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韋應物是如何從地痞逆襲成著名詩人的?


前言:

韋應物是一個挺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年輕時候是個官二代,漢唐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諺語,可見韋姓的出身之高貴。韋應物有點像清朝的才子納蘭容若,很自然的成為了皇宮中的年輕侍衛。但是韋應物不像納蘭那樣從小飽讀詩書,他的經歷有點像《世說新語》中的三害之一週處。

唐朝從唐高宗開始考詩賦以後,通過進士科考試作官的讀書人無一不是詩人。但是也有例外,有些人天生就是當官的身份,即使不讀書也能當官,例如清朝的納蘭容若,比如唐朝的韋應物。

作為唐玄宗的侍衛,安史之亂時,皇帝逃跑卻沒有帶著他。」憔悴被人欺「的韋應物中年開始折節讀書,紈絝子弟後來成為了唐朝時的一流詩人,竟然吟出了"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一、 《逢楊開府》中的少年無賴韋應物

從韋應物的這首詩中,能夠看到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簡直判若兩人。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

武皇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

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煢嫠。

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在這首自傳式的古體詩中,韋應物記載了自己年輕時的所作所為:」

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樗蒲是一種賭博,白天賭博晚上美女相伴,還是偷偷摸摸用了一個」竊「字。韋應物自己倒也知趣,給自己的評價是:

「無賴恃恩私。」

南北朝時期的周處年輕時橫行鄉裏,被稱為三害之一, 後來周處殺虎斬蛟,改過自新。陸雲曾經勸他:「

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周處後來戰死沙場留名於青史。而當年「一字都不識」的韋應物,在安史之亂以後,終於知道「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沒想到竟然成了唐朝山水詩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韋應物被收入《唐詩三百首》裏兩首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這首詩大概是韋應物最著名的作品了,被收錄進了《唐詩三百首》,成為《唐詩三百首》中少見的出律的七絕。2、3句失黏,這種詩被稱為折腰體。

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被其「恬淡閑雅」的詩風所折服, 幾十年後的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特別指出了韋應物的詩」才麗之外,頗近興諷「。

韋應物被收入唐詩三百首的詩達到12首,說明在後人大多眼裡,韋應物的地位頗高。

《寄李儋元錫》唐代:韋應物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讀過韋應物: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再回想其「身作裏中橫」少年時代,很難想像一個人的修養會有如此的轉變。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傳統的詩教之風對於國人的改變可見一斑。

三、為什麼會得到白居易的讚賞

白居易寫給元稹的 《與元九書》中,專門提到了一個詩人,用以作為自己詩論的依據。這個人竟然就是韋應物。信中寫到:

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人始貴之。

韋應物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他(737~792)比白居易(772年-846年)早生四十餘年,白居易進士及第的那一年(806年),韋應物已經過世十幾年了。

信中「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的評價極高,白居易還記載了「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可見韋應物在世時名聲不甚顯赫,但是對於後輩的白居易影響頗深,成為元白新樂府運動中的文化前輩。

白居易看重的韋應物「才麗之外,頗近興諷」, 他認為自己的詩風和韋應物有共同點,當時的人並不理解自己:

「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閑適者,思澹而辭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

意思是,我白居易引以為傲的諷喻、閑適詩世人不愛,喜歡的卻是我的」雜律詩與《長恨歌》「一類。時人之所看重的,卻是我白居易所輕視的,因此白樂天對於詩中」頗近興諷「韋應物有惺惺相惜之感。

結束語

王孟韋柳被稱為唐朝四大山水詩人,韋應物和孟浩然、王維、柳宗元被後人相提並論,對於半途出家的學詩人是一個莫大的鼓勵,入門不在早晚,修行還看個人。

結束時再錄一首押入聲韻的古體詩, 《寄全椒山中道士_》: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老街味道


詩人很少有壞人,如果有,年輕時的韋應物應該算一個。

不信?看看韋爺下面寫的這首自敘詩就知道了。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白了說就是:

我年少時仗著玄宗皇帝的寵愛,是長安銀槍小霸王。

橫行街頭巷尾,家裡窩藏的都是亡命徒。

白天我去賭錢,晚上去撩鄰居家姑娘。

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

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

警察來了又怎樣,我站在皇宮的白玉階上,誰敢抓我?

