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佈將原先列為選修科目「論孟選讀」,加入〈大學〉和〈中庸〉的內容後,改稱「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四書》重新納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的4學分必選課程,此舉引發了中華文化排擠本土文學的質疑之聲。

為了表達反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納入高中必選課程, 日前臺大、清大、中正大學、中研院等多位學者進行串聯,投書媒體發表共同反對聲明。臺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甚至表示:教育部此舉違法又違憲,若此政策實行,不排除打憲法官司。顏厥安舉出《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句,認為已經牴觸了性別平等。這些學者指出臺灣是由中華文化、原住民、新住民等各種文化融合而成的多元文化社會,獨尊中華文化違反了原住民族基本法。

六月中旬得知《四書》絕地大復活,筆者深感欣慰。關注《四書》重新合體的人不多,而且似乎只包括學者、教育團體和家長們。教育團體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放在考試和及格的升學問題上,而不是《四書》重新列入高中必修課的意義為何。

筆者認為,《四書》列為高中必選是正確的方向。畢竟《四書》被列為科舉考試定本以來,對明清讀書人的價值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深深根植在中華文化的底蘊中。此外,《四書》部分篇章有不合時宜的道德觀念,也可以請教師引導,讓高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質疑和挑戰權威的能力,並且體認、理解古今之別。

------------------------------

本部落格相關文章:「『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語文類必選學分」

2011/08/02更新:本部落格相關文章:「由日本人學論語看高中必修四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