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2018年行業事件做了一個整體的梳理,也算對自己這一年做一個工作梳理吧,目錄如下:

引言

一、產業鏈

  1. 底層技術
  2. 硬體基礎
  3. 工具鏈
  4. 開放平臺
  5. 產品載體

二、應用場景

  1. 短視頻/相機工具
  2. 營銷
  3. 社交
  4. 導航
  5. 遊戲

三、總結展望

引言:

2018年AR行業最受關注的應該是Magic Leap One(參考這篇文章)發售了,這個明星創業公司的產品顯然沒有滿足用戶對它的期望,反而快要年底的時候,HoloLens拿下了美軍4.8億美金的大單。很多人都說眼鏡是AR的未來,但現在手機是AR最好的載體。

圖片來自Magic Leap官網

眼鏡有天然的優勢,包括視野大、解放雙手、交互更自然等特點,但也受限於續航能力、佩戴體驗等等問題,短期內很難進入消費市場。當前的AR眼鏡,更多是聚焦垂類行業,例如工業、醫療、教育、軍事等,而基於手機的移動AR在2018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如下:

一、產業鏈:

AR本身是一項技術,或者可以看作未來的計算平臺,涵蓋範圍包括底層硬體、演算法、工具鏈、平臺、產品載體、內容形式等等,而這些細分的領域都有著不錯的發展。

1、底層技術:

1.1 ARKit和ARCore為代表的AR技術,引領著行業的發展。

ARKit總體包括三個方面:

1)World Tracking,以手機攝像頭為中心的世界跟蹤能力;

2)Scene Understanding,支持水平/豎直平面檢測,支持光照估計以及其他場景感知能力;

3)Rendering,通過iOS SceneKit渲染引擎或其他商業引擎,將最酷炫的AR效果渲染出來。

2018年,蘋果升級ARKit1.5和2.0兩個版本,其中1.5版本支持了圖像識別跟蹤和垂直平面識別,2.0版本支持協同技術,支持多人互動、持久體驗,為下一步ARCloud奠定基礎;除此之外,蘋果聯合Adobe發布統一的AR格式USDZ,並且打通包括Safari、郵箱、iMessage在內的APP,努力建立AR內容行業標準。

圖片來自2018WWDC官方新聞稿

另外,藉助蘋果深度信息技術的積累,iPhoneX通過深度攝像頭3D結構光技術,實現了引領行業的Animoji效果,同時還有傳出的瞳孔識別、眼動技術等等。

蘋果在AR領域的動向,一直牽動著整個行業,蘋果藉助領先的硬體技術、底層演算法、工具鏈、分發渠道、用戶數量等優勢,帶動著行業的高速發展。除了這些發布的能力,蘋果在AR導航、ToF、AR眼鏡等方向的專利也在昭示著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很多人都期待著蘋果AR眼鏡的發布,據說是2020年。

2018年,曾經滯留Tango的谷歌,輕裝上陣快速迭代,快速發布ARCore(參考這篇文章),迭代了1.0、1.2、1.5等多個重點版本,補齊了能力,並且在蘋果協同技術發布之前提出Cloud Anchors,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相對於蘋果封閉生態,可以通過硬體把效果做到極致,谷歌ARCore覆蓋更難一些,尤其是機型兼容。雖然谷歌與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合作,兼容部分機型,但覆蓋面遠遠不夠,截止目前也就全球不到2億臺設備,絕大部分用戶還沒有體驗過ARCore的產品。

圖片來自2018Google I/O大會

1.2 AR Cloud,未來的AR形態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AR應用都還是一個個割裂的case,而且更多是「攝像增強」的效果,用戶只能碎片化體驗,因此AR Cloud成了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當然AR Cloud的實現依賴很多技術,例如對現實世界的感知(AI智能理解)、精準的定位(視覺定位技術)、雲端存儲與傳輸(5G網路)、以及構建物理世界(AR World Map構建)等,只有這些條件滿足,才能實現多人互動、持久體驗和共享體驗,達到理想狀態的AR效果。這些暫且不說,簡單介紹下AR Cloud在2018年的發展。

