性有:

1 可以調節血脂:n-3多烯脂肪酸可降低在體內能使動脈粥樣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時能升高抗動脈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和保護動脈內膜的效應。

3 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強紅白血細胞的可塑性。改進微循環。

4 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此外,還能提高智力商數和健腦功效。EPA還能夠被代謝成為前列腺素鏈(Prostaglandin 縮寫PG).

最近,美國幾位科學家都發現魚油對改善早產嬰兒的視力有突出的功效。某些科學家認為DHA應作為早產兒的一種必要營養物質。醫學界認為魚油可延長妊娠,防止早產,魚油作為一種高營養價值的保健食品。對它的機理的闡明,在全世界備受推崇。我國已成功地開發出魚油製劑「多烯康」是其一種。可以用來抑制動脈硬化的發展,甚至有一定的逆轉作用,這主要是它能輕度改變血小板凝聚力和使動脈壁環產生的前列環素樣物質的降低,以及減少血小板與管壁間的相互作用所致。老年人經常食用,對預防和推遲動脈硬化的發生,效果不錯。魚油中DHA的含量與魚的品種有關,其所含的DHA由高到低的依次是:金槍魚、螄魚、秋刀魚、鱔魚、沙丁魚、魚卵、虹鱒魚、青魚、鮭魚、鰻魚、花鯽魚、帶魚、鰹魚、鯉魚、鱸魚、比目魚、章魚、墨魚、牡蠣等。人乳中含有DHA,而牛奶中卻沒有。在用牛奶餵養嬰兒時,應添加DHA。5-6歲的學齡前兒童、初中、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和老人都要補充DHA。

魚類含有豐富的鈣,磷(高於肉類低於雞蛋、大豆和花生),有助於骨骼和大腦的發育,可補充鈣、磷的不足,對防治佝僂病、骨質疏鬆或脆弱性大有好處。為了提高鈣和磷的利用率,應將魚烹調成酥魚或糖醋魚,可使其更好地為人體所利用。部分魚類含鐵較多,是嬰兒和貧血者的理想補鐵佳品。有些魚含碘,對甲狀腺腫大有益。魚類自古以來就當作藥用。近代製藥工業從魚的肝臟中製造魚肝油,是維生素A、D的重要來源。有些魚類是製造胰島素的原料。從魚的精子中提取魚精蛋白等等。

科學家發現,帶魚的那層銀白色的油脂中,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它能有效地治療急性白血病和其他癌症。這層銀白色的油脂還具有促進毛髮生長的作用。

魚卵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最常見的魚卵是大麻哈魚子、鮭魚子和鱒魚子。其實一切的魚子都很好。魚卵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12、E等。每百克鱈子中含維生素E高達5130微克。

魚鱗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和腦磷脂。這是大腦所必需的最佳營養品。但人們吃魚時,往往把魚鱗颳去,這是很可惜的。可將魚鱗洗凈煮湯,加蔥、姜、蒜、醋或料酒,味精和鹽,冷卻後凍成膏,是一道很爽口的美味佳肴。

黑金搶魚中含有豐富的硒,特別是它的白肉部分含量更高。人體缺硒是影響男性性功能、精子形成障礙的一個主要因素。硒還有抗癌的功能。研究指出硒與維生素E同時服用其作用比分別服用的功效要大一倍,而金搶魚中的維生素E含量也很豐富。

水產類的蛋白質比肉類蛋白質更易於消化,脂肪的質量也較肉類高,通常為液體狀態存在,消化吸收率達95%左右。

魚肉中含有硫胺酶,能分解為硫胺素。因此魚類死後應僅快加工烹調,及時破壞硫胺酶,以防硫胺素的損失。魚肉容易腐敗變質,魚死後,由於微生物作用,使魚體內蛋白質分解成組胺,時間越長,組胺越高。組胺能引起中毒。因此不能存放太久。即使在冰箱中也有限制。

魚乾片和魚鬆吃多了會釀成孩子氟斑牙。原來海魚中含氟較高,而90%的氟化物集中在魚骨中。魚乾片和魚鬆含有大量魚骨,含氟量特高。吃得多日積月累,就會導致慢性氟中毒。兒童正在長牙期,對氟很敏感。吃生魚片容易使肝細胞懷死。魚受水中污染物污染後,有一種中華睾吸蟲最喜歡生長在河塘里的魚肉內,生吃這種魚,有可能將寄生蟲轉移的肝臟內,引起細胞懷死。

雄魚的精巢稱為「魚棉」顏色很白。通常的魚棉和魚卵都可食用有特殊的風味。在魚棉中含有一種特殊的鹼性蛋白,稱為魚精蛋白。這種蛋白與核酸結合成核蛋白,是組成精子頭部的主要物質。鹼性的魚精蛋白可與鹼性蛋白生成鹽,可溶於水,加熱也不凝固。利用這一特性可將其與蛋白分離出來。魚精蛋白具有喜歡與其他物質結合的性質,這一特性在醫學上有廣泛的用途。如與胰島素結合形成絡合物,這種絡合物在人體內可以緩慢釋放出來,延長藥效。給糖尿病人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只要每天一次,就能維持體內藥效濃度。另一個用途是魚精蛋白可以與肝素的硫酸基相結合,使肝素很快失去抗凝活性。醫院都用魚精魚蛋白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此外,魚精蛋白還有止血作用。

魚油中含有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能增加腦神經的信息傳遞,提高思維和記憶能力。但是有人長期服用魚油製劑「腦黃金」後,後引起神經過度興奮,影響睡眠。專家認為,對於血小板偏低的者和少年兒童不宜服用「腦黃金」一類製劑。這也是物極必反的例子。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老年人適當地多吃些魚,可預防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的原因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腦血管障礙,另一是退行性腦病變。後一種原因可通過多吃些魚來防治。痴呆老人的腦細胞有部分死亡,如果攝入大量的DHA,可以使殘留下來的腦細胞存活並發揮作用。這是一項很有希望的治療方法。在對以魚為主要食品的因紐特人的研究中,發現他們很少患癌症(特別是婦女不得乳腺癌)、心血管病、哮喘、風濕病和各種炎症。通過長期的研究證實,因紐特人經常吃魚,大量攝取DHA後,抑制了體內前列腺素E2和前列環素的作用的結果。

4 魚鱗的營養

  魚鱗,通常都將它刮下來當廢物扔掉。其實,魚磷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還有鐵、鋅、鈣和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膠質。魚磷中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積聚,具有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心臟病等功效。目前國外已經開始興起一股「魚鱗食療」熱。魚鱗可以用來做湯或做成魚鱗凍。刮下的魚鱗,清洗乾淨後放鍋里加適量水,開鍋後改用文火燉1小時,煮到魚鱗變白、捲曲以至湯呈糊狀,然後撈出漁鱗殘渣。做魚鱗凍則水要加得少一點,熬成後加些切碎的蔥、蒜,再次開鍋後,略加味精拌勻,倒入容器,冷卻後,即成膠凍。食前若加些香油和花生醬,風味更佳

(二) 淡水魚類

鯉魚

鯉科鯉魚 Cyprinus carpio 又稱六六魚、鯉拐子、赤鯉魚。生長於江河、湖沼、水庫中。

性平,味甘。歸脾、腎經。為補益利水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補益強壯、利水祛濕。適用於虛弱體質、內有水熱及孕婦浮腫者。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煙酸,鈣,磷,鐵,鉀,鈉,鎂,肌酸,揮發性含氮物質,揮發性還原性物質,組織蛋白酶A、B、C,遊離氨基酸及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天門冬氨酸、肌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組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鱗含鱗硬蛋白。以黃河鯉魚為上品,被譽為「諸魚之長」。鯉魚肉蛋白質含量隨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夏季其體內蛋白質和部分氨基酸最豐;到了冬季,其體內的胱氨酸、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肌氨酸等氨基酸就會減少,而賴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尚穩定。故有「春桂夏鯉」之說。有開脾健胃,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下乳安胎,利水消腫,退黃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慢性腎炎水腫,黃疸,腳氣,水腫脹滿,咳嗽,久咳氣喘,少乳,特別是對孕婦的浮腫、胎動不安有良效。宜煮食。

臨床報導證明,鯉魚對門靜脈性肝硬化腹水或浮腫;慢性腎炎水腫有利尿消腫作用,可用作利尿劑。

腦和脂肪可治癲癇,止眩暈;鱗可止血。

鯉魚肉有通利之力,多食易發動病氣,加重病情。患發熱病、傳染性熱病癰疽皮膚病、痢疾、腹部結塊症的病人及有肝昏迷傾向及尿毒症患者均忌食。

鯽魚

鯉科鯽魚 Carassius auratus(L) 又稱鮒魚、喜頭、鯽拐子。生長於江河、湖沼、池塘。

性平、偏溫,味甘。歸脾、胃、大腸經。為補脾利水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脾胃、安五臟。適用於脾胃虛弱、病後產後及內有水濕者,尤宜養生食用。主要成分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1、B2、B12、煙酸,鈣,磷,鐵,鉀,鈉,鎂,以及對人體有利的多種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胱氨酸等;魚肉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質和蛋白酶;魚油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廿碳五烯酸等,這些物質均可影響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循環。鯽魚以冬季捕獲雄性為佳品,肉厚子多者,其味尤美,有「冬鯽夏鯰」之說。有健脾益氣,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利濕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淋病,癰腫,潰瘍,乳少,子宮垂脫,乳癌,四肢無力,痢疾,疝氣,便血等症;以及慢性腎炎水腫和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病症的補調及治療;對先天不足以及產後、術後、病後體質虛弱者,經常吃一些鯽魚有益於康復。

