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情作者:火火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成立於二戰之後,目前有29個成員國,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這個組織涵蓋了美、英、法三個老牌帝國,老大自然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所以,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軍事組織,華約解體後更是一支獨秀。剛剛,該組織發表了四年一度的報告,重點居然是關注了所謂中俄軍事結盟的可能性。

據美國媒體日前報道,中國與俄羅斯今年首次在波羅的海舉行了聯合軍演。北約報告認為,中俄不斷增強軍力會對北約構成挑戰,但也有分析認為,中俄不可能結成軍事同盟。報道稱,北約每四年發表一份報告,論述分析一些新因素可能產生的影響。報告將為北約的政治領導人制定策略提供參考。據路透社援引北約盟軍轉型事務最高司令梅西爾將軍的話說,必須具有全球化思維,以便應對各種可能的發展趨勢,全球化意味著北約必須關注這個組織之外地區的因素,包括中國和印度的軍力增長。他還表示,北約也在增強網路戰能力。北約的報告還提到,近年來,北約各國軍費開支開始增長,預計這一趨勢可能持續到2045年。但軍費開支增長所帶來的另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是,將會面臨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報道還表示,由軍方控制的一些俄羅斯軍事媒體說,美國和北約的軍事預算要超過俄羅斯與中國軍事預算的總和。

關於中俄軍事結盟,一向被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津津樂道,其實,這從來是無稽之談,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是不結盟國家,我們的目標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中俄的關係很好,也有很多軍事合作,當然也有不少共同利益,但這些還不足以讓中俄軍事結盟。同時,中俄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密切合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平衡美國的戰略壓力,而非其它,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強勢推進和霸權主義政策,讓中俄不得不抱團取暖,聯手應對。當然,這並不是說明中美或者美俄之間就只有對抗,沒有合作了,而需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客觀而言,在中美俄這個大三角中,美國佔據了較強的優勢,對中俄有所求的同時還缺乏最基本的尊重,這就註定了中俄的抱團取暖。在亞洲方向,美國堅持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以及韓國和東南亞個別國家,劍指中國;在歐洲方向,則強勢推進北約東擴,將導彈部署到了俄羅斯家門口。這種對中俄赤裸裸的威脅,眾所周知,不容置疑。

北約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應對強大的前蘇聯,現在則別有用心的渲染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沒有對手的日子註定是孤單的,事實上,冷戰結束,華約解散,作為冷戰工具的北約早已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然而它還在盲目增加軍費,憑空村撰和製造所謂的敵人,這和它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密不可分。但即便如此,北約還是否定了中俄軍事結盟的可能性,也算保留了一丁點兒理性。外媒援引一名研究中國軍事問題的俄羅斯學者的評論稱,中國軍隊仍以防禦為主,談不上構成威脅。而戰略問題學者科諾瓦洛夫說,俄羅斯不太可能與中國結成軍事同盟。他說,中國和俄羅斯都分別有很多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兩國不想捲入涉及對方的衝突和紛爭中。無疑,現在討論中俄軍事結盟還為時尚早,畢竟,和平發展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如果總是滿世界的尋找對手去挑戰,最終毀滅的無疑將首先是自己,而其軍費如果持續增長,那擠佔的必然是這些成員國的和平發展資源。

中國的確強大了,連遠在萬裏之外的北約都開始關注中國的軍事發展,不過,我們和它不一樣,我們不搞結盟,不搞對抗,我們需要的是和平,是發展。或許,正是這種力量的本質性不同,註定了誰將最終贏得世界,贏得未來。同時,我們也需要強調一點,那就是美國或者北約不用擔心,中國不會和俄羅斯結盟的,因為我們有信心、有實力維護好自己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我們的利益也不容任何勢力挑釁和覬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