筆者之前寫的這篇《一點關於AR雲的思考和分享》,可以作為簡單參考,其實現在更多的是做的技術鋪墊,比如多人互動、環境感知、視覺定位等。

多人互動:前面提到ARKit和AR Core都有開放多人互動技術,其實核心就是錨點(Anchors)的共享,當然像Wikitude也有通過Instant Tracking實現多人互動,支持持久和共享體驗。

圖片來自Google ARCore官網

環境感知:環境感知的範疇很大,比如分割技術、遮擋技術,筆者之前寫的《關於虛實遮擋的技術分享》一文中提到過,Nintendo通過機器學習實現了環境分割和物體遮擋,而6D.ai通過構建3D點雲也實現了虛實遮擋。

圖片來自Nintendo視頻demo

視覺定位:谷歌5月的I/O開發者大會上,提出將在谷歌地圖AR導航(參考這篇文章)裏提供一種Lens+Map的導航模式;Blippar7月放出的室內視覺導航demo(參考這篇文章)也體現出了視覺定位技術的研究探索。

圖片來自Google 視覺定位技術示例

這些基礎技術,將構成未來AR Cloud的核心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AR內容的創建,copy現實物理世界需要的相關信息。關於AR Cloud我會持續關注。

2.硬體基礎

AR體驗與硬體密不可分,上文提到ARKit體驗好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蘋果手機硬體的支持,World Tracking能力藉助視覺跟蹤及硬體陀螺儀姿態校準才能實現穩定的跟蹤效果(VIO),iPhoneX Animoji效果逼真跟蹤穩定也是得益於前置深度攝像頭3D結構光技術,之前可以檢測深度信息的Tango技術,也是基於搭載ToF能力的手機才能實現。

對智能手機而言主要是以iOS系統為代表的蘋果手機和以Android系統為代表的三星、小米、華為、OPPO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安卓系統與iOS系統的差異性越來越小,手機廠商不能僅依靠谷歌提供底層技術,自研技術+硬體升級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案。

2.1華為AR

華為採用AR Engine+ARCore雙棧策略,可以使用華為AREngine能力和Google ARCore能力,包括華為P20(參考這篇文章)在內的多款手機支持AR Core能力,同時華為在晶元、工具鏈、SDK等方面著力,培養開發者和自己的生態。

圖片來自華為P20發布會

曾和華為開發工程師簡單聊過,華為在AR上的投入是很大的,除了基礎感知能力外,華為在圖像/攝像技術方面也有很厚的積累,包括實時背景分割/人像分割,應用在相機拍攝、AR畫面處理中都有著很好的效果。

2.2OPPO AR

OPPO與商湯SenseAR合作,為上億部手機提供了AR能力。同時共建了AR Unit平臺,構建開發者生態。除與商湯(參考這篇文章)合作外,OPPO在3D視覺方面也全面佈局,並在OPPO R17 Pro設備上搭載了ToF ,在Find X設備上搭載了3D結構光技術,推出AR尺子、體感遊戲等應用。

圖片來自商湯技術發布會

2.3三星AR

2018年三星在iPhoneX之後,緊跟著發布了Galaxy S9、S9+兩款高端機,上線對標Animoji的AR Emoji,雖然三星極不願意承認抄襲,但玩法和功能上太像了,業內人士相信都有自己的判斷。效果上AR Emoji略遜一籌,但能力更豐富,可以自定義卡通形象,包括換臉、裝飾等等玩法。