驪山大風大雪的晚上,還在長楊宮裡陪皇上打獵。

那時候我就是個文盲,整天沉迷於飲酒作樂。

這首詩叫《逢楊開府》,是韋應物五十多歲時,寫給發小楊某的一首青春回憶錄,雖有裝逼的嫌疑,但無不散發著詩人內心的坦誠心境。

搖色子把妹,身在宮廷,朋友卻多是黑社會。如果韋應物有別名,應該叫小寶。

看來,金老爺子在寫《鹿鼎記》前,是研究過韋應物的。

大家都知道,韋小寶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恩寵,是因為他是能說會道、人品爆棚的小桂子。

可是,韋應物又是憑啥能耐得到皇帝的恩寵進入近衛軍的呢?

原來,城南杜陵住著當時兩大家族,京兆杜氏和京兆韋氏。從漢朝開始,韋杜兩家就是跟著皇帝混,是典型的士大夫階層。

皇帝選禁衛軍,喜歡從韋杜兩大家族的子弟裏選。

沒錯,投胎小能手韋應物,正好出生在杜陵韋家。少年韋應物,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玄宗皇帝選中了。

如果你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會發現,一個荷爾蒙旺盛的少年,多麼渴望保衛偉大領袖,那是一件特別值得炫耀的事。

韋應物十五六歲,就當上了三衛郎,主要工作就是保衛偉大的玄宗皇帝。

玄宗狩獵,他陪著;玄宗接見外國領導人,他跟著;玄宗帶楊玉環到華清池洗澡,他......在門外候著。

這樣的身份,家裡藏個亡命徒,賭個錢撩個妹,偶爾耍個小流氓,警察敢抓嗎?

這首詩記錄的是748年的事,當時的李白已經下崗六年;高適在為高考備戰苦讀,杜甫還在為房租發愁;大名鼎鼎的王維,也悶悶不樂,跑到終南山在雪地裏寫生。

詩壇的大佬們,沒有人對這個小混混多看一眼,甚至,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如果大唐一直這樣安靜的繁華下去,韋應物很可能就這麼一直順利的混下去,到老做個不大不小的武官,從小混混變成老混混,混完他滿地雞毛的一生。

而此時的北方,一個叫安祿山的大胖子,領著小胖子史思明,對著長安大吼一聲:我們要喫唐僧肉。 安史之亂爆發了。

這天早晨,韋應物像往常一樣,騎著他的寶馬去上班。

進了宮門,只感到人們神色緊張,步履匆匆,一片寂靜中,似乎隱藏著驚天大事。

韋爺下了馬,弔兒郎當沖一個同事喊: 嘿,boy,幫我打個考勤。

朋友一臉神祕,貼到他耳朵上說: 韋隊,還打個毛考勤,要打仗了。

「打仗?跟誰打? 」

「安祿山呀! 」

「兄弟淡定,偉大神武的皇帝陛下,一定會帶領我們取得偉大勝利。 」

「呃...皇帝陛下已經連夜跑路了…」

原來,漁陽鼙鼓後,安史叛軍從北方一路殺來,洛陽、長安相繼淪陷。唐玄宗得到消息,身先士卒,帶著親信和楊玉環,連夜逃往四川。

安祿山是一名優秀的土匪,進了城,直奔那些「朱門」、「王孫」家去,金銀珠寶,用駱駝一車車運走。

沒來得及跑的豪門子弟、官員家眷,甚至李唐皇族的老弱,見一個殺一個。

安史之亂持續七年,詩人們的日子很難過。

王維、儲光羲被叛軍綁了;王昌齡被叛軍殺了;岑參被迫走向了戰場;杜甫天天逃難小兒子也餓死了;李白一不小心上了永王的賊船,被朝廷派兵討伐,而領兵討伐他的人,正是他的好朋友高適。

