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小祕書邀請。

這又是個預設前提和答案的題目。如果這裡說的「查理大帝」,指的是「矮子丕平」的大兒子查理曼,那他在位時確實做了一些有益文化發展的事情,但其既未提出過「重建西方文明」,事實上也沒做到——在公元800年前後的中世紀,他也做不到。況且,教皇為他加冕稱帝,14年後的814年就去世了,由他創立的帝國,很快也便土崩瓦解。

從加洛林王朝到查理大帝。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解體,這標誌著西歐進入了中世紀。整個西歐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沒有任何一個稍微強大一點兒的統一國家,眾多的蠻族小國打來打去。唯一能夠起到平衡和協調作用的,是羅馬教廷。

大約300年以後,西歐纔出現了稍微強大的國家。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就是在這個時候。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來住在萊茵河中下游的右岸 。其中活動於萊茵河下游濱海地區的稱薩利克法蘭克人,4世紀起,越過萊茵河,進人高盧,並不斷擴張。出身於墨洛溫家族的薩利克人洛維,創建了法蘭克墨洛溫王朝。 不過,這個王朝一直不溫不火,後來到了公元700年前後,還陷入各種困境之中。

有意思的是,西歐此時很像中國的春秋戰國——王室式微,諸侯爭霸,卿相掌權——中國那個時期,正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此時的西歐亦是,只是晚了一千年。查理大帝的爸爸丕平,綽號叫「矮子丕平」,是墨洛溫王廷的宮相。他手中權力很大,但還有點兒畏首畏尾。他去請教教皇,得到的指點是「國家權力是屬於掌握實權者的」。這使他下定了決心,很快搞了一把類似春秋戰國時期「三家分晉」的事情,勸說吉爾德里國王出家當了「和尚」——當然擔任的是基督教的神職,他自己則取而代之當了國王。他還舉行了一個盛大儀式,讓歐洲西北部最有名的教士卜尼法斯給他加冕,使他成為了基督教認可的「天賜君王」。這一年是公元751年。

矮子建立的新的法蘭克王朝,起名叫加洛林王朝。這是因為丕平的家族,喜歡用加洛爾作為家族成員的名字。在拉丁文裏,加洛爾就是查理。

矮子丕平768年去世,他的長子查理繼承了王位。 查理在德國東部地區征服了薩克森人;在北歐大部分地區建了不少城鎮和修道院。後來,他帶領軍隊侵入西班牙,攻打摩爾人。但他在比利牛斯山區,遭到了巴斯克人的進攻,被迫撤退。 正在查理全身心在南邊兒打仗之際,799年12月,羅馬發生了騷亂。教皇利奧三世遭到襲擊,被棄街頭,幾乎喪命。一些好心人給教皇包紮傷口後,把他送到了查理的大營。查理「很夠意思」,立即派出一支軍隊平息了羅馬城的騷亂,然後把利奧三世送回了拉特蘭宮。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查理大帝在羅馬參加了聖彼得教堂的法事,教皇利奧三世把一頂皇冠戴到了他的頭上,稱他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這是「查理大帝」和「查理曼」(意為「偉大的查理」)稱號的由來。

查理大帝在位期間主要幹了些什麼。

查理曼768-814年在位,時間不短。46年裏,他主要幹了些什麼呢?

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就是他始終在打仗。這46年裏,能查到有史料記載的由查理髮動的大戰事,就有50次,小規模的衝突不算。774年開始的對薩克森人的戰爭,持續打了33年。他確實很能打,到800年前後,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和當年西羅馬帝國在歐洲部分的版圖,大致相差不多。 除去打仗,查理對王國內政的整頓,是動了腦筋的。他任用教士參政,令他們起草機要文書、擔任監察官和外交使臣。監察官派到地方上監督伯爵或執行其他任務,以擴大國王的管轄權。在朝廷,除了由國王親信組成的國王樞密會議之外,還建立了貴族大會。其成員包括伯爵、主教、修道院長和重要的封臣,每年召開一次,討論國王將要發布的敕令。這表明地方大貴族參與最高決策已成為制度。由於在全國範圍內徵收賦稅十分困難,查理主要依賴王室莊園的收入,頒布了大量王田敕令,敦促王田管理人要善於組織生產,登記好王田上的財物,並派監察官予以監督。他的赦令,明顯有益於剛剛開始萌芽的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因此,被看作是研究這一時期封建經濟的重要材料。

在文化方面,據說,查理在稱帝之後,想要使自己的宮廷不僅成為國家的政治中心,還要成為學術中心。據說還從帝國各地甚至海外延攬知名學者;建立宮廷圖書館;收藏教會長老和古代作家的著作;設置宮廷學院,以教育年輕的法蘭克騎士,等等。