圖片來自三星Galaxy S9手機體驗

AR體驗升級,強依賴硬體的升級,不論是基礎硬體例如陀螺儀校準,還是高級硬體深度攝像頭,甚至是更加智能的晶元,都將為AR體驗提供更強大的基礎。

3.工具鏈

硬體升級,系統迭代,演算法優化,這些都是為AR內容體驗做積澱,而夾在能力和內容之間的就是工具鏈了。想要實現規模化內容創作,想要構建內容生態,工具必不可少。值得高興的是,2018年AR工具鏈也有者不錯的發展。

3.1Unity Foundation

2018年,unity先後很快適配了ARKit和ARCore SDK,支持開發者快速創建AR應用,而僅僅在一年前,unity2017.3版本就內置集成了Vuforia。6月,unity推出AR Foundation工具,支持屏幕檢測、深度數據點雲、錨點跟蹤、光線投射以及相關渲染能力。12月份,unity宣佈AR人臉工具Facial AR Remote工具即將開放,支持開發者快速通過unity創建AR人臉相關的應用。

圖片來自Unity官網

3.2Adobe Project Aero

2018年10月,Adobe在Max大會上發布了Project Aero內測版。這個工具是面向設計師用戶,無需編程經驗即可完成AR內容創作。在之前的WWDC上,ARKit發布AR統一格式USDZ,並聯合Adobe、Autodesk、Sketchfab等平臺一起推廣該格式,致力於構建AR行業統一標準。而Adobe發布的這款工具,無疑是將AR技術門檻降到更低,然後讓更多的設計師、普通用戶可以創作AR內容。

圖片來自網路,Adobe Project Aero體驗

3.3ARStudio/Lens Studio

2018年F8大會上,Facebook更新ARStudio,簡化了製作流程,降低了製作門檻。同時,Facebook與Sketchfab合作,開發者可以直接搜索3D模型應用在AR場景中。ARStudio 提供目標跟蹤、人臉跟蹤、手勢跟蹤和姿體跟蹤能力,並且強化了在MessagerInstagram等產品中的AR應用。Face book相對蘋果谷歌,在內容層面(參考這篇文章)更具優勢,所以也選擇了在社交、工具領域的佈局。

圖片來自2018年F8大會

有趣的是,ins在2018年上線了很多AR特效玩法,有效狙擊了snapchat,搶了很多的流量和用戶。而snapchat在2017年12月中旬上線了Lens Studio,支持創建Lens濾鏡及其他AR特效玩法。

除了上述工具外,國外還有很多其他工具在AR方向有很大更新,包括unreal引擎在內的主流開發平臺。國內包括百度、頭條在內的公司,都針對自己的業務上線了工具,拓展自己的內容生態。

4.開放平臺

相對科技公司和手機廠商而言,互聯網公司在AR領域更大的優勢在於內容和渠道,通過搭建平臺,讓AR技術服務自己的用戶。不同的公司可以選擇從自身業務出發,結合資源/流量/渠道,搭建AR開放平臺。國內外互聯網公司包括BAT/京東/頭條/亞馬遜/FB等,都在構建各自領域的AR開放平臺

4.1百度DuMix平臺

DuMix平臺是2017年百度AR發布的開放平臺,開放AR SDK及內容管理平臺,2018年7月百度開發者大會上,DuMix升級到3.0,全面開放平臺/工具,以及百度APP相機入口,用戶可以基於百度AR SDK及DuMix編輯器創造AR內容,使用百度APP直接預覽體驗。百度AR是國內為數不多開放SDK的公司,並且服務業內很多大體量APP,可以實現內容跨APP預覽,致力於構建強大的內容生態。

圖片來自百度AR微信公眾號

4.2QQ-AR平臺

QQ-AR平臺是騰訊2017年開放的平臺,開放QQ-AR能力,支持精準的圖像識別/實物識別/文字識別/人臉識別等能力,用戶可以通過QQ-AR平臺創建基於圖像識別的AR視頻,在手機QQ內傳播使用。QQ AR應用場景包括營銷、娛樂、社交等,2018年世界盃期間QQ-AR上線的AR任意門玩法受到廣泛好評。