此外,鯽魚煅灰存性,外敷可治痞腫、乳癌;其頭煮湯可治脫肛、子宮下垂;子能明目;骨煅灰外敷可治黃水瘡;鱗片熬膏內服可治婦女白帶、血崩、血友病及子宮癌出血。

鯽魚和中藥配合使用,可治老年高血脂並發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綜合症。

鯽魚甘淡和平,若與鹿肉、豬肝、芥菜等溫性食物同食,容易引起或加重過敏反應。鯽魚溫和養胃,有發動病氣之力,多食可加重皮膚病的病情。慢性瘡瘍及疔瘡、疥癬等皮膚病患者忌多食鯽魚。鯽魚有偏溫之性,多食容易誘發和加重咳嗽哮喘、支氣管炎之症。

青魚

鯉科青魚 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又稱青鯇、鯖、黑鯇、烏鯖鯇。生長於江河、湖沼、水庫中。「青、草、鰱、鱅」合稱「四大家魚」,為人工飼養的主要魚類。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灰分,鈣,磷,鐵,鋅,硒,維生素B12、煙酸以及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多種氨基酸,核酸等。

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預防流感,增長氣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腳氣濕痹,煩悶,瘧疾,血淋,月經不調,痛經,久病體虛等症。

青魚中所富含的核酸,在生命細胞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又極為複雜的作用,以富含核酸的食品來滋養身體的細胞,有助於長壽。青魚肉嫩刺少,營養價值高於其它三大家魚。有益於抗癌和滋養細胞,有助於長壽。1883年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身體極虛弱,猶太醫生施文格博士,建議這位肥胖的宰相吃青魚膳食,此後,發現俾斯麥睡眠深長而平靜,眼睛變得炯炯有神,膚色紅潤,體重下降,出人意料地活到83歲。

膽:苦,寒。有瀉熱明目之功效。將膽囊連膽汁,掛通風處陰乾,取汁研末,點患處,可治喉痹,痔瘡。

糟、醉青魚易動風發疥,有病之人當慎食。

草魚

鯉科草魚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又稱白皖、混子、草鯤、皖魚。生長於江河、湖沼、水庫中。

性溫,味甘。歸脾、胃經。為溫中補虛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溫暖脾胃、補益五臟。適用於胃寒體質、久病及無病強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鉀,鈉,鎂,維生素A、B1、B2、煙酸,以及多種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胱氨酸等。以肥大色白者為佳。營養價值與青魚相近。

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治痹截瘧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氣弱,胃痛寒冷,風虛頭痛,高血壓,肝陽上亢之頭痛眼花,目疾,少食,瘧疾,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等症。宜煮或蒸食。

鰱魚

鯉科鰱魚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et val)又稱白鰱、白腳鰱、白 。生長於江河、湖沼、水庫中。

性平、偏溫,味甘。歸脾、胃經。為溫中補氣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暖脾胃、澤肌膚。適用於脾胃虛寒體質及皮膚乾枯者。

主要成分有: 蛋白質,脂肪,灰分,糖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1、B2、C、E、煙酸,鈣,磷,鐵,鉀,鈉以及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多種氨基酸。以肥大鮮嫩者為佳。

有補中益氣,暖胃,澤皮膚,除熱痰,祛風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所致的納少,少乳,神經衰弱,高血壓,記憶力減退,癰腫,水腫,咳嗽等症;平時膠粘黃痰很多,咳吐困難,以致胸隔不時發生鬱悶者,可吃鰱魚消除這些癥狀。宜煮或蒸食。

鰱魚性溫體有熱者不宜食用,有觸發宿疾瘡毒之弊,有病患者均忌食用。多食令人內熱口渴,體陽盛者和內熱而口舌生瘡,渴喜冷飲,便秘,生瘡瘍者均不宜。

鱅魚

鯉科鱅魚 Aristichtys nobilis (Richardson)又稱胖頭、花鰱、大頭魚、包公魚。產於江河湖泊。

性溫,味甘。歸胃經。為溫補強壯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溫中補虛、益腦充髓。適用於脾胃虛寒、腦力衰退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灰分,鈣,磷,鐵,鉀,鈉,鎂,維生素A、B1、B2、煙酸,以及有益於人體的纈氨酸、亮氨酸、亮異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胱氨酸等。各種營養成分均較鯽魚為豐。以肥大者為佳。民間有『花鰱吃頭,青魚吃尾,鴨子吃大腿」之說。清蒸花鰱頭和花鰱湯是宴席上的名菜。

有暖胃益腦,去頭眩,強筋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眩暈,感冒,風寒頭痛,老人痰喘,疣,婦女頭暈,神經衰弱等症。宜煮湯食。

多食易動風,發疥。熱病及內熱者慎用。有觸發宿疾之弊。

鯿魚

鯉科三角魴 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又稱魴魚、平胸鯿、法羅魚。產於江河、湖泊、水庫中。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磷,維生素B1、B2,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河南民謠雲「伊洛鯉魴,美如牛羊。」為河鮮珍品。

有調胃氣,利五臟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血兩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失調,浮腫,咳嗽多痰,心悸失眠等症。脾虛者可配扁豆;多痰者宜加蔥、姜;浮腫者可合米仁;失眠者須配蓮子。

鱒魚

鯉科赤眼鱒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又稱必、赤眼魚。生於江河、湖泊。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鈣,磷,鐵及維生素等。

有暖胃和中,通乳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胃寒冷痛,產後少乳,寒凝經痛,胃痛寒冷,凍瘡,寒凝經痛及調奇經八脈等症。

感魚

鯉科感魚 Elopichthys bambusa (Rich)。又稱黃頰、竹魚。生於江河湖泊。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鎂,鋅,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B族等。

有暖中和胃,通乳止吐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胃寒冷痛,產後少乳,嘔吐,呃逆,小兒吐涎等症及腫瘤病人化療的輔助治療等。

臨床使用證實,感魚作為腫瘤化療期病人的食療,可使嘔吐癥狀明顯減輕,且能保持食慾。

10 鰷魚

鯉科鰷魚 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又稱白鰷、肉條魚、囚魚、參魚。產於江河湖泊。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及多種氨基酸等。有「健脾益氣,功如同參、苓」之說。

有暖胃止瀉,健脾益氣之功效。可有於治療老人畏寒,脾虛寒瀉,氣血兩虧等症。

11 鰟魮

鯉科中華旁比Rhodeus sinensis Gunther。又稱鰟魮、青衣魚。生長於華東、華南江河湖沼中。

性平,味甘。歸脾、腎經。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維生素A、B族、E及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

有益脾胃,補三焦,添精益髓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無力,陽痿,早泄,虛瘡內陷,除痘毒等。

12 ?魚

鯉科鋸倒刺?Spinibarbichthys denticulatus Oshima。產於西南、華南及海南島各水域。

性熱,味甘。歸脾、腎經。為溫補強壯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暖五臟、補脾腎。適用於脾胃虛寒體質。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等。以鮮嫩者為佳。

有溫中壯陽,補腎益氣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早泄,乳癬等症。宜煮湯食。

陰虛火旺者慎用。

13 鱖魚

旨科鱖魚 Siniperca chuastsi (Basilewsky)。又稱鱖魚、石桂魚、錦鱗魚、鰲花魚。生長於江河湖泊中。

性平,味甘。歸脾、胃經。為補益強壯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補五臟、益氣血。適用於氣虛血弱體質。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鈉,鎂,維生素B1、B2、煙酸等。以肉質鮮嫩者為佳。有「魚中珍品」之譽。其營養價值超過鱸魚、鯉魚。桂魚春季最鮮嫩、味美,「桃花流水鱖魚肥」就是讚譽春天桂魚的佳句,為「魚中上品」。

有益脾胃,補氣血,療虛損,運飲食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勞體弱,癆瘵納少,肺結核,小兒軟癤化膿,腸風下血等症。內用煎煮、或作湯羹食,外用搗爛敷患處。桂魚膽陰乾研末,黃酒煎溫呷,可治骨刺鯁喉。

有寒濕之人不宜,若加入蔥、姜則無此弊。

14 黑魚

鱧科鱧魚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又稱生魚、烏魚、七星魚、蛇皮魚、蠡魚、鱧。產於江河湖沼。

性寒,味甘。歸脾、胃、肺經。為補益利水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補肝腎、益陰血、調經血、利水濕。適用於肝腎不足體質。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含量較高),多種氨基酸如組氨酸、3-甲基組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胱氨酸,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營養成分與青魚相近。以肥嫩者為佳。此魚皮厚,生命力頑強,有「龍宮大將軍」之渾號。

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病水腫,心病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肺結核,腳氣,濕痹,小便不利,痔瘡,疥瘡,頑癬,耳痛,口眼歪斜,產婦少乳等症。還可治療婦產科和外科手術後虛弱,可使子宮和傷口癒合復原。宜煮食。

