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个技术背景出来创业的朋友跟我讲他的疑惑。

由于公司扩张很快,所以他总是在招聘。这个过程中发现,许多工作八年、十年以上的人,描述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和任务具体是怎么做,大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当问到为什么要那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大部分人就语焉不详很难说明白,也能看出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思考过。

说不明白的背后,是这些人只按照要求去干活完成任务,干活的同时真正去思考问题的少,能够做完后还深入研究的就更少。

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让这样的人去做些明确要求的具体工作没问题,但要让他们去自己谋划、设计和规划一摊子工作就很难。

这种状况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但仅有少数人才真的下功夫去研究自己做的工作,并为了将这些工作做到极致去学习、思考。任何领域和行业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密密麻麻的人,这个时候因为有任务的要求、领导的期望、绩效考核等外在因素,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提升到可以完成任务的程度。

但等过了这个阶段后,大部分人就停止下来没有再进一步的长进。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部分人工作一辈子只是到了胜任期,而无法更进一步成为高手和专家的原因:因为他欠缺了持续进步的动力。

这当然很残酷,因为仅仅胜任的能力会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个人在职场其实并没有多少的独特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中年危急」的原因。

但如果你总是想搞清楚你所负责的事情,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停不下来: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研究交流思考再实践。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在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你很容易就满足自己的状态,也就无法更深入的进步了。

在我十几年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做知识管理的人,是老板要求去做,为了应付老板的要求会去买几本书看看、找一个培训班听听,然后或主动或被动的买一些知识管理的软体、咨询服务,然后就告诉自己或者老板这就是知识管理。

这样的人最希望有人告诉他一个方法或者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实现知识管理,如果你告诉他这个东西需要自己去思考、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状况,他不愿意听更不愿意去做。

甚至许多所谓的知识管理「专家」,更喜欢的是包装自己忽悠大众,或者用这个新词更容易去申请项目,他们对知识管理本身根本不感兴趣,更喜欢说那些用户不懂自己也不清楚的名词概念,动辄显性隐性知识、知行合一、工匠精神、知识管理与大数据等时髦辞汇,而对于真正的本质则没有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其实各个领域都有这样半吊子的专家,一抓一大把,但这样的许多却感觉良好!

有同学知道我写的《如何成为专家》快出版了,就问我:普通人成为专家,有什么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

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是一个长跑,都涉及很多因素,但如果非要简单粗暴的方法,那真正去研究你的工作并探索它背后的道理,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这可能算一个。

不要怕竞争的人多,你放心:不用你打败他们,大部分人都会自己放弃的!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

如果感觉有启发,支持作者田志刚先生: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