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2018年行业事件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也算对自己这一年做一个工作梳理吧,目录如下:

引言

一、产业链

  1. 底层技术
  2. 硬体基础
  3. 工具链
  4. 开放平台
  5. 产品载体

二、应用场景

  1. 短视频/相机工具
  2. 营销
  3. 社交
  4. 导航
  5. 游戏

三、总结展望

引言:

2018年AR行业最受关注的应该是Magic Leap One(参考这篇文章)发售了,这个明星创业公司的产品显然没有满足用户对它的期望,反而快要年底的时候,HoloLens拿下了美军4.8亿美金的大单。很多人都说眼镜是AR的未来,但现在手机是AR最好的载体。

图片来自Magic Leap官网

眼镜有天然的优势,包括视野大、解放双手、交互更自然等特点,但也受限于续航能力、佩戴体验等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进入消费市场。当前的AR眼镜,更多是聚焦垂类行业,例如工业、医疗、教育、军事等,而基于手机的移动AR在2018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如下:

一、产业链:

AR本身是一项技术,或者可以看作未来的计算平台,涵盖范围包括底层硬体、演算法、工具链、平台、产品载体、内容形式等等,而这些细分的领域都有著不错的发展。

1、底层技术:

1.1 ARKit和ARCore为代表的AR技术,引领著行业的发展。

ARKit总体包括三个方面:

1)World Tracking,以手机摄像头为中心的世界跟踪能力;

2)Scene Understanding,支持水平/竖直平面检测,支持光照估计以及其他场景感知能力;

3)Rendering,通过iOS SceneKit渲染引擎或其他商业引擎,将最酷炫的AR效果渲染出来。

2018年,苹果升级ARKit1.5和2.0两个版本,其中1.5版本支持了图像识别跟踪和垂直平面识别,2.0版本支持协同技术,支持多人互动、持久体验,为下一步ARCloud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苹果联合Adobe发布统一的AR格式USDZ,并且打通包括Safari、邮箱、iMessage在内的APP,努力建立AR内容行业标准。

图片来自2018WWDC官方新闻稿

另外,借助苹果深度信息技术的积累,iPhoneX通过深度摄像头3D结构光技术,实现了引领行业的Animoji效果,同时还有传出的瞳孔识别、眼动技术等等。

苹果在AR领域的动向,一直牵动著整个行业,苹果借助领先的硬体技术、底层演算法、工具链、分发渠道、用户数量等优势,带动著行业的高速发展。除了这些发布的能力,苹果在AR导航、ToF、AR眼镜等方向的专利也在昭示著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很多人都期待著苹果AR眼镜的发布,据说是2020年。

2018年,曾经滞留Tango的谷歌,轻装上阵快速迭代,快速发布ARCore(参考这篇文章),迭代了1.0、1.2、1.5等多个重点版本,补齐了能力,并且在苹果协同技术发布之前提出Cloud Anchors,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相对于苹果封闭生态,可以通过硬体把效果做到极致,谷歌ARCore覆盖更难一些,尤其是机型兼容。虽然谷歌与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合作,兼容部分机型,但覆盖面远远不够,截止目前也就全球不到2亿台设备,绝大部分用户还没有体验过ARCore的产品。

图片来自2018Google I/O大会

1.2 AR Cloud,未来的AR形态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AR应用都还是一个个割裂的case,而且更多是「摄像增强」的效果,用户只能碎片化体验,因此AR Cloud成了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当然AR Cloud的实现依赖很多技术,例如对现实世界的感知(AI智能理解)、精准的定位(视觉定位技术)、云端存储与传输(5G网路)、以及构建物理世界(AR World Map构建)等,只有这些条件满足,才能实现多人互动、持久体验和共享体验,达到理想状态的AR效果。这些暂且不说,简单介绍下AR Cloud在2018年的发展。

笔者之前写的这篇《一点关于AR云的思考和分享》,可以作为简单参考,其实现在更多的是做的技术铺垫,比如多人互动、环境感知、视觉定位等。

多人互动:前面提到ARKit和AR Core都有开放多人互动技术,其实核心就是锚点(Anchors)的共享,当然像Wikitude也有通过Instant Tracking实现多人互动,支持持久和共享体验。