圖片來自QQ-AR任意門體驗

4.3阿里開放平臺

阿里在電商、支付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結合AR技術可以實現更酷炫的AR導購、AR營銷、AR互動等。2017年10月阿里發布AR開放平臺AR內容平臺(阿里火眼),面向開發者開放2D跟蹤、3D識別跟蹤、內容製作管理、內容預覽工具等。

圖片來自阿里AR開放平臺

4.4京東天工開放平臺

2018年5月,京東開放天工AR開放平臺(參考這篇文章),發布AR試妝鏡/試衣鏡/智能眼鏡三款產品,整合內容生產內容分發渠道,扶持廠商獲得技術/內容/渠道/流量等資源。同時京東AR通過與眾多品牌合作,完成許多AR營銷案例,拓展著AR電商領域全方位的佈局。

圖片來自京東天工AR開放平臺官網

4.5亞馬遜Sumerian平臺

2018年5月,亞馬遜開放了17年推出的Sumerian平臺,支持創建AR、VR等內容,覆蓋多個主流硬體載體,滿足企業及開發者更便捷創建AR/VR應用。

圖片來自亞馬遜Sumerian官網

4.6頭條特效開放平臺

前面提到的更多是傳統AR感知方向的開放平臺,2018年6月頭條開放的特效平臺彌補了AR特效方向的空缺,更多開發者可以通過特效開放平臺提供的工具、平臺進行人臉特效創作和分發。頭條特效開放平臺包括管理平臺編輯器工具預覽工具,支持人臉貼紙製作、濾鏡效果調試、背景分割效果製作等,可以發布到管理平臺,審核通過後可上線到抖音相機入口

圖片來自抖音特效開放平臺官網

除上述平臺外,還有很多包括FB、snapchat等開放的平臺都在各自領域服務著用戶,內容為王的時代,快速創建內容,招攬開發者創建生態體系,將是各家互聯網公司在AR領域的重點佈局。

5.產品載體

AR內容最終呈現給用戶,還是以APP/網頁/小程序為代表的產品載體。2018年是AR產品快速發展的一年,得益於ARKit等在內的開源技術,許多產品都結合自身業務展開了AR場景探索。從大的類別分,主要包括:

5.1頭部APP

在此先定義一下頭部APP的定義,主要指各垂類領域億級用戶以上的代表應用,比如手機QQ、百度APP、支付寶APP、淘寶/天貓APP、京東APP、愛奇藝APP等,這些大體量的APP本身功能豐富,集成AR的方式也都比較一致,在掃一掃入口處新增AR Tab,以插件的方式支持AR內容的預覽和交互。

頭部APP集成AR能力,重點服務對應的用戶,拓展應用場景,提升產品效益。例如京東APP集成AR功能後,在AR試妝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據數據披露,使用AR試妝功能後,訂單轉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進了用戶的選擇和購買。AR的價值體現在平臺-商家-用戶多層連接關係之間,平臺提升用戶粘度和傳播,商家提高轉化和收益,用戶提升了使用體驗,更便捷購買。

圖片來自網路,京東AR試妝體驗

5.2短視頻/相機

相對AR模型預覽、場景互動,更直觀的AR玩法落地到短視頻/相機拍攝中,可以觸達更多的用戶。雖然大部分用戶不承認人臉貼紙是AR,但從原理上來說,人臉貼紙就是基於人臉特徵點註冊,通過引擎渲染將貼紙與人臉虛實融合,支持人臉互動的實時交互,確確實實屬於AR範疇。

2018年,越來越多的AR特效落地到短視頻APP中,包括抖音快手,以及相機工具包括FaceU、B612、Banuba等,在短視頻拍攝場景中也出現了許多現象級的特效玩法,包括紅極一時的「控雨」、最新上線的Kmoji、Like視頻的肢體魔法等創意。