韋應物是大家族,被洗劫一空。城南韋杜,只能喫土。大量韋家人,逃難去南方。現在廣東、福建的韋姓人,很多都是當時的望族後代。

韋應物只得四處流竄,昔日那個「身作裏中橫」的紈絝子弟,現在連飯都喫不上。

在《溫泉行》的結尾,韋應物回憶了當時的慘狀:

可憐蹭蹬失風波,仰天大叫無奈何。

弊裘羸馬凍欲死,賴遇主人杯酒多。

簡單翻譯說就是:我蹭蹬失勢,仰天大叫也沒用。我的馬也病了,穿著破大衣,差點凍死,幸虧遇到一個好心人,請我喫了一頓酒菜。

那頓酒估計把他喝醒了,他突然發現,自己誓死保衛的皇帝,把他們拋下,連個招呼都不打。幾百年的家族榮耀,在亂軍面前,瞬間碎成渣渣。

安史之亂強大的破壞力,讓韋應物明白:靠天天會塌,靠山山會倒,這世界什麼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他想:算了,不做保安了,也不做韋爵爺了,我要寫詩。 像王維一樣,為自己寫詩。像杜甫一樣,為這個亂糟糟的世界寫詩。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真的很難。很多壞人的「改正」,往往是迫於現實的壓力。

但是,我們不能小覷了苦難的力量。

韋應物的「改正」,是徹徹底底,改頭換面。 可以說,唐朝詩人裏,他是一個奇葩。

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神,都是幼兒園時期就開始讀書了,而韋應物拿起書本時,已經23歲。

想想看,一個像韋小寶一樣的文盲青年,要寫詩得有多難,總得先認字吧。

韋應物把自己關在家裡,懸樑刺股,刻苦讀書,「東鄰姬」主動上門都裝作沒看見。

他還報了各種培訓班,進步飛快,快到讓老師驚訝,五道槓都不足以表揚他。

據班裡的學習委員回憶,那段時期的韋應物「為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掃地而坐。」 無欲無求,焚香掃地。

一個掃地僧,即將橫空出世。

彼時,盛唐的大神們都一個個離去,公元770年,曾經的小杜,也走完了最後的生命歷程。

浪漫的盛唐詩壇,突然暗淡下來。

難道唐詩的香火要斷了嗎? 『擦』的一聲,在揚州的揚子津上,客船中的韋應物點上了一炷香: 佛祖保佑,這盛唐詩壇的香火,且讓我來傳遞吧。

少年時期的古惑仔生涯,青年時期的家道衰落,中年時期的官場沉浮,這些經歷似乎在他身上發酵了。

四十多歲,韋應物做了滁州刺史,他的詩也迎來了巔峯。

這一年春天,仍然是在滁州,韋應物一個人到郊外散心。 那是一個山澗,溪水邊花草叢生,黃鸝在樹上歌唱,一陣春雨說來就來。

美,太美了。那一刻,韋大人似乎真的「若有神助」,一首叫《滁州西澗》的神作,跟那場雨一起從天而降: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對這首《滁州西澗》,我只說一句:僅憑「春潮」兩句,韋應物就可以站在唐詩第一梯隊。

杜甫去世的前後兩年,有四個孩子剛剛出生。他們是韓愈、白居易、劉禹錫和柳宗元。 這四人尚未踏入詩歌江湖的20年裏,唐詩的長河基本是斷流的。

某個陰冷的雨天,白居易、元稹,還有那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正在為新樂府運動要不要向杜甫看齊而搖擺,韋應物送來了春天的消息。

中唐詩壇,開始浪奔浪流。韋應物真的像一個掃地僧,初看,他就是在掃地,沒有技術含量,再細看,掃帚上刻著八個小字:改邪歸正,傳遞香火。

晚年的韋應物,就是一個看透世事、心懷慈悲的老僧人。 做江州刺史,他是個工作狂:「到郡方逾月,終朝理亂絲」。

後來又做蘇州刺史,看到百姓流亡,他慚愧得不好意思拿工資,他寫詩道: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退休後,他沒有一點家產,跑到蘇州的永定寺,喫齋唸佛、耕田讀書,走完了傳奇的一生。