图片来自Google ARCore官网

环境感知:环境感知的范畴很大,比如分割技术、遮挡技术,笔者之前写的《关于虚实遮挡的技术分享》一文中提到过,Nintendo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了环境分割和物体遮挡,而6D.ai通过构建3D点云也实现了虚实遮挡。

图片来自Nintendo视频demo

视觉定位:谷歌5月的I/O开发者大会上,提出将在谷歌地图AR导航(参考这篇文章)里提供一种Lens+Map的导航模式;Blippar7月放出的室内视觉导航demo(参考这篇文章)也体现出了视觉定位技术的研究探索。

图片来自Google 视觉定位技术示例

这些基础技术,将构成未来AR Cloud的核心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AR内容的创建,copy现实物理世界需要的相关信息。关于AR Cloud我会持续关注。

2.硬体基础

AR体验与硬体密不可分,上文提到ARKit体验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苹果手机硬体的支持,World Tracking能力借助视觉跟踪及硬体陀螺仪姿态校准才能实现稳定的跟踪效果(VIO),iPhoneX Animoji效果逼真跟踪稳定也是得益于前置深度摄像头3D结构光技术,之前可以检测深度信息的Tango技术,也是基于搭载ToF能力的手机才能实现。

对智能手机而言主要是以iOS系统为代表的苹果手机和以Android系统为代表的三星、小米、华为、OPPO等。随著技术的发展,安卓系统与iOS系统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手机厂商不能仅依靠谷歌提供底层技术,自研技术+硬体升级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案。

2.1华为AR

华为采用AR Engine+ARCore双栈策略,可以使用华为AREngine能力和Google ARCore能力,包括华为P20(参考这篇文章)在内的多款手机支持AR Core能力,同时华为在晶元、工具链、SDK等方面著力,培养开发者和自己的生态。

图片来自华为P20发布会

曾和华为开发工程师简单聊过,华为在AR上的投入是很大的,除了基础感知能力外,华为在图像/摄像技术方面也有很厚的积累,包括实时背景分割/人像分割,应用在相机拍摄、AR画面处理中都有著很好的效果。

2.2OPPO AR

OPPO与商汤SenseAR合作,为上亿部手机提供了AR能力。同时共建了AR Unit平台,构建开发者生态。除与商汤(参考这篇文章)合作外,OPPO在3D视觉方面也全面布局,并在OPPO R17 Pro设备上搭载了ToF ,在Find X设备上搭载了3D结构光技术,推出AR尺子、体感游戏等应用。

图片来自商汤技术发布会

2.3三星AR

2018年三星在iPhoneX之后,紧跟著发布了Galaxy S9、S9+两款高端机,上线对标Animoji的AR Emoji,虽然三星极不愿意承认抄袭,但玩法和功能上太像了,业内人士相信都有自己的判断。效果上AR Emoji略逊一筹,但能力更丰富,可以自定义卡通形象,包括换脸、装饰等等玩法。

图片来自三星Galaxy S9手机体验

AR体验升级,强依赖硬体的升级,不论是基础硬体例如陀螺仪校准,还是高级硬体深度摄像头,甚至是更加智能的晶元,都将为AR体验提供更强大的基础。

3.工具链

硬体升级,系统迭代,演算法优化,这些都是为AR内容体验做积淀,而夹在能力和内容之间的就是工具链了。想要实现规模化内容创作,想要构建内容生态,工具必不可少。值得高兴的是,2018年AR工具链也有者不错的发展。

3.1Unity Foundation

2018年,unity先后很快适配了ARKit和ARCore SDK,支持开发者快速创建AR应用,而仅仅在一年前,unity2017.3版本就内置集成了Vuforia。6月,unity推出AR Foundation工具,支持屏幕检测、深度数据点云、锚点跟踪、光线投射以及相关渲染能力。12月份,unity宣布AR人脸工具Facial AR Remote工具即将开放,支持开发者快速通过unity创建AR人脸相关的应用。

图片来自Unity官网

3.2Adobe Project Aero

2018年10月,Adobe在Max大会上发布了Project Aero内测版。这个工具是面向设计师用户,无需编程经验即可完成AR内容创作。在之前的WWDC上,ARKit发布AR统一格式USDZ,并联合Adobe、Autodesk、Sketchfab等平台一起推广该格式,致力于构建AR行业统一标准。而Adobe发布的这款工具,无疑是将AR技术门槛降到更低,然后让更多的设计师、普通用户可以创作AR内容。

