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論文抄襲監測網站PlagiarismWatch通過使用英文查重軟體系統iPlagiarism艾普蕾,順藤摸瓜發現並報道了「英文論文代寫公司和SCI雜誌默契合作攫取中國人的錢「之後,新華社記者做了一個後續調查訪問,節選重點信息如下:

  1. 湯森路透集團發言人海迪·西格爾告訴新華社記者,SCI基於論文引用數據,為對世界主要期刊進行量化評價提供了一種系統、客觀的方式。作為審查過程的一部分,該機構會調查任何有異常行為的期刊,「這些期刊會被逐個評審,可能會被(從SCI資料庫中)刪除」。

  2. 「剽竊監督」網站編輯林賽·韋恩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科學論文代寫公司和掠食性雜誌或出版商『心有默契』,瞄準一些有需求的客戶。」「槍手」公司和「掠食性」期刊都賺了大錢,一個賺論文造假的錢,一個賺版面費,結果製造出大量「污染整個科學文獻資料庫的垃圾論文」。

  3. 韋恩對新華社記者說,「我們從來沒有發現至少5篇圖很相似的中國作者論文能發表在同一份SCI雜誌的同一期上。因此,我們相信,這是世界科學歷史上論文代寫公司與『掠食性』雜誌或出版商瞄準中國作者的最大丑聞。」

  4. 記者聯繫《遺傳學和分子研究》雜誌,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點擊進入這個雜誌的網站,可以看到其自我介紹說,這是一份開放獲取期刊,這份雜誌還自問自答:「《遺傳學和分子研究》是一份『真』的雜誌嗎?絕對是。」

友情提醒:涉事四個雜誌如下,如繼續投稿需慎重!

  •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 MedicalScience Monitor

  •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 Diagnostic Pathology

  • 原文如下:

    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9-22/8011329.shtml

    新華社華盛頓9月21日電新聞調查:醜聞給「論文至上」再敲警鐘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近日,著名的美國反論文抄襲網站「剽竊監督」根據網友舉報,從調查一篇剽竊的論文入手,順藤摸瓜獲得驚人發現:一些旨在斂財的「掠食性」期刊與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狼狽為奸,疑似為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

      這家網站的編輯告訴新華社記者,這可能是世界科學史上論文代寫公司與「掠食性」期刊或出版商瞄準中國作者的「最大丑聞」,這些「槍手」公司和斂財期刊尤其愛瞄準中國研究人員。負責運營SCI(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的湯森路透集團也表示,將對有關雜誌進行調查,可能會把它們從SCI資料庫中刪除。

      一篇論文引發深度調查

      「剽竊監督」是一家在科研界頗為有名的反論文抄襲剽竊網站。這家網站20日發表報告說,上周有匿名網友舉報中國某醫院研究人員的一篇論文涉嫌嚴重剽竊,但沒有提供詳細證據。於是,網站編輯利用英文查抄襲軟體「艾普蕾」進行核查,結果發現,被舉報論文的文本抄襲比例高達31%。

      網站編輯對比了與這篇論文相似度較高的5篇論文,結果發現,被舉報論文的圖2、圖3和表2與其他論文中的相關圖表幾乎一模一樣,區別只是個別數字與字母不同。而這5篇論文雖然發表在不同刊物上,作者也都是中國研究人員。

      此後,這家網站的編輯重點調查了發表被舉報論文的雜誌《遺傳學和分子研究》,結果發現,這份雜誌雖然遠在巴西,湯森路透集團評定的SCI影響因子也只有很低的0.764,但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卻很受歡迎。2015年這份雜誌發表2056篇論文,其中有1605篇來自中國研究人員,比例高達78.1%。

      他們認為,這份雜誌要麼審稿很容易通過,要麼就沒有審稿過程,要麼沒有使用論文查重軟體系統,要麼編輯能力不行。

      這家網站又查了一下與被舉報論文發表在同一期雜誌上的其他論文,結果發現,多篇中國作者的論文都使用了上述圖3。至此,網站編輯認為,《遺傳學和分子研究》是專門瞄準中國研究人員斂財的一份雜誌,發表上述另5篇論文的雜誌可能也有問題存在。