黑魚血可活血通絡,治筋骨不舒;黑魚腸煅存性研末,可治痔腫。

15 鰣魚

鯡科鰣魚 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又稱瘟魚、三黎、三來、時魚。生長於長江、珠江、錢塘江等大江入海河口水域。

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含量為魚類之首,鱗下脂肪尤多,食時不用去鱗,否則會失去一部分營養),鈣,磷,鐵,維生素B1、B2,C、煙酸,碳水化合物等。

有增進食慾,暢脾開胃,溫中補虛,滋補強身,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勞虛咳嗽,血氣不足,體弱多病及水、火燒傷等症。鰣魚汁液外敷,可治療疔瘡。以生鰣魚肉貼疔瘡上,固定後按緊,再用力揭起,可拔除疔瘡之根,為拔疔第一妙藥。鱗亦有同等除疔效力。

鰣魚最易腐敗變質,鰣魚出水即死,應及時食用。變質的鰣魚不可吃。鰣魚的某些部位有細刺和毛,還有三角刺,吃時要當心。鰣魚患疥癩者不宜。體質過敏的皮膚病患者慎用。

16 鮠魚

鮠魚科長吻危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又稱名丕、洄魚。闊口魚。主長江流域。

性平,味甘。

主於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煙酸,鈣,磷,鐵等。以清明後營養最豐富,味極佳。古有「鮠食清明後,桃紅柳綠時」之說。

有補中益氣,開胃利水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浮腫,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不爽等症。

藥理證實,有利尿作用。

17 黃顙魚

鮠科黃顙魚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又稱 、黃頰魚、黃櫻、黃刺魚。生長於江河湖泊中。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多種氨基酸等。

有益脾胃,利五臟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浮腫,瘰癧等症。煅灰可治喉痹。

18 刀魚

科刀鱭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又稱鱭魚、子魚、江鱭、鳳尾魚、河刀魚、望魚。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鋅,硒等無機鹽,有益於兒童大腦發育。

有補中益氣,活血散瘀,調理腸胃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中氣不足所致瘦弱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納少,呃逆喘促,瘡癰,痔漏,慢性腸胃功能紊亂等症。

藥理研究證實,刀魚所含的鋅、硒能促進血中抗感染淋巴細胞增加,臨床上也證實了刀魚有提高人體對化療的耐受力。

刀魚有助火發疥之弊,濕痰盛者及瘡疥之人不宜。

19 銀魚

銀魚科尖頭銀魚 Salanax acuticeps Regan 又稱麵條魚、面丈魚、銀條魚、殘膾魚。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較高的蛋白質,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富含鈣,磷,鐵(其中以鈣的含量為魚類之最高),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多種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氨苯丙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胱氨酸等。經干制後,營養更高。銀魚的可食率達100%,為營養學家譽為「魚參」。

有滋陰補腎,益肺止咳,寬中健胃,和經脈,利水補虛之功能。可用於治療營養不良,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腹脹水腫,胃寒疼痛等症。

胃寒者食之加蔥、姜;咳嗽者食之配淡菜;產後食之加精肉,可增加療效。

據日本《治療》雜誌介紹,有位日本婦女生於1871年,死於1972年,終年102歲。日本老年病學專家曾對這位婦女進行長壽因素的回顧性調查發現,老人生前喜歡吃銀魚,幾乎每天必備。

有資料證實,銀魚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20 鯰魚

鯰魚科鯰魚 Parasilurus asotus (L)。又稱額白魚, 魚、粘魚、石 、 魚。生於江河池沼中。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多種氨基酸等。

有滋陰開胃,催乳利尿,滋養強壯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痔瘡出血,肛腫痛,水腫,食欲不振,血虛眩暈,消渴等症。鯰魚尾生貼,可治口眼歪斜。鯰魚目煅灰,可治皮膚膿瘡。

21 鱣魚

鱘魚科鱣魚 Huso dauricus (Georgi)。又稱蠟魚、頰魚、玉版魚。生長於大河、兩江匯口處。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氨基酸等。

有利五臟,壯筋骨,長力氣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病後體弱,補虛,疥癬,惡瘡,消腫,止血等症。

其肝治惡瘡疥癬;鰾含大量膠質,可治破傷風。

含膽固醇較高,老年人不宜,心血管病患者忌食。

21 黃鱔

鱔科黃鱔 Monopterus albus (Zuiew) 又稱鱔魚、長魚。

性溫,味甘。歸肝、脾、腎經。為補益氣血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補五臟、益氣血、填精髓、壯筋骨。適用於氣血虛弱、病後體虛者。

主要成分有: 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鈉,鎂,維生素A,B1、B2、煙酸、C、E,尤以維生素A和鐵的含量最豐。能使新陳代謝活躍,性功能旺盛,這正是人們吃黃鱔「壯陽生精」之所在。黃鱔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尤以組氨酸的含量最高,構成了它的濃郁鮮美滋味。以肥大鮮活者為佳。黃鱔與甲魚、泥鰍,烏龜同稱「四大河鮮。」

有補虛損,祛風濕,止痙,益氣,活血壯陽,強筋骨之功效。可用以治療貧血,肺結核,老年虛弱,小兒疳積,痢疾,淋巴結核,內痔出血,體倦乏力,心悸氣短,足痿無力,虛勞咳嗽,消渴,下痢膿血,風濕痹痛,筋骨酸軟,化膿性中耳炎,產後血淋,臁瘡等症。此外,將黃鱔剁成泥,敷貼患處,可治臁瘡久不癒合。宜煮、炒、燉食為佳。

每100克黃鱔肉中的維生素A高達5000國際單位(100克豬肉中含17國際單位,100克牛肉中含40國際單位)常吃黃鱔,可以增進視力,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有人說「黃鱔是天然眼藥」,患眼疾的人應適當地多吃黃鱔。

黃鱔的脂肪中富含DHA和卵磷脂。DHA是廿二碳六烯酸,對腦發育有好處。卵磷脂是構成各器官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根據美國試驗研究資料表明,動物攝取卵磷脂後,記憶力可提高20%。

黃鱔體內含有黃鱔素A和黃鱔素B,這兩種物質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及調整血糖的生理功能。日本科學家已經提煉出這兩種物質,並以此為原料,製成了一種降血糖的新葯--糖尿清。據廣西陸川縣人民醫院科研組的研究論文也證實了這一點。

《名醫別錄》將黃鱔列為上品,指出黃鱔為溫補強壯劑,適用於氣血兩虧,產後瘦弱,腎虛腰痛,四肢無力,風濕麻痹,子宮垂脫,口眼歪斜很有效果。

黃鱔血有祛風,活血,壯陽的作用。可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所引起的口眼歪斜,左歪斜者塗右面的頰部;左面則塗右面頰部,半小時後洗去,三天後再作第二個療程。黃鱔血還可治療瘡癬,耳痛,鼻出血。將黃鱔放於水中餵養6-8小時,取出用消過毒的夾子夾住其頸部,再用消過毒的剪刀剪斷其尾部,讓鮮血滴入耳內,側卧30分鐘左右。滴血前將患耳用3%的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擦洗乾淨,可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黃鱔皮可治婦女乳核硬痛。

黃鱔肉內寄生一種頜口線蟲的囊蚴,這種寄生蟲可隨半生不熟的鱔肉進入人體,引起感染,半個月後,患者體溫升高,頸頜部及腋下、腹部皮下等部位,長出一個個的指節狀疙瘩,這種疙瘩還會「爬行」,而一般藥物無法治療,只有切開疙瘩,取出囊蚴,方可治癒。

多食動風發疥,外感熱病或陰虛內熱者忌食。瘧疾、痢疾、脹滿者不可食。不可與皮蛋同食,孕婦不可在食用黃鱔的同時食用甲魚。

23 泥鰍

鰍科泥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又稱鰍。生長於湖、塘、溝及水田中。

性平,味甘。歸脾、肺經。為補氣強壯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氣強身、通利小便。適用於氣虛體質及孕婦、產婦、兒童和老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高於一般魚類、肉類),脂肪,糖類,胡蘿蔔素,鈣,磷,鐵,維生素A、B1、B2、煙酸;還含有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它是抵抗人體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質。泥鰍雖其貌不揚,但卻是高檔營養食品。被譽為「水中人蔘」。以春季捕獲肥大者為佳。民間有「天上斑鳩,河裡泥鰍」之說。尤以日本人所最為喜愛,大量從國外進口內銷,為世界上獨崇尚泥鰍和鱔魚之國。

有補中益氣,補益脾胃,祛風利濕,解毒消炎之功效。可用於陽萎,痔瘡,腋臭,跌打損傷,黃疸,泌尿系統感染,消渴,小兒盜汗,手指疔,傳染性肝炎,熱淋癰腫,水腫,疥癬和慢性潰瘍久不癒合等症。宜煮食或燉食。將泥鰍皮貼於風濕痛和神經痛的部位,止痛效果明顯。

臨近產卵的泥鰍,其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的含量均比鱔魚多,其鐵含量比菠菜高,維生素B2比肝臟高。因此,當身體疲勞,體力下降時,可以吃些泥鰍補補身體。據《素女經穴秘傳圖說》一書介紹:泥鰍是一種良好的強精壯陽葯,功效理想。據報道,泥鰍還是一種保肝葯,泥鰍能明顯促進黃疸消退和轉氨酶下降,尤以急性肝炎療效顯著。對肝功能及其他項目的恢復,對遷延性和慢性肝炎也有明顯的作用。