图片来自网路,Adobe Project Aero体验

3.3ARStudio/Lens Studio

2018年F8大会上,Facebook更新ARStudio,简化了制作流程,降低了制作门槛。同时,Facebook与Sketchfab合作,开发者可以直接搜索3D模型应用在AR场景中。ARStudio 提供目标跟踪、人脸跟踪、手势跟踪和姿体跟踪能力,并且强化了在MessagerInstagram等产品中的AR应用。Face book相对苹果谷歌,在内容层面(参考这篇文章)更具优势,所以也选择了在社交、工具领域的布局。

图片来自2018年F8大会

有趣的是,ins在2018年上线了很多AR特效玩法,有效狙击了snapchat,抢了很多的流量和用户。而snapchat在2017年12月中旬上线了Lens Studio,支持创建Lens滤镜及其他AR特效玩法。

除了上述工具外,国外还有很多其他工具在AR方向有很大更新,包括unreal引擎在内的主流开发平台。国内包括百度、头条在内的公司,都针对自己的业务上线了工具,拓展自己的内容生态。

4.开放平台

相对科技公司和手机厂商而言,互联网公司在AR领域更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和渠道,通过搭建平台,让AR技术服务自己的用户。不同的公司可以选择从自身业务出发,结合资源/流量/渠道,搭建AR开放平台。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包括BAT/京东/头条/亚马逊/FB等,都在构建各自领域的AR开放平台

4.1百度DuMix平台

DuMix平台是2017年百度AR发布的开放平台,开放AR SDK及内容管理平台,2018年7月百度开发者大会上,DuMix升级到3.0,全面开放平台/工具,以及百度APP相机入口,用户可以基于百度AR SDK及DuMix编辑器创造AR内容,使用百度APP直接预览体验。百度AR是国内为数不多开放SDK的公司,并且服务业内很多大体量APP,可以实现内容跨APP预览,致力于构建强大的内容生态。

图片来自百度AR微信公众号

4.2QQ-AR平台

QQ-AR平台是腾讯2017年开放的平台,开放QQ-AR能力,支持精准的图像识别/实物识别/文字识别/人脸识别等能力,用户可以通过QQ-AR平台创建基于图像识别的AR视频,在手机QQ内传播使用。QQ AR应用场景包括营销、娱乐、社交等,2018年世界杯期间QQ-AR上线的AR任意门玩法受到广泛好评。

图片来自QQ-AR任意门体验

4.3阿里开放平台

阿里在电商、支付领域有著广泛的应用场景,结合AR技术可以实现更酷炫的AR导购、AR营销、AR互动等。2017年10月阿里发布AR开放平台AR内容平台(阿里火眼),面向开发者开放2D跟踪、3D识别跟踪、内容制作管理、内容预览工具等。

图片来自阿里AR开放平台

4.4京东天工开放平台

2018年5月,京东开放天工AR开放平台(参考这篇文章),发布AR试妆镜/试衣镜/智能眼镜三款产品,整合内容生产内容分发渠道,扶持厂商获得技术/内容/渠道/流量等资源。同时京东AR通过与众多品牌合作,完成许多AR营销案例,拓展著AR电商领域全方位的布局。

图片来自京东天工AR开放平台官网

4.5亚马逊Sumerian平台

2018年5月,亚马逊开放了17年推出的Sumerian平台,支持创建AR、VR等内容,覆盖多个主流硬体载体,满足企业及开发者更便捷创建AR/VR应用。

图片来自亚马逊Sumerian官网

4.6头条特效开放平台

前面提到的更多是传统AR感知方向的开放平台,2018年6月头条开放的特效平台弥补了AR特效方向的空缺,更多开发者可以通过特效开放平台提供的工具、平台进行人脸特效创作和分发。头条特效开放平台包括管理平台编辑器工具预览工具,支持人脸贴纸制作、滤镜效果调试、背景分割效果制作等,可以发布到管理平台,审核通过后可上线到抖音相机入口

