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虛擬現實技術將帶來三大改變

https://m.igetget.com/share/audio/aid/zfMsiDowol8v5g5Ws60g?from=message

這條音頻說的是虛擬現實技術可能帶來的三大改變。

說到虛擬現實技術,也就是VR,大家肯定不陌生,但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一些娛樂體驗上。事實上,VR有著隱形的、更強大的力量,這些力量甚至能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

前不久,科技自媒體「矽谷密探」的主創團隊來到了斯坦福大學最前沿的虛擬現實與人類交互(VHIL)實驗室,專訪了實驗室的學者華爾特·格林利夫博士(Dr. Walter Greenleaf)。格林利夫博士在上世紀80年代就取得了斯坦福大學神經與生物行為學的博士學位,他先後成立了多家公司,一直致力於將新興科技運用於行為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格林利夫博士介紹說,實驗室的重要使命,就是研究VR技術會不會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如果會,又將如何改變?在此次採訪中,格林利夫博士就專門談了這個問題,下面咱們來具體說說。

首先,VR可能帶來的第一大改變,就是認知的改變。說到這裡,我們得先介紹一下,大腦里一種叫鏡像神經元的細胞,這種細胞有什麼作用呢?簡單點說,就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動作或情緒時,鏡像神經元就會立刻被激活,然後我們就能夠在腦子裡模仿、重現這種動作或情緒,從而對別人的體會感同身受。比如我們看比賽時常常熱血沸騰,再比如我們看到別人哭泣,自己也會難過得想哭。斯坦福的研究者們獲得了靈感,他們打算利用VR環境的逼真性,激活人們的鏡像神經元。

實驗室開展了一個項目,他們邀請斯坦福學生來到實驗室,首先用3D攝像機掃描並生成他們的「虛擬自我」。學生們戴上VR眼鏡,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虛擬自我」在眼前。而實驗人員,通過電腦操縱讓這個自我在學生面前慢慢變老,成為他們20年後的樣子。隨後,實驗人員會發給學生虛擬貨幣,讓他們決定是在年輕的時候花掉,還是存下來養老。如果學生存更多的錢,那麼他們的「虛擬自我」會變得開心。如果學生們大手大腳,決定在年輕時就花掉錢,則他們的「虛擬自我」就會悲傷、憔悴。

這個實驗,就是希望看看,如果人們通過VR對某個假設的情況有了感同身受的認知,那這會不會影響他們當下的決策。這個關於存錢的實驗,被證明是很有效的。學生們受到震動,紛紛減少了在年輕時花掉的虛擬貨幣。要知道,在美國,鼓勵年輕人存錢是個大問題,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實驗非常有社會意義。

VR可能帶來的第二大改變,就是建立同理心。研究人員再一次將鏡像神經元原理和VR技術結合,開展了另一個項目,試圖改變人們的種族偏見。實驗人員同樣為參與者創造「虛擬自我」。不同的是,通過計算機程序,這個「虛擬自我」被改變成了其他的種族和膚色。參與者在VR環境中,發現其他人因為自己的種族或膚色 ,在惡意地指點自己,甚至對自己表現出過激行為,深深地感受到了種族歧視可能會給人帶來的痛苦。這個設計,讓參與者真實地經歷了一次「被歧視」,從而改變原本的態度。可以說,VR 幫助參與者們建立了同理心。

第三大改變,就是改變你和自己大腦對話的方式。如果你有恐懼症,比如在經歷地震後,內心受到很大的創傷,那麼從神經學的角度,要解決這個問題,核心就是改變大腦處理信息、產生反應的過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腦再次進入到讓你害怕的情境里,從而激活大腦在當時的反應,一旦有效地激活了,我們就有辦法去改變它。以前,醫生們只能讓受治療者自己發揮想像,或者用聲音和視頻,來引導受治療者回到恐懼或受傷的情境里,但是這種方式的效果還是比較差。現在,VR可以帶你回到「虛擬痛苦現場」,同時,醫生也可以進入到這個現場,和你說話,運用醫療技巧,對你進行引導,一步一步地改變大腦的原有反應。用這種方法,甚至可以對社交恐懼症、公開演講恐懼症等癥狀進行治療。也就是說, VR 可以幫你克服自己的恐懼,走出創傷。

以上就是格林利夫博士就 VR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帶來的改變闡述的三種可能的方向,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矽谷密探(斯坦福前沿實驗室探秘:VR將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音頻稿:桃夭夭講述:鄭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