圖片來自instargram 產品體驗

短視頻/相機工具的應用場景(泛娛樂AR場景)對於AR來說是有限制的,只是短期內AR比較好的落地點,更多扮演著教育用戶和服務自身業務的作用。

5.3AR工具/產品

不得不承認,目前的AR技術及應用場景,還沒有達到獨立支撐一個通用APP的能力,雖然有一些主打AR能力的APP,但相對功能都比較單一。

比較火的一個APP是蘋果WWDC同時發布的The Measure,提供實景測量功能,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下載體驗。個人覺得這類APP還算有趣,但功能覆蓋場景比較單一,雖然能解決一定程度的用戶痛點,但仍然不足以支撐一個獨立產品。

圖片來自The measure產品體驗

5.4小程序/WebAR

雖然上面提到的頭部APP大部分都為億級用戶的產品,可以將AR內容觸達其用戶羣體,但並不通用,傳播受限。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可以在Web支持AR內容預覽,因為不論是手機瀏覽器還是微信,都支持WebView的預覽,所以WebAR也是一個主要的解決方案。

Safari瀏覽器支持基於ARKit能力的AR內容預覽,但並不屬於WebAR的範疇,因為Safari集成了ARKit,屬於NA的產品體驗,和百度APP體驗AR的方式一樣,同時由於Safari只能在iPhone手機使用,不具備通用性。業內也有許多技術公司在做基於Web的AR技術,例如Easy AR,可以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預覽AR效果。

圖片來自視+官網WebAR解決方案

當然,相對Native APP,Web AR也有明顯的劣勢,Web端不論是渲染效果還是獲取硬體介面,包括視覺演算法的運用,都相對較弱。目前大部分的Web AR還是簡單的IMU場景的內容展示,還有部分的識圖觸發的AR內容(無跟蹤效果),體驗上遠遠弱於Native APP的AR產品體驗。

未來Web AR能否成為主流的AR載體,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渲染引擎,基於Web GL或者Js的渲染能力,不同瀏覽器內核支持的效果是不一致的;二是Web端載入演算法的能力,如果能將攝像頭採集的視覺特徵結合Web端獲取的硬體信息做匹配,相信效果體驗會有很大提升。

無獨有偶,包括微信在內的APP為了提升Web頁面的體驗,一個很好的做法是將Web NA化,小程序是一個方案。雖然目前微信並沒有開放小程序AR能力,但百度APP小程序已經集成百度AR能力,探索這一新產品載體的可行性。

筆者個人判斷,Web AR不會成為主流,但基於億級APP的AR小程序可能會成為AR的輕量化載體,據前幾天的微信公開課信息,微信會支持AR小程序,十分期待。

三、應用場景:

1.短視頻/相機

前文提到AR在短視頻、相機工具場景裏,可以讓拍攝變得更有趣,更生動。其實2018年出現過許多創造性的AR案例。避免廣告嫌疑,這裡就不再列舉產品名稱,給大家分享一些典型案例吧。

手勢控雨,大概2018年年初的時候,一個基於手掌識別跟蹤的AR控雨玩法十分火爆,迅速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引起傳播。通過手掌識別和跟蹤,可以實現控雨效果,雖然玩法很簡單,但應用在拍攝場景裏,出現了很多創意的視頻。除了控雨之外,結合人臉互動、手勢識別、肢體互動的玩法還有很多,在此不做過多介紹。

圖片來自抖音、LikeAPP產品體驗

Animoji,記得大概9、10月份的時候,iOS12系統正式上線,細心的用戶發現在iPhoneX iMessage裏有一個特別酷的玩法,就是Animoji,可以自定義捏臉創建3D形象,可以疊加漫畫濾鏡使用,拍攝好玩的視頻。

圖片來自網路

AR特效,對用戶認知來說是更加直接的,而且應用在拍攝場景中能夠讓場景/人變得更加生動,讓視頻/圖片變得更加酷炫,可以更大程度上激發用戶的創作慾望,從而實現更多的落地應用。