臨床報道,用泥鰍和大蒜燉,不加鹽食,可治水腫。用泥鰍燉湯服可治皮膚癢或疥瘡癢。泥鰍燉豆腐治療糖尿病飲水無度有良效。

泥鰍肉中含有一種類似廿碳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它是能抵抗人體衰老的重要物質。古養生家認為泥鰍「安於泥水,故調養脾腎。伏淤不病,故邪毒難犯;善竄深泥,故通經絡;潛蟄若龜,故可長壽」。

用泥鰍治療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缺鈣和佝僂病等引起的小兒盜汗,效果顯著。泥鰍分泌的滑涎,有強力抗菌消炎作用,可用於治療急性關節炎,腹膜炎,瘰疽,疔瘡,橫痃、中耳炎,耳下腺炎,腮腺炎,卵巢及輸卵管炎,乳房炎及乳頭炎等。採取泥鰍滑涎的方法,可滴紅糖於活的泥鰍身上,即能加速滑涎的分泌。

本品補而能清,諸病不忌,為肝病,糖尿病,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療佳品。

不宜過食,肝病有肝昏迷傾向者忌食。

(三) 甲殼類

甲殼類水產品,因其體內含有無毒的五價砷,如與維生素C結合,可轉換成劇毒的三價砷--砒霜,故不可與維生素C同食,

鱉科中華鱉 Amyda sinensis (Wiegmann)。又稱甲魚、團魚、元魚、水魚、王八、老鱉。生長於河湖、池沼中。

性平,味甘。歸肝經。為大補陰血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大補陰血、益氣壯陽。適用於陰血不足、久病體虛、及婦女。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1、B2、C,D、煙酸,鈣,磷,鐵,碘等。鱉肉不僅易於消化吸收,且產熱量高,可促進血液循環,抑制癌細胞生長,提高肌體免疫功能。鱉中最佳部分是它的四周下垂的「鱉裙」。以4-5月捕獲、背黑而光澤肥大者為佳。甲魚肉鮮美,營養豐富,被譽為水產中佼佼者,為著名的滋補食品。

有滋陰涼血,潛陽清熱,散結消痞,益腎健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脾腫大,勞熱咳嗽,子宮下垂,崩帶,脫肛,陰瘡,崩漏帶下,寒濕腳氣,陰虛骨蒸,癆熱瘰癧,腫核,虛瘡,久瘧久痢,肝硬化腹水,肝腎不足之脅痛,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慢性肝炎,肝硬化,十二指腸潰瘍等症。宜蒸食,飲其汁更補人。

甲魚血為滋陰退熱葯,主治虛癆潮熱,對肺結核有低熱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外塗可治脫肛、面癱。甲魚頭入葯可補氣助陽,治療脫肛,子宮下垂,陰瘡等。鱉甲含動物膠,角質蛋白,碘,維生素D等。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

現代藥理研究,鱉能抑制肝脾結締組織增生,提高血漿蛋白水平,治療肝脾腫大及肝炎並發貧血,白血球蛋白倒置。

日本東京大學藥學系的齋藤洋教授等人研究證實,食鱉有助於解除疲勞。他認為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運動,用腦過度者,在感到疲勞時,可適當吃鱉,既補充了營養,又能很快解除疲勞,有利於身體健康。中醫認為,鱉的功能是滋陰,只適用於陰虛的病人。該大學已將鱉制出粉劑,對高血壓和肝炎病人有很好的療效。鱉粉的作法:將絕食2天的鱉,凈化體內後用-196°C的液態氮瞬時冷凍並破裂成碎片(1厘米的顆粒),再在-50°C溫度下超微粉化而得。

鱉的頭、血、脂肪、膽、卵、鱉膠及鱉甲等均可入葯。

不可過食,尤以消化不良、孕婦及產後泄瀉,失眠等患者不宜。孕婦不可將鱉與鰉鱔同時食用。

龜科烏龜 Chinemys reevesii (Gray)。又稱水龜、元緒、金龜。產於全國各地。

性平(有文獻為溫),味甘、咸,有小毒。為大補陰血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大補陰血、強健筋骨。適用於陰血不足、產後體虛及老年人適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膠質,動物膠,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B2、煙酸等。以黑色者為佳。龜是地球上學古老的動物之一,已有兩億年的歷史。它是動物中的「老壽星」,生命力很強,數月不食,可以不死。龜肉為人們所喜愛,所含營養物質易為人體吸收,是重病初愈的理想補養食品。

有益陰補血,清熱解毒,利膽明目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骨蒸癆熱,止寒咳,血痢,筋骨酸痛,尿多,小兒遺尿,子宮垂脫,脫肛,胃下垂,糖尿病,痔瘡下血,久咳咯血(尤以寒咳),瘧疾日久,血痢,腸風痔血,筋骨疼痛,崩漏帶下,心腎陰虛所致的腰腿酸痛、失眠、心煩、心悸,神經衰弱等症。宜燉食。

龜板含動物膠,角質,蛋白質,脂肪,鈣等。能抑制腫瘤細胞S-180、EC等,並可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可用於治療腎陰不足,吐血,鼻出血,久咳遺精,血崩,帶下,小兒囪門不合等症。龜板膠可滋陰補血。龜頭可治腦震蕩後遺症,頭痛,頭暈。民間用龜的膽汁塗面部丹毒,用龜尿點塗腦溢血舌腫難言。

不宜與豬肉,瓜,莧菜同吃。

肢節動物蝦科蝦。又稱長須公、虎頭公、曲身小子。產於河溝、湖泊、池沼、水田及大海。

性溫,味甘。歸腎、肝經。為溫補強壯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補五臟、益經血、通乳汁。適用於腎虛體質及產後乳汁不足者。

主要成分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鉀,鈉,鎂,碘,維生素A,B1、B2、煙酸以及多種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胱氨酸等。蝦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龍蝦、對蝦、海蝦、河蝦、白蝦、青蝦、毛蝦、湖蝦等。以青蝦肥嫩者為佳。以海蝦營養價值最高,所含的蛋白質比豬肉和河蝦高20倍;脂肪則比它們低40%左右,維生素A又比它們高40%,還有抗衰老的維生素E及碘。蝦皮中含鈣量最高,且鈣、磷比接近人乳,是任何食品無法比擬的補鈣佳品。

有壯陽益精,補中益氣,補腎,通乳托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倦怠無力,乳汁不足,小兒麻疹,水痘,皮膚潰瘍,瘡毒等症。宜煮食。

孕婦常吃蝦皮,可防止缺鈣抽搐症及胎兒缺鈣症;在高山野漠工作者常吃蝦皮,可補充碘和食鹽的攝人不足。

藥理研究證明,蝦可使淋巴蛋白濃度增高,凝固性下降。犬靜脈注射蝦肉提取物,可使淋巴中血蛋白濃度升高,增進胸導管淋巴流量,血漿中有三磷酸腺甙類(ATP)出現,所以蝦有增強肌體免疫能力的作用。《本草》中有「托痘瘡,下乳汁,壯陽道,煮汁吐風痰,搗膏敷蟲疽」的記載。近來研究發現,蝦還可降血壓,降低血脂。用蝦米30克與大米同煮粥,加調味品常吃,可以降血壓、血脂;與豬蹄同煮汁吃,可使乳汁充沛。

蝦中含磷豐富,僅次於魷魚乾和全脂奶粉,名列第三。蝦皮和連殼的製品,含鈣量特別高。且鈣、磷比例接近人體所需,使鈣、磷能協同地為人體吸收利用。美國科學家認為,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比單純服用鈣片要理想得多。血壓與含鈣量有相連的關係,適當地補鈣,可使血壓下降;並能防治腦血栓、腦溢血等疾病。蝦皮是補鈣的最好食品。

用鮮蝦肉和豬蹄煮湯,可增加乳母的乳量,提高乳汁的質量。常吃蝦仁炒韭菜能治腎虛陽痿和四肢無力。用活蝦煮湯喝,可治小兒麻疹和水痘。

有過敏性皮膚病,哮喘病患者不宜。遺精、早泄、陰莖異常勃起者不宜。

在食用蝦等甲殼類水產品時,切不可同時服用維生素C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為蝦等甲殼類食物體內含有無毒的五價砷,當它與維生素C結合後,可以轉換成為巨毒的三價砷――砒霜,可以使人中毒致死。

對蝦

肢節科動物對蝦科對蝦 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又稱明蝦。產於沿海各水域。

性溫,味甘、咸。歸肝、腎經。為溫補強壯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補五臟、益精血通乳汁。適用於腎虛體質及產後缺乳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鈣,磷,鐵,維生素A、B1、B2、煙酸等。營養豐富,為開胃之美食。能提升血漿中ATP的濃度。增進胸導管淋巴液的流量。

有補腎壯陽,健胃,化痰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陽痿不舉,痰火後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皮膚搔癢等症。其殼有鎮驚作用。子可通乳。

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又稱螃蟹、清水蟹、毛蟹、絨鏊蟹、河蟹、橫行公子、橫行介士、石蟹、稻蟹、湖蟹、無腸公子。產於沿海、長江流域江、河、湖、盪。

