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相伴 初心未改

 

眼前一字排開的甜品,滋味具足,各自嬌豔。

 

有的暗裡飄香,有的氣味輕揚,或者入口即化,更多是滋味不絕。甜點的名字聽起來熟悉,入口則完全兩個境界,我仰起頭望著這位當代名師,心中充滿感激,若不是因著她堅持、不服輸又虛心學習的性格,配上過目不忘的特質,身處現代的我們,絕對無福嘗到這些老祖宗們過往對於細節的堅持與風雅。

 

圖片來源:黃婉玲提供

圖說:位於柳營的黃婉玲母親老家,現已改為宗祠。

 

飲食記憶  百年家族傳承

 

許多人對黃婉玲的認識,是從五年前的電影《總鋪師》開始。

 

祖籍福建惠安的黃婉玲,母親家族劉氏自清朝起製糖致富,祖先又先後高中文武舉人,自此家鄉鄉民稱呼劉家人時,都會在後面加一個「舍」字。

 

劉姓家族百年來過著優渥生活。黃婉玲的父親與三舅,是影響她此生對美食如此執著最關鍵的兩個人。父親是經商致富的菲律賓華僑,八歲前的黃婉玲,便已在菲律賓、印尼、日本生活過,自小養成了她豐富的美食經驗。九歲返台定居後,在家人的寵愛下,總能嘗到當時最難得的美味。

 

黃婉玲回憶,從小她的父親就喜歡將美食與生活結合,並認為烹飪是種樂趣與藝術,經常差司機帶著全家全台四處吃美食,並從中深究料理手法,甚至自製桑葚果醬分送給親戚族人。半個世紀前沒有人知道怎麼吃這稀有的果醬,有人配粥、有人搭饅頭,笑鬧間也成為家人共同的回憶。

 

成年後的黃婉玲時常思念充滿美味的幼時生活,也感慨總是嘗不到舊時滋味。她開始四處尋訪料理人,前後師從二十多位總鋪師或老店師傅,仔細記錄老台菜的料理與淵源,亦深入考究筵席菜與阿舍菜的世界,並不時與童年記憶對照,前後歷時十年寫成《總鋪師辦桌》。這本書扭轉外界對台灣美食「沒有大菜」的刻板印象,也讓人們訝異她對老台菜料理典故與細節掌握的豐厚底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