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正,鳳雛,在世,徐庶不走,諸葛亮不出山,蜀漢統一大業基本可以完成,為什麼?

一是法正,鳳雛,徐庶,在劉備心中分量很重的,徐庶也是當時賢士,對排兵布陣有研究,對軍隊訓練,劉備是非常認可的,後來被曹操逼走,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纔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眾打拚下,才建立起蜀漢政權。

至於法正,鳳雛軍事才能,和諸葛亮比,沒有太大區別,在當時,劉備對法正,鳳雛也是非常信任的,入川也是鳳雛帶領部隊先去的,卻不幸犧牲。對法正的信任,從諸葛孔明一席話中可見,關羽失荊州,走麥城而死,劉備舉兵伐吳,諸葛亮勸說無效時也說,有法正在就好了,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分量了。

如法正,鳳雛在,徐庶不走,他們幾人也會通力合作的,權利也不可能集中像諸葛亮一人身上,就不能形成獨斷專行,排擠異己的相向。也會把戰爭和發展經濟有效結合,不會只有戰爭緩解和消除各種危機的。這樣發展壯大,劉備可能統一中國。但是,世上沒有如果,這都是猜想,杜撰出來的瞎話。


不能,因為蜀國的整體實力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當時無論從經濟文化或人口規模,特別是人才構成等這些因素,都只有北方的魏國能統一南方的蜀國和吳國。而且如果諸葛亮不出山,靠法正,龐統和徐庶這三個人,劉備佔有荊州,拿下蜀沒有問題,經營得怎麼樣就不好說了,能不能主動出擊攻打魏國(如諸葛亮的出祁山)都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假設問題需要的前題條件太多,必須有很多的假設才能討論更多,比如劉備關張能多活幾年,荊州沒有丟,等等,又會怎麼樣?所以不好展開來講了。


不能,因為漢朝氣數已盡天意如此。


不能,劉備不是正人君子,也不是心胸廣闊之人,迎劉備入川的幾人中的結局都不好。張松被劉璋所殺,劉備要起兵奪劉瑤地盤居然寫書給張松,從而害死了張松。漢中稱王后不久殺了彭漾,法正也暴病而亡,孟達降了曹魏,賈峻在夷陵之戰中戰死。五人均不得善終。劉備的做法,別說這些人不能扶他完成一統,就是武聖姜子牙,兵仙韓信一起來也扶不起。


不能!

如諸葛亮不出山,三國鼎力的局面也難以成。

假如這幾個人都在一起,也難以完成歸蜀的願望。正如諸葛亮出山前所預測,曹操北據中原人才濟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爭鋒。孫權掌東南一偶,雄據江東三世,人傑地靈,只可為援。劉備兵微將少,只圖徐徐發展,這也是歷史條件決定的,又加上劉備、阿斗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而諸葛亮面對此種情況,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不可能強而為之。而法正、徐庶、龐統,其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上,也難以完成歸蜀的願望,如他們能和諸葛亮共助劉備,三國鼎力的局面會更加長久,疆土會更多些。

水鏡先生曾預言,臥龍雛鳳得一人可得天下,而二人同助劉備也沒完成歸蜀計劃,如水鏡先生言,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也,也正是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


那肯定會統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