性寒,味甘、咸,有微毒。歸肝、胃經。為滋陰清熱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陰液、養筋脈、清內熱。適用於陰虛內熱體質。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1、B2、C、煙酸,甲殼素,膽固醇,鈣,磷,鐵,灰分,遊離氨基酸和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其組氨酸含量尤多。以霜後大而肥脂滿者為佳。蟹味鮮美,能促進食慾。

有補骨髓,充胃液,清熱散血,通經絡筋,接骨,催產下胎,抗結核,散瘀,治疽愈核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損傷,血瘀腫痛,疥癬,漆瘡,燙傷,濕熱黃疸,胎死腹中,胎盤殘留和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產後血閉,水腫,肩胛疼痛等症。宜蒸食或浸酒飲。

古有用蟹治骨折的傳說:「倘骨斷筋折,損傷過重,服過童便、黃酒後,即取生蟹搗爛,以好酒沖服之,其渣敷於患處,日日服、敷之,同時服童便、黃酒,可治癒。為跌打損傷第一奇方。」

蟹殼性涼,味咸。蟹殼是由幾丁質的化學物質組成的,用鹼和高溫處理後衍生出一種新型的生化聚合物、脫乙醯殼多糖。這種殼多糖有許多醫藥用途,如在外科手術中製成的無菌纖維,縫合傷口的線等,還有防腐和作為分離介質等用途。蟹殼還有清熱解毒,破瘀消積,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傷筋折骨,瘀血腫痛,漆中毒,胎死腹中,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等症。患接觸性皮炎,漆過敏等症,可用蟹煎湯,洗患處。或搗爛塗患處。跌打損傷,可把全蟹焙乾研末,每次9克,溫酒送服。乳癰初起,可打爛一隻蟹,濾去渣。黃酒沖服。

甲殼素能增強抗癌藥物的藥效。

蟹性寒,腥氣重,含蛋白質多,而蟹黃中膽固醇每百克中含量高達460毫克。所以有些人不宜吃。如:傷風、發熱、胃痛、腹瀉的病人吃後,會加重病情。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肝炎活動期,也不宜吃;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脂患者均不宜吃蟹黃。此外,脾胃虛寒的人、老人、小孩、孕婦也不宜多吃螃蟹。有蟹不宜與柿子同吃之說。蟹腸、胃、腮不可吃,食之中毒。皮膚病和呼吸系統咳喘病人也不可吃。

梭子蟹

方蟹科動物海蟹。又稱海螃蟹、飛蟹、槍蟹。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煙酸等。

有活血止痛,消炎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漆瘡,濕熱,產後血閉,風濕性關節炎,皮炎,接觸性皮炎,漆瘡等症。

毛蚶

蚶科毛蚶 Anadara Subcrenata Lischke。又稱瓦楞子、瓦壟子。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15種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糖元,維生素A、B1、B2、C、煙酸等。能控制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其肉味鮮美,為名食。

有養血活血,益氣補中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血兩虧,貧血,胃酸過多,積年胃脘痛等症。

殼性平,味咸。含碳酸鈣,有機質,鐵,鎂,硅酸鹽。能抑制胃酸。

田螺

田螺科中華圓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又稱螺螄、黃螺、方田螺、福壽螺。生長於池沼,河溝,水田內。

性寒,味甘咸。歸膀胱經。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甚微,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1、B2、煙酸等。其糖類、鈣,磷,鐵及維生素的含量高於蛋類和黃鱔。中秋節前後田螺肥大,螺肉肥美。也有人認為清明前尚未進入繁殖期,此時田螺體肥肉厚,有「清明螺,賽過鵝」之說。

有清熱利水,解毒消痛之功效。可有於治療濕熱壅阻所致的黃疸,水腫,小便不通,腳氣,痔瘡便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腹中結熱,腳氣衝上等症。宜煮後加調味品食。將其肉搗碎外敷可治熱瘡。生浸取其汁飲,可治消渴。

田螺對治療小便不下有良效。宋朝《夷堅志》記載:江西上饒熊彥誠醫生,年五十五,得病大、小便不通已五天,腹部脹大如鼓,無法治療,即派人送信請好友慧月和尚前來訣別。慧月在途中遇一異人,此人聽其所述,從水中撈起一隻大田螺,對慧月說:「你的朋友有救了,將大螺拿到他家中,用鹽半羹匙,同搗如泥,放在病人臍下一寸半處,用布包紮緊,稍等片刻大、小便即通」。如法醫治,果然二便具通,病人得愈。

據現代營養研究,田螺的營養成分和含量的組成,優於板鴨、鵝肉、雞蛋、豬肉,不亞於鯽魚、海參、魷魚、墨魚。常吃田螺肉可以滋陰補腎,明目,增強肌肉彈性,使皮膚光澤細嫩並有多種保健功能。

田螺中含鈣量豐富,每100克田螺中鈣的含量高達1300毫克,為牛奶的13倍。因此缺鈣而患有骨質疏鬆的人,可將田螺作為食療之首選。

脾胃虛寒,外感未清,大便溏稀者不宜。

螺螄

田螺科方形環棱 Bellamya quadrata (Benson)。又稱蝸籬、蝸贏、蝸螺。生長於池沼、河溝、水田內。

性寒,味甘。歸膀胱經。

主要成分有:豐富的蛋白質,鈣(其含量為牛、羊、豬肉的20多倍),磷,鐵亦較家禽高,維生素A、B1、B2、煙酸等。滋味鮮美,促進食慾。「清明螺,賽過鵝」,清明前後的螺螄營養價值高,滋補作用強。

有清熱利尿,明目,解酒熱,退黃疸,利大小腸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水腫,淋濁,消渴,痢疾,目赤翳障,中耳炎,痔瘡,瘡癢風腫,腫毒,白濁等症。

近年來,有文獻報導,螺螄中含有某種抗癌物質。

多食不宜消化,令人腹痛。吃時應洗凈燒透。

10 海螺

蠑螺科節蠑螺Turbo articulatus Reeve。又稱狗眼睛螺、流螺、海贏。

性冷,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有清熱明目,和氣清神,除濕利尿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目痛,心煩,腸風痔漏,頭瘡,口角瘡,小便不爽等症。煅灰可治頭瘡;其肉用麻油拌炒,清香可口,是口腔科、泌尿科的食療佳品。

11 泥螺

阿地螺科泥螺Bullacta exarata (Philippi)。又稱吐鐵、麥螺、梅螺。生長於沿海各地。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黏液,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以潔白多脂者為佳。

有補肝腎,益精髓,潤肺,明目,生津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腎虛,陽痿,早泄,咽喉乾燥,火眼,舌痛等症。

泥螺殼中之黏液對人體黏膜有保護作用。

12 海螄

錐螺科棒錐螺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及同科筍棒螺T.terebra (Linnaeus)。生長於沿海各地水域。

性平。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等。

有清熱平肝,滋陰散結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頭暈,痔瘡腫痛,瘡腫,赤眼,赤帶,瘰癧結核,慢性肝炎,腸結便秘等症。

其殼含碳酸鈣,有制酸作用。

13 牡蠣肉

牡蠣科長牡蠣 Ostrea gigas Thunberg。又稱蚝、海牛奶、癧黃、海蠣子。產於沿海各地。

性平,味甘、咸。歸歸肝、腎經。為滋陰養血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陰養血、澤潤肌膚。適用於陰血不足、肌膚枯燥者。

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岩藻糖,肝糖,10多種氨基酸,谷胱甘肽,維生素A、B1、B2、尼克酸、C、D、E,碘,銅,鋅,錳,鋇,磷,鈣,鎂,硒,鋁,及氧化鐵等(其中鋅、硒含量為食品之首),鋅對核酸和蛋白質代謝有益,有助於皮膚膠原、纖維細胞的形成,可使組織癒合,使皮膚細膩密實,並能提高性功能。鋅還可促進兒童智育,有「益智海味」之稱。古代人曾認為牡蠣是:「海族中之最貴者」,古羅馬人稱之為「海中美味-聖魚」,並有「海牛奶」之美稱。對人類很多疾病有食療效果。以鮮嫩者為佳。

有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神經衰弱,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貧血,神經痛,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帶下,皮膚癌,衄血,酒醉頭痛等症。宜生食或汆食(入沸水中片刻即可食)。

牡蠣中含有某種活性成分,是天然的生物反應調節劑,能夠調節人體的防禦功能,改善整體狀況,提高抗病能力和人體天然的免疫功能,這些都是經過長期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而獲得的結果。

牡蠣提取物有明顯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中TXA2含量。有利於胰島素的分泌和利用,能使腫瘤細胞對反射性敏感性增強,並對其生長有抑制作用。金牡蠣能多方面增強肌體免疫力,特別是使受化療、放射治療而免疫功能減弱的患者明顯增強免疫力,升高白細胞,使病人臨床癥狀明顯好轉。

牡蠣含有豐富而質優的氨基酸、牛磺酸、糖元和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特別是硒、鋅含量之多,大大超過其他生物。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研製從牡蠣中提取藥用部位,接著,我國1989年也研製生產了名為「金牡蠣」的製品。金牡蠣中含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成分,故能預防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金牡蠣中的牛磺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的作用,因此,是防治孕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俗稱胎氣)的良藥。此外,金牡蠣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糖元,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矯治孕婦貧血和對孕婦的體力恢復均有好處。因此,金牡蠣對孕婦來說是一種良好而理想的食品。