從「好兄弟講義氣」的韋爵爺,到「察民情寫民生」的韋詩人,他喫盡了一個時代的磨難,才悟透了這山高水遠的人生。

但無論如何,我想,韋應物都不會感謝苦難,安史之亂永遠只會是詩人心中的痛。


韋應物的祖上是官運亨通的顯赫家族,居於首都長安。他的曾祖父韋待階官至武則天的宰相,(今天的國務院總理級別),祖父和父親都是司法系統裏的官員。

家庭的蔭蔽使他15歲時就被鱗選為玄宗待衛,出入皇宮,可以說是皇帝的大紅人。

正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韋應物是一個成色十足的紈絝子弟,在他的自傳詩中描述,在市井中惹是生非,百姓敢怒不敢言,和狐朋狗友飲酒,下棋吵鬧,窩藏殺人犯朋友,更絕的是,晚上潛入鄰居家中竊取人家妻女的美色。

正所謂好事沒一樁,壞事幹盡。

即便如此,也不會有識趣的官員緝捕他,畢竟他有皇帝老爺和富貴家族罩著。

正當他想這樣逍遙霸道地滋潤下去時。

靠山山倒。安史之亂的爆發和後來的玄宗駕崩,使他猶如一條喪家之犬。家境日漸式微,加上失業,他的人生來了個180度反轉。出來混,遲早要還,輪到別人對他欺凌了。

痛定思痛,從酒池肉林抽身的他,反思自已的人生,悟出唯有讀書濟世纔是人生的正道。

於是他加入了京城一個補習班,掃地,反思,研讀四書五經。來了個脫胎換骨的大進修。

只可惜也沒能中中央一級的殿士,但憑藉自己在詩歌和文學上的表現,朝廷還是錄用他當地方官。

從一個放蕩不羈的少年到一個清廉的地方官,起主導作用的無疑是儒家思想。有詩為證,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不過,韋應物在歷史長河中的閃光點應採擷於他的山水田園派詩歌,例證,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唐代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很多,但散文卻僅存一篇。而且曾經當過蘇州刺史,所以好多文朋詩友又把他叫做「韋蘇州」。他的詩歌以恬淡高遠為名,善於寫景和隱逸生活。

比如他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就這樣一位人物,卻有著傳奇一樣的勵志故事,曾經橫行鄉裏,被人稱作無賴,但到最後,卻走了正道,做官寫詩,芳名流傳。

他橫行霸道與出身有關。

韋應物是文昌右相韋待價的曾孫,就是宰相家的小小少爺,是京兆韋氏逍遙公房的後人。韋氏是關中望姓之首,多出文學方面的人才。有這樣雄厚的後臺,所以年紀輕輕就成了唐玄宗的近侍,跟著李隆基進出皇宮,還出遊大好江山美景,這種榮耀,是個人都會驕傲,更何況,年少輕狂。

他轉性成才與安史之亂有關。

正因為陪著唐明皇這裡那裡走,所以安史之亂來時,他也是親眼所見,戰火燃燒,民不聊生,唐朝似乎也是搖搖欲墜,而唐玄宗逃亡屬地,唐肅宗時,韋應物失去了官職,過著近乎飄零的生活。

生活的無奈,自己前二十多年的輕狂,兩相對比,便收心養性,在長安太學讀書。韋氏的基因,加上自己的勤奮,韋應物從一個輕狂少年,富貴無賴,慢慢的因為讀書而變得忠厚仁愛,成了一代大家,也是韋氏在文學方面成就最高的人。

韋應物讀書時,可謂刻苦,喫得少,也不留戀兒女之情,經常是「焚香掃地而坐」。後來代宗在位,韋應物便先後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等職務,到德宗貞元七年退職,任職期間也是仁愛體恤百姓,名聲遠揚。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喜歡讀書寫文字和心理學。感謝相遇在頭條,感恩喜歡我的文字。


"為賦新詞強說愁"。古人如此,詩人更是如此。先抑後揚是通用的手法。當不得真。

韋應物是官宦子弟不假,官六七代。韋家乃關中世族大姓。遠非"我爸是李鋼"那樣的地痞可比。


應贊儒家教化功,

分清善惡歸正宗。

脫胎換骨譜新曲,

史冊詩集留美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