查理曼做的這些攬才教育之事,是與當時的封建社會的需求相一致的。恰如中國春秋戰國出現了百家爭鳴;後來的凡開國封建帝王一般會重視人才等等是一樣的。 客觀說來,查理大帝比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各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能打仗這一點,倒是和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有一比,不過可能還是比不過。說他想要重建「西方文明」,沒見有相關的任何記載,在歐洲那個時候,他應該沒開化到這個程度。至於「如何重建西方文明」,只能說是預設了前提和答案,或者屬於「美好的想像」了。

有外國書籍說,查理曼能講古代高地德語,還懂得古代法語,並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這個說法其實很搞笑。查理本就是說高地德語的萊茵河流域來的,怎麼能不會說自己的母語?他後來當法蘭克國王,不會說古法語如何理政?況且他的家族已經在法蘭克生活了超過200年。關於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是因為他當了羅馬奧古斯都,這個區域使用的就是拉丁語,而拉丁語包括文字,離不開希臘語和文字。

當時的西歐,只有拉丁文字,以及作為其基礎的希臘文字。德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等等,都有很多土語方言,文字一概沒有。10世紀前後,以上各種文字才陸陸續續產生。所以,在八九世紀的時候,所謂「重建西方文明」還純屬天方夜譚——根本沒到那個時候。

荷裔美國著名學者房龍對查理曼有個最有意思的評價,說他「大字不識幾個,但是能打仗」,可能也就是這樣了。

關於「查理大帝傳奇」。

「查理大帝傳奇」,這個說法,在西歐一些語言裏,是個專有辭彙,英語是「Charlemagne legends」。《不列顛百科全書》特為此設立了一個條目,書中說:查理大帝傳奇,是「以民間故事主題、說教性寓言和英雄故事相結合而形成的傳奇,由於專述法蘭克國王兼西方的皇帝查理大帝,故得名。到了12世紀,查理大帝的傳記,不論在其生前或死後,都被染上一層神祕的色彩。他以下列的面目出現在傳說文學裡:重新創建的西方帝國的首領;基督教的衛道者;戰無不勝的武士;偉大的政治領袖和法律的執行者;殉教士和聖人。查理大帝傳奇也見於武功歌,這是以古法語寫成的大約80首中世紀故事詩」。

所謂的查理大帝「重建西方文明」的說法,最早的根源,大概就是由這些傳奇而來。咱們不妄自尊大,但也別讓西方的傳奇之類忽悠了。對於中世紀那段兒,真的可說的不多。

817年,查理去世的第三年,他造就的帝國就開始四分五裂了,這就是著名的「路易分土」——查理的兒子路易將帝國分成了三份——法國南部、巴伐利亞和義大利,各自有自己的國王。加洛林王朝在幾十年裏就迅速衰落了。


文/王凱迪

羅馬帝國的覆亡是西方文明的災難,先進的古典文明在蠻族的刀劍之下沉淪,城市與藝術在戰亂中損毀殆盡,歐洲重新回到了矇昧時期。在數百年的野蠻時代後,查理曼大帝重新將歐洲文明塑造起來。

入主義大利

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蘭克王國仍然侷限在萊茵河以西的高盧地帶,雖然經歷了查理馬特抵抗外族侵略的勝利,但是法蘭克人仍然僅僅是眾多蠻族王國中的一支。

從查理曼大帝開始,加洛林王朝開始翻越阿爾卑斯山向南進行擴張,統治義大利北部的是倫巴底國王德西迪厄斯,他本是查理的岳父,但是查理應羅馬教皇阿德里安的請求,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攻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王國,經過一年多的徵戰,774年攻佔倫巴底全境,從而解除了教皇的危機,受到了羅馬故地人民的推崇。

圖/倫巴第王國

征服薩克森

查理大帝的另一志願,是征服薩克森人,把所有的日耳曼部族都統一在一個基督教帝國之內。薩克森人居住在德意志西北部的森林中,兇悍善戰且一直保持著他們的異教信仰和獨立的地位。經過數年戰鬥,查理調動了幾乎所有的兵力,擊潰薩克森首領維蒂金軍,對參加反叛者進行了最為殘酷的血洗,據說有4500名薩克森人被集體屠殺。

從772年到804年,查理大帝和薩克森人大戰達18次之多,經過33年反覆較量,他改變策略,一方面對被征服的薩克森人強行遷徙並使其改信基督教,另一方面放棄了大屠殺而實施安撫,最終征服了薩克森人,使其成為法蘭克臣民。維蒂金被封為薩克森公爵,這便是日後法國卡佩王朝的先祖。

圖/法國卡佩王朝

公元800年,當東方的唐王朝在內亂中日益衰微之時,查理曼在羅馬教堂加冕為羅馬皇帝,從此開始了西方文明的崛起時代。

參考文獻:1. 項勇 王宇勍著,108影響人類的重要戰爭,哈爾濱出版社


具體我也不知道該咋說,但是有一條是顯然確定的,那就是:「查理大帝」在「建立文明」的時候,他並不知道以後有一些亂認祖宗的傻缺,會把他正在「創建」的「文明」,跟好幾個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文明」一起歸為「西方文明」。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