1987年日本厚生省頒布了提取牡蠣精粉的質量標準,使牡蠣提取物風行於歐美、澳大利亞等國。牡蠣肉固有的滋養作用,在國內外還被臨床用於動脈硬化、心律不齊、冠心病、心絞痛、糖尿病、免疫力下降、肝炎、婦科疾病、妊娠反應、失眠、偏頭痛等疾病的治療和保健。

還含有維生素B12,為一般食物所不備,對人類來說,維生素B12中的鈷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牡蠣也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牡蠣中的糖元可以增加肝臟功能。牡蠣體內儲存的肝糖量從10月前後逐漸開始增加,至次年1-3月達最高,此時味最鮮美,保肝的作用更強。牡蠣體內所含的蛋白質中有多種優良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半胱氨酸、氨基乙磺酸,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除去體內有毒物質。氨基乙磺酸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因此可預防動脈硬化。

在1992年中山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和深圳海王葯業公司合作研究發現,牡蠣提取物極可能含有某種新型的放射增敏活性物質,實驗結果提示牡蠣提取物的作用可能與阻斷癌細胞自身的修復功能有關,以致輻射損傷成不可逆性,最終強化了放射線的抑制癌症效應。牡蠣提取物的製劑還有升高體內白血球的功能,可以治療當前惡性血液病的強烈化療而造成白細胞下降

在牡蠣的生長季節,有機會到還邊去,應該多吃些新鮮牡蠣,滋補身體。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從牡蠣中可分離出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質,經體外試驗,能抑制化膿性鏈球菌的生長。其醋酸提取物可增強小鼠對大腦病毒的抵抗力,抑制鏈球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

殼含碳酸鈣,磷酸鈣,鎂,氧化鐵及有機質,有制酸、鎮靜、降壓及抑制腫瘤細胞等作用。

牡蠣油稱蚝油,營養豐富。

虛而有寒者不宜。

14 蛤蜊

蛤蜊科動物蛤蜊Mactra。又稱沙蛤沙蜊、吹潮。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碘,維生素A、B1、B2、煙酸等。蛤蜊肉鮮美,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並被視為百味之冠。

有滋陰潤燥,利水利尿,化痰止咳,軟堅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痰火內蘊所致腹水腫脹,小便不利,陰虛消渴,失眠,崩漏帶下,痔瘡,淋巴腫大,甲狀腺腫大,糖尿病,黃疸及癭瘤,咳嗽,男子白濁,燙傷等症。

陽虛體質,脾胃虛寒,腹痛,泄瀉患者忌食。

15 文蛤

簾蛤科動物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又稱花蛤、黃蛤、海蛤、圓蛤。

性寒,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碘,維生素A、B1、B2、煙酸等。其味鮮美,為蛤類之上品。

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淋巴結核,水腫,黃疸,甲狀腺腫大,咳嗽痰多,月經失調等症;配合其它藥物,可治酒齇鼻。

藥理研究證明,利用文蛤硬殼提取的蛤素,能抑制腫瘤的生長;文蛤組織的提取液,對葡萄球菌、Moloney白血病毒、S180、艾氏瘤腹水型、肝癌腹水型和肝癌實體型等,均顯示出較強的抑制作用。蛤類中以雜色蛤對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最佳。

文蛤殼含殼角質,硫酸鈣,能化痰制酸。諸蛤中以雜色蛤對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最佳。

氣虛有寒者不宜多吃。

16 河蚌

蚌科背角無齒蚌 Anodonta woodiana Lea。皺紋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三角肌蚌 Hyriopsis Cumingii Lea。又稱河歪、河蛤蜊、烏貝。

性寒,味甘、咸。歸肝、腎經。為滋陰涼血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陰養肝、涼血清熱。適用於陰虛內熱體質。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以內腮板和外腮板含量為最),磷,鐵,鋅,銅,鎂,鉀,硒,維生素A、B1、B2、煙酸、E,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胱氨酸等。尤以鈣的含量高,以內腮板及外腮板含量最多。蘇北流行「春喝一碗河歪湯,伏天不生癤和瘡」的民謠。

有滋陰養血,清熱解毒,明目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高血壓,眼底出血,結膜出血,煩熱消渴,糖尿病,尿路感染,黃疸肝炎,膽囊炎,膽石症,急性腎炎水腫,急性、慢腎炎,泌尿系統結石,泌尿系統感染,血崩帶下,痔瘺,目赤,酒毒,濕疹,腎衰等症。外用取其汁,可治濕疹、痘毒,鼻疔等症。

藥理研究表明,蚌肉的均漿液,動物實驗對小白鼠W-258癌細胞的抑制率高達40-70%,與對照組比,有非常顯著的意義。此外,均漿上清液的丙酮提取物、均漿煮沸液也有明顯的抗癌活性。由於加熱不受破壞,故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另河蚌製劑「生長靈」有治療惡性腫瘤的作用,是低毒、高效的生物免疫製劑。以60鈷射線對小鼠前給予「生長靈」,則可提高存活率,最高達60%,這對癌症放療患者的保護、康復很有幫助。其珍珠層粉能抑制S180腫瘤。

另有合浦珠貝母,功效相似,其所含氨基酸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保護上皮機能,鎮靜安神。其珍珠層粉能抑制S180腫瘤。

蚌肉硬,不易消化吸收,脾胃虛寒,便溏者慎食。

17 蟶肉

竹蟶科縊蟶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又稱縊蟶、蟶子、青子、美人干。

性寒,味甘、咸。歸肝、腎經。為滋陰養血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陰養血、補虛情熱。適用於陰血虛弱體質。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僅次於淡菜),少量脂肪,鈣,磷,鐵,鉀,碘,碳水化合物(超過各類海鮮)等。以鮮嫩者為佳。滋味鮮美,有促進食慾的作用,為南方水產之一絕品。被譽為「』美人干」。

有滋陰清熱,補虛除煩,止痢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乳汁不足,放、化療後口乾煩渴,壞血病等症。宜煮食。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18 蜆肉

蜆科動物河蜆 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又稱河蜆、沙蜆、閃蜆。生長於河川、湖沼中。

性寒,味甘、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維生素A、B1、B2、B12、C、煙酸,鐵,鈣,鈷,腺甙等都非常的豐富,還含有一定量的鈷和牛磺酸。其中維生素A居海產品之首。維生素B12的含量與動物的肝臟相等。所含的鈷,對補養血液十分有利。以黃蜆質量最佳,宜與蔥花同煮。

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消渴,小便赤澀,火眼,痰喘,反胃,黃疸,濕毒,腳氣,疔瘡腫毒等症。

臨床表明:B12對貧血有特殊的療效;對肝功能恢復也有輔助作用。早在古代,就用於肝病的治療;能治夜盲症及促進母體乳汁分泌,加快產婦體力恢復。

殼可祛痰化濕。

多吃令人出現冷氣及發生咳嗽。

18 淡菜

貽貝科貽貝Mytilus edulis Linnaeus的厚殼貽貝和貝母。又稱貽貝、殼菜、海紅。為貽貝科動物厚殼和其他貽貝類的貝母,經干制而成的干製品。

性溫,味甘。歸肝、腎經。為補肝腎、益精血的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補肝腎、益精血、助腎陽、強腰膝、烏鬚髮、安五臟。且不寒不熱,補而不滯膩。陰陽皆調,性質溫和,尤以養生食用。適用於體形瘦弱、肝腎虛弱、年老體弱及無病強身者。

主要成分有:碳水化合物,多糖,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超過海參、乾貝、蝦、蟹),脂肪,灰分,鈣,磷,鐵,鋅,碘,肝糖,維生素B2、煙酸等。肉味鮮美,被譽為「海中雞蛋」,有「東海夫人」之雅稱。以個大體肥,肉色紅黃或黃白有光澤,乾燥無雜質,無足絲者為上品。

有補肝腎,益精血,調月經,降血壓,消癭瘤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眩暈,盜汗,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陽痿,崩漏帶下,產後血結,功能性子宮出血,精血衰少,腰酸背痛,虛勞贏瘦,吐血,久痢腸鳴,癭瘤等症。對體溫失調及肢體常倦者,食用後有良好的效果。宜煮食。

淡菜是風濕、甲亢病人的極好保健品。玻利維亞的漁民,常年生活氣候十分潮濕的海島上,但奇怪的是卻沒有一個人得風濕病。據分析,這與常年吃淡菜有關。其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特別多,尤以廿四碳稀酸佔16.6%。而這種物質是人體不能化成的必需由食物提供的一種脂肪酸,對維持正常肌體的生理功能很重要,能促進發育,保護皮膚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所含的肝糖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中醫視之為柔肝補腎之佳品。

(四)

海參

刺參科刺海參 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又稱沙參、刺瓜參、海黃瓜。產於渤海、黃海、南海等水域。