图片来自抖音特效开放平台官网

除上述平台外,还有很多包括FB、snapchat等开放的平台都在各自领域服务著用户,内容为王的时代,快速创建内容,招揽开发者创建生态体系,将是各家互联网公司在AR领域的重点布局。

5.产品载体

AR内容最终呈现给用户,还是以APP/网页/小程序为代表的产品载体。2018年是AR产品快速发展的一年,得益于ARKit等在内的开源技术,许多产品都结合自身业务展开了AR场景探索。从大的类别分,主要包括:

5.1头部APP

在此先定义一下头部APP的定义,主要指各垂类领域亿级用户以上的代表应用,比如手机QQ、百度APP、支付宝APP、淘宝/天猫APP、京东APP、爱奇艺APP等,这些大体量的APP本身功能丰富,集成AR的方式也都比较一致,在扫一扫入口处新增AR Tab,以插件的方式支持AR内容的预览和交互。

头部APP集成AR能力,重点服务对应的用户,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品效益。例如京东APP集成AR功能后,在AR试妆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数据披露,使用AR试妆功能后,订单转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用户的选择和购买。AR的价值体现在平台-商家-用户多层连接关系之间,平台提升用户粘度和传播,商家提高转化和收益,用户提升了使用体验,更便捷购买。

图片来自网路,京东AR试妆体验

5.2短视频/相机

相对AR模型预览、场景互动,更直观的AR玩法落地到短视频/相机拍摄中,可以触达更多的用户。虽然大部分用户不承认人脸贴纸是AR,但从原理上来说,人脸贴纸就是基于人脸特征点注册,通过引擎渲染将贴纸与人脸虚实融合,支持人脸互动的实时交互,确确实实属于AR范畴。

2018年,越来越多的AR特效落地到短视频APP中,包括抖音快手,以及相机工具包括FaceU、B612、Banuba等,在短视频拍摄场景中也出现了许多现象级的特效玩法,包括红极一时的「控雨」、最新上线的Kmoji、Like视频的肢体魔法等创意。

图片来自instargram 产品体验

短视频/相机工具的应用场景(泛娱乐AR场景)对于AR来说是有限制的,只是短期内AR比较好的落地点,更多扮演著教育用户和服务自身业务的作用。

5.3AR工具/产品

不得不承认,目前的AR技术及应用场景,还没有达到独立支撑一个通用APP的能力,虽然有一些主打AR能力的APP,但相对功能都比较单一。

比较火的一个APP是苹果WWDC同时发布的The Measure,提供实景测量功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体验。个人觉得这类APP还算有趣,但功能覆盖场景比较单一,虽然能解决一定程度的用户痛点,但仍然不足以支撑一个独立产品。

图片来自The measure产品体验

5.4小程序/WebAR

虽然上面提到的头部APP大部分都为亿级用户的产品,可以将AR内容触达其用户群体,但并不通用,传播受限。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可以在Web支持AR内容预览,因为不论是手机浏览器还是微信,都支持WebView的预览,所以WebAR也是一个主要的解决方案。

Safari浏览器支持基于ARKit能力的AR内容预览,但并不属于WebAR的范畴,因为Safari集成了ARKit,属于NA的产品体验,和百度APP体验AR的方式一样,同时由于Safari只能在iPhone手机使用,不具备通用性。业内也有许多技术公司在做基于Web的AR技术,例如Easy AR,可以用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预览AR效果。

图片来自视+官网WebAR解决方案

当然,相对Native APP,Web AR也有明显的劣势,Web端不论是渲染效果还是获取硬体介面,包括视觉演算法的运用,都相对较弱。目前大部分的Web AR还是简单的IMU场景的内容展示,还有部分的识图触发的AR内容(无跟踪效果),体验上远远弱于Native APP的AR产品体验。

未来Web AR能否成为主流的AR载体,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渲染引擎,基于Web GL或者Js的渲染能力,不同浏览器内核支持的效果是不一致的;二是Web端载入演算法的能力,如果能将摄像头采集的视觉特征结合Web端获取的硬体信息做匹配,相信效果体验会有很大提升。

无独有偶,包括微信在内的APP为了提升Web页面的体验,一个很好的做法是将Web NA化,小程序是一个方案。虽然目前微信并没有开放小程序AR能力,但百度APP小程序已经集成百度AR能力,探索这一新产品载体的可行性。

