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源於地道的中原漢民。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權更替、農民起義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引發的戰亂而舉家南遷,輾轉定居於當時還相當落後的嶺南,聚族而居。

歷史上較大規模的南遷就有五次。因古時的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後就編如「客籍」,故南遷的中原漢人被稱為客家人 。

長途跋涉、客居他鄉,「家」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有了家才能生存發展。戰爭在客家先民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分散在羣山中的客家人開始聚集起來,將各家單一的小屋建成連屋大樓。並就地取材,用當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實的土牆,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居住空間,外人不能輕易入內,同時又能聯合全樓的力量共同抵禦來犯之敵。

著名的永定承啟樓內有一幅堂聯:「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結重人倫。」土樓既是客家人躲避風雨的居所,更是他們深深依戀的精神家園。

永定客家土樓起源於唐代,後來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慢慢被附近所接受並且流傳了起來。

據記載,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正式建縣,縣中的客家人「人文鵲起,甲第巍科為數郡冠」。由明末開始,永定客家人積極從事煙草生產和貿易,財源滾滾而來。這些文化和經濟方面的突出成就成為永定客家土樓興盛的精神和物質基礎。

客家恪守南遷前的文化傳統,特別遵行儒禮,崇拜祖先,珍視家族團結,重土愛國並重視風水,形成為特殊的客家文化。客家土樓就是客家文化最具特色的表現,更多體現了晉唐中原漢族文化的原貌。 

土樓外牆用土的配方繁複、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築材料必須是沒有雜質的細凈紅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摻以細河沙、水田底層的淤泥和年代久遠的老牆泥。充分攪拌均勻後,加水用鋤頭反覆翻整發酵。

這道工序對土樓的建造至關重要,混合泥發酵的充分與否將直接影響土樓建成後的使用壽命。土樓的外牆泥如發酵不到位,就會使牆體在溫度和濕度變化時產生開裂現象,威脅到土樓內住戶的安全。

這樣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被稱之為三合土,但這還不是最終的建築用土,還必須在裡面加入上好的紅糖、打散起泡的雞蛋清、不見米粒的糯米湯。夯建土牆時,還要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大塊的山石以加固牆體。這樣夯成的土樓外牆將不懼水浸,堅如磐石。

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年代,聰慧的客家人就是用這種看起來近乎原始的建築方式,建成了神祕而龐大的土樓,成就了建築史上的奇蹟。 

客家土樓的特點是以一圈高可達五層的樓房圍成方形或圓形巨宅,內為中心院,祖堂一般設在樓屋底層與宅院正門正對的中軸線上;或在院內建平房圍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

祖堂設在覈心內圈中央,是祭祖和舉行家族大禮的地方。外圍土牆特厚,常可達2米以上。一、二層是廚房和穀倉,對外不開窗或只開極小的射孔,三層以上才住人開窗,也可憑以射擊,防衛性特強。

客家土樓主要有三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寨。

插播一條招商信息:3000平米絕美土樓尋   

道合之士,共同打造

  青島時尚新地標!15865562256劉先生

五鳳樓

五鳳樓沿全宅中軸線內前至後佈置下堂、中堂和主樓(上堂),合稱三堂。下堂即門廳,中堂為家族聚會大廳,都是單層;主樓大多為三、四、五層,底層正中為祖堂,供祖先牌位,左右及以上各層為各家居室。三堂之間隔以天井,左右各有廂廳,並有通道通向橫屋。

橫屋指與中軸平行的條形長屋,也是各家居室,由前至後層數遞增,最後與主樓高度接近。以主樓為重心,兩橫樓如大鳥之冀左右拱衛,氣勢舒展若鳳凰展翅,所以稱為「五鳳樓」。

五鳳樓選擇在前低後高的山腳地帶,屋頂多為歇山式、屋坡舒緩,檐端平直,明顯保留了較多的漢唐風格。

方樓

在福建土樓中,方形樓較圓寨更為普及一些。方形樓的特徵,就是夯築一圈方形的高大圍牆,只留一個進口,一間門廳,沿屋牆設置房間,中央是敞開天井,天井周圍是迴廊,如此重疊起來,高達五、六層。這種土樓將傳統的夯土技術發揮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

在同一形式下,有大有小,層次不同,但都十分堅固。方樓的造型特徵與五鳳樓近似,唯其下堂和橫屋的外牆另厚升高,形成更為壯觀的整體。

圓寨

圓寨是三種典型中造型藝術最富魅力的一種。從建築學上分析,圓樓採光、通風相對平均;且節省建築材料,風阻也較小;因為受力均勻,抗震能力也最強。

方樓的出現比圓樓要早,從方樓發展到圓樓,防衛要求是圓樓產生的最重要因素。

與方樓相比,圓樓有七大優點:

1.方樓的四角房間光線暗、通風差,緊臨木樓梯,噪音幹擾大,因此不受歡迎,而圓樓消滅了角房間。

2.與方樓相比,圓樓房間朝向好壞差別不明顯,有利於家族內部分配。

3.同樣周長圍合成圓形的面積是方形面積的1.273倍,因此,建圓樓可以得到比方樓更大的內院空間。

4.圓樓內扇形房間的外弧較長是土牆承重,內弧較短是木構承重,與方樓相比更省料。

5.圓樓的木構件尺寸統一。

6.風水認為圓樓可制煞,科學的解釋是圓樓對寒風的阻力較方樓小,因此邪氣對居室的影響也相對小。

7.從抗震的角度看,圓樓能更均勻地傳遞水平地震力,因此比方樓有更強的抗震性能。

圓寨,僅就名稱而言,已表現出兩大特性,一方面,在圓形建築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壘,它的防禦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準軍事工程。

除了以上三種典型形狀,福建客家土樓還有

圓形、方形、橢圓形、弧形、扇形、交椅形、尺形、馬蹄形等,其靚麗而恢弘的造型,曾在美國衛星的鏡頭裡,被認為是中國的

洲際導彈發射場。當然,這和

「在月球上唯一能看見的建築就是長城」一樣缺乏依據。但它的壯觀確是有目共睹。

2006年,福建客家土樓營造技藝入選國家第一批非遺名錄。

來源:工匠之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