性溫,味甘、咸。歸心、腎經。為補益強壯養生珍品,日常食之可補腎氣、益精血、潤五臟、強身體。適用於虛弱體質和老年、小兒。

主要成分有:粗蛋白,蛋白質,粘蛋白,糖蛋白,粗脂肪,脂肪,碳水化合物,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鈣,磷,鐵,碘,維生素及海參素(或稱海參毒素)等。幾乎不含膽固醇;其中甾醇,三萜醇,粘蛋白,氮,多糖部分的氨基己糖、己糖醛酸和硫酸等,另含一種糖蛋白,其中含藻岩糖約60%。自古以來「山有人蔘,海有海參,兩參齊名」之說和「水中人蔘」之稱。與乾貝、魚翅、鰵魚肚、鮑魚、蝦米、魷魚乾、瓊膠合稱「海味八珍」。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產有梅花參、烏元參、島參,福建浙江產的光參、肥皂參,北方海域產的刺參、白參,其中的梅花參和刺參最為名貴。梅花參最大,每條幹品重可達250-500克。被成為「海參之王」。

有補腎益精,強陽滋陰,補血潤燥,調經,養胎利產,止血消炎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精血虧虛,虛弱勞累,陽痿夢遺,早泄,小便頻數,大便乾燥,各種失血後之貧血及肺癆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催奶,外傷出血,胃痛泛酸,腸燥便秘,肺結核,神經衰弱,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腎虛腰痛,齒搖,記憶力衰退,陽痿,女子陰冷,夜尿頻多,冬季怕冷,癲癇等症。並有利於慢性肝炎的康復。宜煮食或燉食。

海參所含的碘極為豐富,是構成人體甲狀腺素必不可少的元素;所含的軟骨素硫酸,經研究老年學證明,軟骨素硫酸的成分減少和肌肉的衰老現象有關。所以常吃海參,有「駐顏」抗衰老作用。明代有一老人,因患癆病吃海參治癒,以後便嗜海參如命,家裡值錢的東西,都用來換海參吃,還經常求朋友資助,由於他經常吃海參,九十多歲,仍面如童顏,鬚髮盡黑。

藥理研究發現,海參中所含的海參毒素為一種抗霉劑,在6-25微克/毫升的濃度就能能抑制多種黴菌;能抑制S180及Krebs-a腹水癌的生長。粗製海參黴素溶液能抑制某些腫瘤。海參還可提取結構類似皂角甙的毒素,對治療中風痙攣性麻痹有效。海參的提取物粘多糖經實驗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海參體壁含刺參酸性多糖。藥理研究發現,刺參酸多糖有抗放射損傷、促進造血功能、將血脂和抗凝血作用。現代醫學還將海參列為降血壓的食品之一,認為海參能夠調節人體血壓。

海參腸含釩,其含量為各類食物之首。釩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參與脂肪代謝,能降低血脂,對冠心病患者有益。內臟含一種硫酸多糖,亦為獨特之處。海參再生能力很強,將其切成數段,每段均可生成小海參,其內臟被其它動物所吃,只要能逃脫,還可再生新的內臟,海參的這種再生能力,使它具有滋養,生肌,修補的功效。不同品種的海參有不同的功效,刺參、梅花參用於補腎、治水腫;黑乳參可用於月經不調或產後催乳。海參的提取物粘多糖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海參壁含硫酸多糖,對小兒麻疹有一定的療效。海參腸焙乾研末,可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海參不寒不燥,性質溫和,四季皆宜。

痰多,脾胃虛弱,便瀉及遺精者不食或少食。

魮目魚

鮃科牙鮃 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稱牙偏、偏口、沙地、左口。產於沿海各地。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B2、煙酸等。

有消炎解毒,補虛益氣,止瀉止痢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力弱,勞傷,食物中毒,痢疾等症。

不可多食,多食動氣。

鱘魚

鱘科中華鱘 Acipenser sinensis Gray。鱘科白鱘 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同科達氏鱘 A. dabryanus Dumeril。又稱鮪、章、碧魚。sephurus gladius (Martens)。產於大江近海中。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1、煙酸,氨基酸等。

有補氣益虛,活血通淋,利五臟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血淋刺痛,噁心疥癬,鼻衄及各種出血症。

塘鱧魚

塘鱧科塘鱧魚 Odontobutis obscura。又稱土鮒魚、鮒魚、菜花魚、鱸鱧。產於淺水中。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及氨基酸等。

有健脾益氣,補腎健胃,扶陽壯陽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噎膈,陽痿,瘡疥,消腫,腎虛經痛,止痛,腳氣,脾胃失調等症。

塘醴魚補而能通,諸病無忌,酒煮可壯陽,加糖則定痛,加醋可去風,加糟能消腫,加豆豉治皮膚瘡瘍等症。

塘鱧子壯陽作用更強,塘鱧子下酒服可治陽痿。

鯔魚

鯔科鯔魚 Mugil Cephalus Linneaus。又稱子魚、白眼、烏鯔。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族及多種氨基酸等。

有健脾益氣,消食導滯,利五臟,通乳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血虛眩暈,產後少乳,崩漏帶下,氣血兩虧等症。

杜父魚

杜父魚科松江鱸 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又稱四鰓鱸、伏念魚。生於各海域。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1、B2、煙酸及多種氨基酸等。以松江產為上乘。烹調時加酒、醋,其鮮美之風味始出,吸收亦易。

有健脾益氣,補五臟,益筋骨,安胎補中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睾丸發育不良,小兒疳積,慢性腹瀉,氣血兩虧,胎動不安等症。

帶魚

帶魚科帶魚 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又稱鞭魚、海刀魚、鱗刀魚、牙帶魚。產於沿海各水域。

性溫,味甘。歸脾、胃經。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可與豬肉、牛肉媲美),脂肪,鈣,磷,鐵,鉀,鈉,鎂,碘,維生素A、B1、B2、C、煙酸以及人體所必需的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營養成分。每年從驚蟄到清明是帶魚肉最嫩肥豐腴、油潤之際,魚刺滑軟,味道極鮮,被譽為「開春第一鮮」。

有暖胃,補虛,養肝補血,潤膚,祛風,殺蟲之功能。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食欲不振,產後乳汁過少,神經衰弱,呃逆,癭瘤,皮膚乾燥,皮膚粗糙等症。宜清蒸、燜燉、油炸食。

帶魚肥嫩少刺,易於消化,是老人、兒童、孕婦和病人的理想食品。

帶魚的魚鱗含有20-25%的卵磷脂,豐富的蛋白質,磷,鐵,碘等。卵磷脂中又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預防冠心病,使人長壽的作用。卵磷脂被人體吸收後,首先分解出膽鹼,循環到大腦後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卵磷脂還可以控制腦細胞的死亡,具有使大腦「返老還童」的功能,對老年人大有裨益。帶魚鱗中的豐富油脂,還含有多種不飽和的脂肪酸,能增強肌膚表皮細胞的活力,具有美容的效果。動物實驗表明:帶魚鱗油餵養大白鼠,可其血清膽固醇顯著降低,毛長得特別好。科研人員將此油用於頭髮枯黃的小孩,一個月後,孩子的頭髮完全變得黝黑。帶魚鱗經酸化處理後,還可提取6-硫化鳥嘌呤,製成葯後可治急性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症。帶魚鱗外敷患處,可治外傷出血。

帶魚易動風發疥,哮喘,中風,瘡瘍病人不可多吃。

鰻鱺

鰻鱺科鰻鱺 Anb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稱白鱔、白鱔,風鰻,青鱔、蛇魚、河鰻。產於江河湖泊及海南島。產卵期可見於大海。

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補五臟、壯筋骨。適用於肝腎不足、癆病體虛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肉豆蔻酸,鱈酸,鰻血酸,磷,鈣,鐵,維生素A、B1、B2、C、煙酸(尤以肝臟中維生素A、B1、B2的含量最為豐富)等。肌肉中還可以分離得肌肽和鵝肌肽,並含有揮發性鹼性氮、揮發性還原性物質。魚身黏液中含有多糖,多糖中含葡萄糖、半乳糖胺、葡萄糖醛酸;鰻魚肝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以湖、池產而肥大者為佳。

有滋補強身,祛風濕,殺蟲等功能。可用於治療骨蒸癆熱,風濕痹痛,小兒疳積,腳氣,風疹,腸風下氣,肺結核低熱,咳嗽日久,夜盲,痔瘡,陰癢,赤白帶下,惡瘡,白癜風,神經衰弱,淋巴結核等症;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淋巴結核、慢性潰瘍等病人的康復也十分有效。其脂肪可治皮膚白駁。宜煮食或燉食。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記錄這樣的傳說:金山漁民在水中撈起一隻箱子,打開一看,內有一位骨瘦如柴的青年女子,自幼生了肺病,父親怕她傳染給別人,才將她拋入水中。漁民天天給她吃鰻魚,日久居然痊癒。

鰻魚有補氣興陽之力凡陰虛火旺之症皆不相宜。鰻魚有小毒。生性滑利,脾胃虛弱,易泄瀉者應少食用;因含脂肪豐富,痰濕之體不可多食;孕婦不可食用,以免損胎動氣;肥胖之人不可多食久食。

鯧魚

鯧魚科銀鯧 Stromateoides argenteus (Euphrasen)。或同科中國鯧S. sinensis(Euphrasen)。又稱鯧侯魚、鯧鯿魚、平魚、鯧銀、片魚,鏡圖,白鯧。分布於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淡。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鎂,磷,鐵及膽固醇等,其含糖量居魚類之首。肉厚,刺少,味美。