笔者个人判断,Web AR不会成为主流,但基于亿级APP的AR小程序可能会成为AR的轻量化载体,据前几天的微信公开课信息,微信会支持AR小程序,十分期待。

三、应用场景:

1.短视频/相机

前文提到AR在短视频、相机工具场景里,可以让拍摄变得更有趣,更生动。其实2018年出现过许多创造性的AR案例。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不再列举产品名称,给大家分享一些典型案例吧。

手势控雨,大概2018年年初的时候,一个基于手掌识别跟踪的AR控雨玩法十分火爆,迅速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引起传播。通过手掌识别和跟踪,可以实现控雨效果,虽然玩法很简单,但应用在拍摄场景里,出现了很多创意的视频。除了控雨之外,结合人脸互动、手势识别、肢体互动的玩法还有很多,在此不做过多介绍。

图片来自抖音、LikeAPP产品体验

Animoji,记得大概9、10月份的时候,iOS12系统正式上线,细心的用户发现在iPhoneX iMessage里有一个特别酷的玩法,就是Animoji,可以自定义捏脸创建3D形象,可以叠加漫画滤镜使用,拍摄好玩的视频。

图片来自网路

AR特效,对用户认知来说是更加直接的,而且应用在拍摄场景中能够让场景/人变得更加生动,让视频/图片变得更加酷炫,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用户的创作欲望,从而实现更多的落地应用。

2.营销

营销是AR技术落地应用特别好的场景,已经有许多公司尝试并获利。但在201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行业内传来Blippar破产的消息,其实还是有些震惊的。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Blippar是一家伦敦的AR创业公司,从11年开始重点focus营销场景,在全球都有著很不错的影响力,除了营销场景外,Blippar在AR城市导航、室内导航都有著很不错的探索,也许是全球资本寒冬,也许是公司战略出错,Blippar已经破产,谷歌的搜索结果已经显示该公司不存在。

当前国内许多AR技术/服务公司,也都以AR营销为重点业务,包括像我的天科技贝塔科技等公司。在本节,我给大家分享两个不错的AR营销案例,如下:

2.1百度AR城市可乐瓶

2018年3月,百度AR同可口可乐新产品「城市范」联手做了一个「探寻城市秘密」的营销活动,上线了AR扫可乐瓶体验不同城市风景的玩法,覆盖了线下数十万商品超市,上亿瓶可乐,同时在线上也可以预览体验。

图片来自百度AR微信公众号

玩法还不错,通过识图扫描瓶身,调起AR case预览,有不同的城市风格的动画和全景预览,多维度呈现,内容灵动。AR作为营销的新形式,独特优势吸引了很多品牌的关注,带来更多的品牌曝光和互动。目前该活动已下线,无法体验。

2.2网易洞见戴森AR广告

2018年7月,网易洞见上线了一个AR营销案例,在「什么值得买」和「爱范儿」两个APP中,点击戴森的广告位,可在任意现实场景下生成AR制作的戴森无叶风扇,演示吹出强劲凉风的工作原理,消费者还可在跳转的京东链接里购买商品,形成从展示到购买的完整闭环。

图片来自「什么值得买」产品体验视频截图

这个案例突破点在于通过AR技术生动展示了家电产品的应用效果,将虚拟的模型动画呈现在现实世界,实现了逼真的展示效果,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体验

3.游戏

实时交互是AR技术的重要特性,而最能提现AR互动性的就是AR游戏了。笔者之前这篇《漫谈AR游戏发展趋势》从游戏体验、游戏类型、游戏前景等多个维度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游戏场景的代表案例。

2018年中的时候,国外上线了AR版的《行尸走肉》,玩家可以体验在街道上打僵尸,收集各类道具,玩法和Pokemon Go相似,但体验更刺激一些。上线后效果还不错,有几百万次的下载和破千万的营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Google Play或者APPStore下载体验。

图片来自The Walking Dead产品体验

2018年WWDC大会上,苹果发布ARKit2.0,支持协同技术,可以多人共享和持久体验,同时发布了一款AR对战游戏《Swift Shot》,这是一款类似弹弓对战的射击游戏,放在这里作为代表案例是因为它是多人AR游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趋势引领作用。未来的AR必然是多人互动的,游戏便是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之一。