2.營銷

營銷是AR技術落地應用特別好的場景,已經有許多公司嘗試並獲利。但在2018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行業內傳來Blippar破產的消息,其實還是有些震驚的。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Blippar是一家倫敦的AR創業公司,從11年開始重點focus營銷場景,在全球都有著很不錯的影響力,除了營銷場景外,Blippar在AR城市導航、室內導航都有著很不錯的探索,也許是全球資本寒冬,也許是公司戰略出錯,Blippar已經破產,谷歌的搜索結果已經顯示該公司不存在。

當前國內許多AR技術/服務公司,也都以AR營銷為重點業務,包括像我的天科技貝塔科技等公司。在本節,我給大家分享兩個不錯的AR營銷案例,如下:

2.1百度AR城市可樂瓶

2018年3月,百度AR同可口可樂新產品「城市範」聯手做了一個「探尋城市祕密」的營銷活動,上線了AR掃可樂瓶體驗不同城市風景的玩法,覆蓋了線下數十萬商品超市,上億瓶可樂,同時在線上也可以預覽體驗。

圖片來自百度AR微信公眾號

玩法還不錯,通過識圖掃描瓶身,調起AR case預覽,有不同的城市風格的動畫和全景預覽,多維度呈現,內容靈動。AR作為營銷的新形式,獨特優勢吸引了很多品牌的關注,帶來更多的品牌曝光和互動。目前該活動已下線,無法體驗。

2.2網易洞見戴森AR廣告

2018年7月,網易洞見上線了一個AR營銷案例,在「什麼值得買」和「愛範兒」兩個APP中,點擊戴森的廣告位,可在任意現實場景下生成AR製作的戴森無葉風扇,演示吹出強勁涼風的工作原理,消費者還可在跳轉的京東鏈接裏購買商品,形成從展示到購買的完整閉環。

圖片來自「什麼值得買」產品體驗視頻截圖

這個案例突破點在於通過AR技術生動展示了家電產品的應用效果,將虛擬的模型動畫呈現在現實世界,實現了逼真的展示效果,帶給用戶全新的視覺體驗

3.遊戲

實時交互是AR技術的重要特性,而最能提現AR互動性的就是AR遊戲了。筆者之前這篇《漫談AR遊戲發展趨勢》從遊戲體驗、遊戲類型、遊戲前景等多個維度做了一個整體的梳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遊戲場景的代表案例。

2018年中的時候,國外上線了AR版的《行屍走肉》,玩家可以體驗在街道上打殭屍,收集各類道具,玩法和Pokemon Go相似,但體驗更刺激一些。上線後效果還不錯,有幾百萬次的下載和破千萬的營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Google Play或者APPStore下載體驗。

圖片來自The Walking Dead產品體驗

2018年WWDC大會上,蘋果發布ARKit2.0,支持協同技術,可以多人共享和持久體驗,同時發布了一款AR對戰遊戲《Swift Shot》,這是一款類似彈弓對戰的射擊遊戲,放在這裡作為代表案例是因為它是多人AR遊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趨勢引領作用。未來的AR必然是多人互動的,遊戲便是最合適的應用場景之一。

圖片來自蘋果AR開發者平臺官網

除了上述LBS類型和視覺感知類型的AR遊戲外,2018年中的時候Snapchat也上線了多款基於人臉玩法的AR小遊戲,在國外也風靡了很久,國內也有許多模仿。

圖片來自Snapchat產品體驗

人臉交互場景互動代表著AR的兩個核心領域,前置和後置攝像頭所對應的AR應用,從用戶體驗角度而言,基於人臉玩法的AR遊戲更輕便簡易上手,但互動性相對弱,而基於場景互動的AR遊戲雖然暫未火爆,但相信會成為重點方向之一。