      進一步的問題是,為什麼所有這些中國作者的論文都喜歡那個圖3呢?調查又發現,雖然這些論文作者來自中國不同機構,但所留電子郵件地址都是163郵箱,而且前3個字母是「doc」或前4個字母是「manu」,代表「醫生」或「手稿」;所有論文都在去年發表,而且其中5篇發表在《遺傳學和分子研究》同一期,一些還是在同一個月內投寄。這說明,可能是論文代寫公司批量炮製了這些論文來投稿。

      「槍手」公司勾結「掠食性」期刊

      「剽竊監督」網站編輯林賽·韋恩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科學論文代寫公司和掠食性雜誌或出版商『心有默契』,瞄準一些有需求的客戶。」

      科學論文代寫公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槍手」,他們收錢幫人寫論文,而內容常常是粗製濫造,或乾脆是剽竊和造假。

      「掠食性」期刊則是國際學術出版界對某些旨在斂財的期刊的稱呼。這些刊物往往是開放獲取期刊,這是近年來新興的學術出版模式。傳統學術刊物《科學》《自然》等採取讀者付費模式,作者一般不為論文發表付費。而開放獲取期刊對讀者是免費的,由論文作者付版面費,通常只以網路版形式存在於互聯網上。現在的開放獲取期刊良莠不齊,有一些嚴肅的刊物得到認可,但也有一部分以學術之名斂財。

      「我們從來沒有在新聞報道里聽說過代筆論文數量比我們發現的還要多。當然,(實際)造假的數量可能比我們發現的還要多得多,但要追查下去,一一進行比對,太耗時間了,」韋恩對新華社記者說,「我們從來沒有發現至少5篇圖很相似的中國作者論文能發表在同一份SCI雜誌的同一期上。因此,我們相信,這是世界科學歷史上論文代寫公司與『掠食性』雜誌或出版商瞄準中國作者的最大丑聞。」

      「剽竊監督」網站的報告指出,「槍手」公司和「掠食性」期刊都賺了大錢,一個賺論文造假的錢,一個賺版面費,結果製造出大量「污染整個科學文獻資料庫的垃圾論文」。

      記者聯繫《遺傳學和分子研究》雜誌,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點擊進入這個雜誌的網站,可以看到其自我介紹說,這是一份開放獲取期刊,這份雜誌還自問自答:「《遺傳學和分子研究》是一份『真』的雜誌嗎?絕對是。」

      「剽竊監督」網站還指責湯森路透集團將《遺傳學和分子研究》收錄入SCI資料庫,是此次醜聞的幫凶。對此,湯森路透集團發言人海迪·西格爾告訴新華社記者,SCI基於論文引用數據,為對世界主要期刊進行量化評價提供了一種系統、客觀的方式。作為審查過程的一部分,該機構會調查任何有異常行為的期刊,「這些期刊會被逐個評審,可能會被(從SCI資料庫中)刪除」。

      給「論文至上」再敲警鐘

      「剽竊監督」網站編輯韋恩強調,中國研究人員一直都很努力,他們尊重中國研究人員的工作。但事實表明,一些中國研究人員可能成為論文「槍手」公司與「掠食性」雜誌或出版商「有意識的目標」,「因為它們可能了解中國作者需要什麼」。

      某種程度上,這一醜聞再次暴露了國內科研評價體系中「論文至上」的問題。在研究人員評聘職務職稱、申報科研經費等過程中,論文發表通常作為一個主要評價指標,這使一些人鋌而走險,尋找「槍手」炮製論文尤其是英文論文。一些國外出版商也盯上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通過出版「掠食性」期刊收取版面費發財。

      對論文發表的需求已導致多起與中國研究人員有關的學術醜聞。2015年年初,英國BMC出版社曾一次撤回43篇論文,其中41篇論文的作者來自中國。同年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也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學術周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其中多數作者也是來自中國。此次「剽竊監督」網站的調查無疑是又一記警鐘。

      韋恩表示,希望中國政府、大學、機構和研究人員能更好地預防、清除論文剽竊問題,建議多使用軟體來審核調查論文有無剽竊或抄襲的嫌疑。

    【編輯:丁文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88518-1004476.html 上一篇:狼狽為奸:英文論文代寫公司和SCI雜誌默契合作攫取中國人的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