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書寫的人和事,沒有相同的地方,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方法,但是寫的特別好,兩位不同國家的作者,很了不起,很偉大。我三十多年前看了書,後來又看了電影和電視劇,很多情節記不清了,男主角為了救人坐牢了,女主角為了愛情自殺了,現在年齡大了對這些也不熱愛了,當年喜歡文學的我,是那麼的崇拜他們。不過還好,我十年前寫了一本15萬字的小說(山裡迎春花??),因為我太難忘記上山下鄉艱難的知青歲月,書中寫了知青,寫了農村的換親,招夫養夫,逃荒要飯的農民,和農民一塊養備戰公路的知青等等,小說還得了獎,我也加入了河南省作協,喜歡文學的我這一輩子無怨無悔啦!


悲慘世界揭露資本主義初期階段,英國社會階級對立和資本主義法律的虛偽。

通過對主人公的命運描述暴露極其深刻。

所以無論其思想性和文學性,對社會的影響力都比安娜卡列尼拉強。


後者好看,更突出細節


謝謝!我看它的時候、那時還年輕,而且是少兒版的、讀起來不怎麼喫力!沒有對比過、時間過了這麼長也忘了差不多了。看看巛外國文學簡編》,又能回憶起閱讀時的點點滴滴,今日想來也就是看看。


更喜歡《悲慘世界》,最深刻的揭露人性,最客觀的歷史背景,看了之後心會疼的作品。


這兩部世界名著,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雨果筆下對生活在最底層人民的描述,讓我們受到巨大的振撼。而託爾斯泰對上流社會的描寫,其實和他自身的生活環境有著更多的聯繫。兩部名著,陪伴我度過那停課鬧革命的時期。


兩本書都好看。一本是託爾斯泰的代表作,一本是雨果的成名作。寫作內容不同,寫作主旨各異,語言風格相左,但達到了令人讀後永遠難忘的高度。


悲慘世界更好一點。格調更高。


一個是抽象名,一個是人物名,各有千秋,隨自所好。


呵呵呵,這問題提的,真是有水平!這是要挑起爭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