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1-08 13:05 作者: 來源:邵陽晚報點擊:327今天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 ,是我們民間的臘八節。臘八節喝臘八粥 ,這種習俗在我國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這一天 ,人們會到比較有名的廟宇拜神 ,以驅邪避鬼 ,祈求家人一年的平安。臘八節又稱臘日祭 、臘八祭 、王侯臘或佛成道日 ,是古代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 、戶神 、宅神 、灶神 、井神),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日子。因在十二月舉行 ,故稱該月為臘月 ,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臘者 ,逐疫迎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 ,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 ,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據傳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 ,靜坐六年 ,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 ,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 ,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 ,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 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 ,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 、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 ,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 、贈送 、品嘗臘八粥 ,並舉行慶豐家宴。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 ,忙於殺年豬 、打豆腐 、製作風魚臘肉 ,採購年貨 ,「年」的氣氛逐漸濃厚。在民間 ,關於臘八節喝粥之俗的由來有幾種傳說。一說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 ,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 ,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 、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 ,單怕赤(紅)豆 ,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 ,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 、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一說是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 ,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 ,正值數九嚴冬 ,岳家軍衣食不濟 、挨餓受凍 ,眾百姓相繼送粥 ,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 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 ,人民為了紀念他 ,每到臘月初八 ,便以雜糧豆果煮粥 ,終於成俗。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 ,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 ,牛一滑跌下了橋 ,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 ,便把他關進一間黑屋子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 ,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 ,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 ,裡面有米 、有豆 ,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 ,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 ,又想起了這件事兒 ,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 ,因此就叫臘八粥。除了喝粥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 ,叫「臘八蒜」。臘八蒜的蒜字 ,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 ,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 ,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 ,都要在這天算清楚。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 、臘八蒜 ,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而在安徽黟縣 ,臘八前後 ,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 ,人們不吃臘八粥 ,而是吃臘八面 ,是在頭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 ,把麵條擀好 ,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臘八吃冰也是一種習俗。臘八前一天 ,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 ,等到了臘八節就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 ,吃了它以後一年裡都不會肚子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