4.社交

相信社交是大多數人最熟悉的應用場景了,每天都在使用著熟人、陌生人社交,視頻社交等等產品,對於AR來說,社交的落地場景很有價值,但並不好做。筆者之前在《社交場景融入AR元素,將會是怎樣?》這篇文章中簡單做過一些思考和分享,在這裡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些案例,看一看2018年AR在社交領域的發展。

眾所周知,手機QQ支持AR能力,也上線過許多好玩的AR內容。2018年世界盃期間,QQ AR上線了一個玩法,AR任意門穿越世界盃球場。

圖片來自知乎「騰訊設計」文章

這是一個很好的AR玩法,藉助手機QQ的平臺優勢,在社交領域做了一次非常棒的嘗試,除了AR玩法之外,角色扮演、戰報生成、PK分享等創意也都十分有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知乎看一下這篇文章(zhuanlan.zhihu.com/p/42 ),詳細闡述了這個創意從思考到落地的歷程。

另外,再給大家介紹一個AR社交類產品「ARchat」,這是一個瞄準00後的產品創意,為用戶提供多個 AR 場景進行互動,包括 AR 遊戲,美食動漫等主題場景,旅遊景點場景,異地戀場景等。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場景,並設置許可權,ARchat 也會聯合 B 端的內容生產方為平臺製作更多交互場景。

圖片來自36Kr文章

另外,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Snapchat,在社交領域利用AR技術打造過很多爆款,上文中提到的人臉AR遊戲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對社交場景來說,AR的價值需要進一步驗證和探索,似乎結合本地生活服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可以深入思考一下。

5.導航

如果問一下當前AR在什麼場景最有用的話,當屬導航了。傳統導航的弊端不用多說,AR實時引導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痛點。無獨有偶,科技公司們也都很看好這個領域,谷歌在5月I/O大會上升級谷歌地圖Lens+Map的AR導航模式,蘋果曝光移動設備查看3D地圖的專利技術,WayRay推出測試版Ture AR SDK旨在引領HUD AR領域,包括國內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推出HUD AR導航應用。

2018年年中,國外上線了一個很魔性的AR步導應用,Hotstepper。這是一個基於移動端的AR導航產品,產品形式上十分新穎。這款十分拉風的AR導航,與傳統的標誌提示、箭頭指向的AR導航不同,只有一位大腹便便、身穿褲衩的中年油膩大叔帶你走向目的地。

這個AR導航最魔性的部分在於,當開始導航,就會響起超動感的BGM,然後褲衩大叔全程邊扭邊跳的領著你走,雖然油膩,大叔也是多才多藝,一會扭扭屁股,一會原地跳個舞,標準的「人肉導航」,娛樂效果賊強。

視頻封面

HotStepper,視頻來自Youtube

四、總結展望

因為篇幅有限,上文僅選了2018年具有代表意義的案例,如有核心遺漏,歡迎業內朋友留言補充。

文章篇幅較大,側面也反應出2018年AR行業的不錯的進展。1月9日開始的2019年CES展已經閉幕,今年AR/VR熱度仍然很高,尤其是AR眼鏡的部分,還是有很多乾貨內容的。

對於AR,筆者是充滿熱情和期待的,但同時也會保持理性思考。行業發展有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有產業整合、公司倒閉的事件(例如Blippar破產、Meta AR眼鏡公司倒閉等),另外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現象級的AR產品,現在提到AR很多人還是特效或者附加功能的認知,這些都是問題,值得思考。

10月份的時候,我寫了一篇AR未來趨勢的文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發表了幾個觀點,認為AR的發展將經歷從展示到互動從娛樂到功能從單人到多人從攝像增強到環境增強

本篇之後,我會再寫一篇2019年AR發展趨勢的預測文章,從技術AI化、硬體升級、工具發展、產品迭代、平臺聚焦以及內容增長等方面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預估,歡迎各位朋友留言多多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