图片来自苹果AR开发者平台官网

除了上述LBS类型和视觉感知类型的AR游戏外,2018年中的时候Snapchat也上线了多款基于人脸玩法的AR小游戏,在国外也风靡了很久,国内也有许多模仿。

图片来自Snapchat产品体验

人脸交互场景互动代表著AR的两个核心领域,前置和后置摄像头所对应的AR应用,从用户体验角度而言,基于人脸玩法的AR游戏更轻便简易上手,但互动性相对弱,而基于场景互动的AR游戏虽然暂未火爆,但相信会成为重点方向之一。

4.社交

相信社交是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应用场景了,每天都在使用著熟人、陌生人社交,视频社交等等产品,对于AR来说,社交的落地场景很有价值,但并不好做。笔者之前在《社交场景融入AR元素,将会是怎样?》这篇文章中简单做过一些思考和分享,在这里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些案例,看一看2018年AR在社交领域的发展。

众所周知,手机QQ支持AR能力,也上线过许多好玩的AR内容。2018年世界杯期间,QQ AR上线了一个玩法,AR任意门穿越世界杯球场。

图片来自知乎「腾讯设计」文章

这是一个很好的AR玩法,借助手机QQ的平台优势,在社交领域做了一次非常棒的尝试,除了AR玩法之外,角色扮演、战报生成、PK分享等创意也都十分有趣,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知乎看一下这篇文章(zhuanlan.zhihu.com/p/42 ),详细阐述了这个创意从思考到落地的历程。

另外,再给大家介绍一个AR社交类产品「ARchat」,这是一个瞄准00后的产品创意,为用户提供多个 AR 场景进行互动,包括 AR 游戏,美食动漫等主题场景,旅游景点场景,异地恋场景等。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场景,并设置许可权,ARchat 也会联合 B 端的内容生产方为平台制作更多交互场景。

图片来自36Kr文章

另外,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Snapchat,在社交领域利用AR技术打造过很多爆款,上文中提到的人脸AR游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对社交场景来说,AR的价值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索,似乎结合本地生活服务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可以深入思考一下。

5.导航

如果问一下当前AR在什么场景最有用的话,当属导航了。传统导航的弊端不用多说,AR实时引导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痛点。无独有偶,科技公司们也都很看好这个领域,谷歌在5月I/O大会上升级谷歌地图Lens+Map的AR导航模式,苹果曝光移动设备查看3D地图的专利技术,WayRay推出测试版Ture AR SDK旨在引领HUD AR领域,包括国内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推出HUD AR导航应用。

2018年年中,国外上线了一个很魔性的AR步导应用,Hotstepper。这是一个基于移动端的AR导航产品,产品形式上十分新颖。这款十分拉风的AR导航,与传统的标志提示、箭头指向的AR导航不同,只有一位大腹便便、身穿裤衩的中年油腻大叔带你走向目的地。

这个AR导航最魔性的部分在于,当开始导航,就会响起超动感的BGM,然后裤衩大叔全程边扭边跳的领著你走,虽然油腻,大叔也是多才多艺,一会扭扭屁股,一会原地跳个舞,标准的「人肉导航」,娱乐效果贼强。

视频封面

HotStepper,视频来自Youtube

四、总结展望

因为篇幅有限,上文仅选了2018年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如有核心遗漏,欢迎业内朋友留言补充。

文章篇幅较大,侧面也反应出2018年AR行业的不错的进展。1月9日开始的2019年CES展已经闭幕,今年AR/VR热度仍然很高,尤其是AR眼镜的部分,还是有很多干货内容的。

对于AR,笔者是充满热情和期待的,但同时也会保持理性思考。行业发展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有产业整合、公司倒闭的事件(例如Blippar破产、Meta AR眼镜公司倒闭等),另外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现象级的AR产品,现在提到AR很多人还是特效或者附加功能的认知,这些都是问题,值得思考。

10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AR未来趋势的文章,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发表了几个观点,认为AR的发展将经历从展示到互动从娱乐到功能从单人到多人从摄像增强到环境增强

本篇之后,我会再写一篇2019年AR发展趋势的预测文章,从技术AI化、硬体升级、工具发展、产品迭代、平台聚焦以及内容增长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预估,欢迎各位朋友留言多多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