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堂,有我首次和落羽松相遇的惊喜记忆,也是我连年在夏日不畏溽暑追拍荷花的最佳地点。好友第一次文字集结成书,央我充实内页美编,我们选择此处作为拍摄场景,留下许多共享的美好。当双连埤遭逢开发破坏,民间自发性抢救了许多水生植物,栽植到此地的半月池及田间水塘复育,我和老公多次来闲逛参访,喜见生态更加丰富活泼。又曾巧遇当地耆老,静聆他们忆述往日家族荣光细数旧建物维修甘苦……
 
    今年218日,兰阳美术学会理事长缘于有朋自远方来,邀请花莲美术协会与自家的画友们到鉴湖堂进行联合写生活动。这真是高明之举,此地五步一景,不愁无所取材。逸璞原计划当天先拍照再速写一两张作为返家后细画的蓝本,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先是,天公的心性有些阴晴不定。当天一大早雨势不小,好不容易在接近活动的开始时间(上午九点)云层渐散,有些阳光带来暖意,我和多位画友立即抢拍取景,发现也有那不畏风雨的苦行者,天还蒙蒙亮就来卡位挥毫,爱艺的精神令人动容。
 
    这一拍照就停不下手。无论是古色古香护存完善的陈氏家庙登瀛书院,还是迎风招展的高细椰树红黄相间的壮硕落羽松,都令心头画意蠢蠢欲动。更有那断壁残垣兀立衰草中的历史荒凉感,夹杂著华美富丽的欧风建物所产生的时空错乱,触动许多难以言宣的心绪。
 
    于是从蓝天白云拍到雾霾风起,近午时分活动将止,逸璞犹摄眼难舍美景,至于画纸画笔,早被抛诸脑后三千里。陆续有画友喜孜孜完成写生,收拾画具准备打道回府,逸璞只能自我安慰今日是用眼写生,并非入宝山空手回。
 
    虽是画艺不够纯熟,这样的写生经验实难自弃,就写个短诗画个横幅,给记忆之海添些浪花吧。
 

陈家松园









 












































登瀛书院


自登瀛书院远眺陈氏家庙


陈氏家庙及山门















陈氏家庙后院


鉴湖堂陈氏望族第八房三合院














断壁











残垣





















半月池







 











古井


旧猪圈




各年代老石材地板




陈家古物成地景装置艺术






 
...................................................................................................................................................................
 
<聚落年轮>
 
那陈氏家庙前的半月池啊
一如故乡清亮似镜的湖面
在先祖落脚的兰阳
日夜映照著飘洋过海的灵魂
 
宗族专属的登瀛书院
文武分科
琅琅诵读声与方斤勇石练武
因材并行
 
子弟孜孜矻矻
砥砺日夜不歇朝夕精进
一个武举人四位武秀才二贡生一廪生
先后诞生在清朝
鉴湖堂的名号广传永存
 
机缘中
在员山神社捡拾起
日人遗弃的落羽松小苗
细心呵护培育
繁衍造就陈家松园成地标
 
圈围起垦荒八大房子孙绵延的荣光
倾颓的老屋与耸立的新居密集交错
年轮烙印著聚落近百年的悲喜
还有昨夜的风雨
今日的阳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