有益氣養血,柔筋利骨之功能。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腹瀉,貧血,筋骨酸痛,足軟無力,頭暈心悸,失眠健忘,體虛腎虧,陽痿早泄,四肢麻木等症。

高膽固醇、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不宜。多吃可動風發疥。鯧魚子可令人瀉,一般棄之不吃。

10 鯊魚

真鯊科闊口真鯊 Carcharhinus latistomus Fang et Wang 又稱鮫魚、溜魚。生長於黃海、東海。

性平,味甘、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膠體蛋白,磷脂,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無機鹽,維生素A、D等。脊椎骨及軟骨含軟骨素;肝含維生素A、D;腦和卵巢含磷脂和膽固醇;膽汁含膽酸,牛磺膽酸;翅含軟骨素。

有益氣補虛,利五臟,開胃進食之功效。可用於治療五臟虛損,氣血不足所致虛勞諸症;也可用於消腫散瘀,瘀血腫痛,創口久不癒合,腹瀉,胃脘痛,頭痛,喉痹腫痛,婦女月經痛,肺虛氣短,夜盲等症。

鯊魚具有驚人的免疫力,有人將其腹剖開,放歸海水內,一個月撈上來時,內臟照常工作,沒有一點感染和壞死現象,也難見鯊魚患癌。其翅含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及抗凝血成分。冠心病患者每日吞服翅粉2-3克,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其肉有利於白細胞減少者之提高。

鯊魚膽可消炎解毒。

11 海鰻

(牙魚、狼牙鱔、蟒魚)

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主要成分有: 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豐富的維生素A、B1、B2、C、煙酸等。

有祛風濕,平瘡毒,活血通絡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虛勞骨蒸,關節痛,面神經麻痹,腳氣濕疹,瘡瘍,痔漏,小兒疳積,蟲積腹痛及氣管炎,急性結膜炎,肝硬化,神經衰弱,產後風癢,貧血等症。

海鰻的腦、卵巢及脊髓中含腦磷脂,卵磷脂及膽固醇等。磷脂對某些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的病人常出現血漿磷脂過低,溶液渾濁,脂質沉積。若向血液中納入高濃度的卵磷脂,則使膽固醇、卵磷脂的係數逐漸恢復正常範圍。臨床上常用作防治脂肪肝及滋補壯身的藥物。

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不宜。

12 馬面魚

鱗屯科綠鰭馬面屯 Navodon modestus (Gunther)。 又稱橡皮魚、孜孜魚、麵包魚、燒燒魚、剝皮魚。生長於沿海各水域。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豐富的蛋白質(且易為人體吸收,吸收率高達97%)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1、B2、B12、C、煙酸等。

有和胃止痛,消炎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胃炎,胃潰瘍,肝氣疼痛,食欲不振,病後體弱,小兒營養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乳腺炎,乳癤腫痛,等症。

有過敏史者慎食。但剝去外皮,除去內臟,即與諸病無礙。

13 墨魚

烏賊科金烏賊 Sepia esculenta Hoyle。又稱烏賊魚。生長於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歸肝、腎經。為婦女保健佳品,日常食之可補肝腎、助血脈、調經帶崐、利胎產、強筋骨。適用於婦女血虛、月經過多及胎前產後食用。

主要成分有: 蛋白質,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B2、煙酸,所含之多肽有抗病毒、抗放射線作用。墨魚無刺,可食部分達75%,味鮮美,雌者尤佳,以南洋所產淡干者為上乘。

有補血,健脾,止血,止帶,溫經,明目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貧血頭昏,閉經,咳嗽多痰,胃痛乏酸,小兒痰喘,咳嗽吐血,水腫,濕脾,腳氣,痔瘡,婦女閉經,白帶崐,產後乳少,肝病腹水,貧血等症;特別適用於眼虛朦朧,迎風流淚的患者。墨魚骨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被稱為「血分葯」,是婦女貧血、血虛閉經的最佳食品。鮮品宜煮、崐干品宜燉。

近年來,科學工作者發現,墨魚中有抗病毒物質。臨床經驗表明:墨魚中之墨,止血效果好,對治療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肺結核出血等症有效率很高。

墨魚骨(藥用名海螵硝)驗粉,外敷,治下肢潰瘍效果顯著。

多食墨魚,對提高免疫力,防止骨質疏鬆,治療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有胃痛者只能喝湯。

14 黃魚

石首科大黃魚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或小黃魚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大黃魚又稱黃花魚、石首魚、海魚;小黃魚又稱小黃花魚。生長於東南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咸。歸胃、腎經。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灰分,鈣,磷,鐵,碘(其中磷、碘尤高)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人體所必需的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胱氨酸等。黃魚營養豐富,有獨特的風味,可增進食慾。

有開胃、益氣,填精,調中止痢,明目安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久病體虛,少氣乏力,面黃贏瘦,頭昏失眠,目昏神怠,腎虛腰痛,陽痿早泄,泌尿系統結石,出血,嘔血,瘀血,腫毒,難產,食欲不振等症。亦可用於食道癌、胃癌的輔助治療。宜清燉、紅燒食。

魚鰾中含高粘性的膠體蛋白和粘多糖物質。黃魚的白脬,可炒煉成膠,再焙黃如珠,稱於鰾膠珠,具有大補真元,調理氣血的作用。對消化性潰瘍,肺結核,腎結核,再生性障礙性貧血,脈管炎等症均有一定的療效。

多食易生痰助毒,發瘡助熱,痰熱素盛、易發瘡瘍之人不宜多吃。

15 章魚

章魚科章魚 Octopus。又稱八帶魚、八爪魚、真蛸、章舉。生長於淺海砂礫、軟泥及岩礁處。我國常見的有飯蛸 O.fangsiao。長腕蛸 O.variabilis。和真章魚、真蛸O.Vulgaris.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糖分,鈣,磷,鐵,碘,及多種維生素。

有益氣養血,收斂生肌,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乳少,貧血,血氣不足等症及癰瘡腫毒久潰不收的輔助治療

蕁麻疹及過敏反應者不宜食。

16 鱸魚

旨科鱸魚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iecnnes)。又稱花鱸、鱸板、鱸子、花寨。生長於沿海及河口段水域。

性溫,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銅,鐵,維生素A、B1、B2、煙酸,灰分等。秋後魚肥,肉白如雪,有「西風斜日鱸魚香」之說。營養豐富,肉質細膩,鮮美無比,令人食慾倍增。

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和促使手術後的傷口癒合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痛,脾虛泄瀉,妊娠水腫,小兒疳積,消化不良,水氣,風痹,腎虧腰酸,健忘失眠,脾胃氣虛,消瘦等症;還有安胎作用,治胎動不安。

近年來,發現鱸魚治痤瘡有良效。

17 鰳魚

鯡科鰳魚Ilisha elongata (Bunnett)。又稱白魚、勒魚、快魚、火鱗魚、曹白魚、鯗魚。生長於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鈉,鎂,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族等。魚鱗中含有豐富脂肪,清蒸時可不除鱗。

有開胃暖中,助脾氣,調五臟,利水止瀉,滋補強壯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心悸怔忡,氣短乏力,食欲不振,慢性腹瀉,水腫,神經衰弱,心悸怔忡,筋骨疼痛,勞瘧,虛瘧等症。

不可多吃,多吃易發風動氣。與老薑或豆豉同煮則無發性。

18 海蟄

根口水母科動物海蟄Rohpilcm csculcnta Kishinouye 的口腕部(海蟄頭)、傘部(海蟄皮)。又稱水母、海蛇,石鏡、白皮子、海僧帽。

性平,味咸。歸肝、腎經。為清補化痰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陰清熱,補心益肺,化痰潤肺。適用於陰虛內熱、肥胖痰濕體質及孕婦。

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微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甘露多糖,灰分,鈣,磷,鐵,碘,維生素B1、B2、煙酸,膽鹼等,蛋白質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海蟄皮以片大完整,黃白色無血絲,無泥沙,脆嫩者為上品;海蟄頭以肉桿完整均勻,色米黃有淡紅,光亮,鬆脆者為上品。

有清熱解毒,補心益肺,化痰軟堅,降血壓,擴張血管,祛風除濕,消積潤腸,解酒醒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痰咳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痞積,胃潰瘍,潰瘍病,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風濕痛,大便燥結,白帶過多,高血壓,無名腫毒等症。宜煮食或拌食。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海蟄頭原液中有類似乙醯膽鹼作用。能減弱心肌的收縮力,降低血壓,擴張血管。據臨床報道,用海蟄治療的200例高血壓,結果對各期高血壓均有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對早期高血壓的治療效果尤佳。長期服用無副作用,可血壓保持長期穩定。。海蟄中所含的豐富甘露多糖等膠質物質,能防止動脈硬化,用於原發性高血壓,有滿意的療效。著名的高血壓方劑雪羹湯就是以海蟄與荸薺協同使用的一種方劑。海蟄可作為老年人陰液不足,腸中乾燥,導致大便困難患者的潤腸通便劑。每晚用麻油拌海蟄吃,持之以恆,可保大便通暢。

海蟄含碘量高,對甲狀腺腫大和其他缺碘性疾病的防治有好處。

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不可多吃,否則會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