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號與國號日期大事記1616年天命元年(明萬曆四十四年)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 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稱帝,並將女真改為滿洲。1644年順治元年 李自成起義,明朝滅亡。清舉兵南下,入山海關,據北京為首都。1661年順治十八年 康熙即位(-1722年)。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 《康熙字典》編纂完成。由張玉書、陳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漢子辭書。歷時6年。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共收錄漢字47035個。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 雍正即位(-1735年)。1725年雍正三年十二月《古今圖書集成》編纂完成。陳夢雷等奉康熙帝之命著手編纂,歷時28年,共分6編32典。全書共10000卷,目錄40卷,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即位(-1795年)。1736年乾隆元年 周永年重提「儒藏說」。1736-1820年乾隆與嘉慶年間 乾嘉學派形成。1741年乾隆六年正月為收集《永樂大典》散佚書,乾隆帝親自下令搜訪書籍。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為收集《永樂大典》散佚書,乾隆帝再次下令各省督撫、學政搜訪書籍。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為收集《永樂大典》散佚書,乾隆帝第三次下令各省督撫搜訪書籍。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安徽學政朱筠奏請購訪遺書及校覈《永樂大典》。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大學士劉統勛等奏議朱筠所陳購訪遺書意見。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乾隆帝派軍機大臣校覈《永樂大典》。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十軍機大臣奉乾隆帝之命,開始對《永樂大典》的殘本進行清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乾隆帝任命王際華、裘曰修為總裁,遴選分校官,制定校覈《永樂大典》條例。乾隆三十八年二月紀昀和陸錫熊被任命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學士劉統勛等奏議校覈《永樂大典》條例。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乾隆帝派富隆安負責四庫全書處管理工作。「四庫全書處」正式開館。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命令大臣及各省督撫限半年內迅速購訪遺書。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乾隆帝命令兩江總督高晉等於江浙地區迅速購訪遺書。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十一日「四庫全書館」奏旨草擬編纂《四庫全書》具體操作方案。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十一日乾隆帝正式任命劉統勛、劉綸、于敏中、富隆安、王際華、裘曰修為「四庫全書館」正總裁。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十一日內務府大臣金簡奉命主管英武殿有關四庫全書刊刻、印刷、裝潢及管理等事物。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二十日兩江總督高晉向乾隆帝獻上私人藏書家進呈圖書目錄(184種)。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經總纂官的推薦,總裁的審查後,從舉人和貢監生中選拔了400餘名抄寫人員。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撫三寶奏查寧波範氏天一閣等藏書情形。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三大學士劉統勛等奏請將京師藏書家之藏書和在京館員之藏書的目錄匯總進呈。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十三日浙江巡撫三寶向乾隆帝獻上鮑士恭等5傢俬人藏書家進呈圖書目錄。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命令浙江巡撫三寶將鮑士恭等私人藏書家進呈圖書抄寫完畢後仍退還各家。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底從全國各地的徵書已不下萬餘種。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乾隆帝下令將進呈各書詳加校勘,把所有書籍分為應刊、應抄、應存3種類型,要求編寫提要,輯成總目,依經、史、子、集四部進行分類排列,並親自命名為《四庫全書》。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乾隆帝下令編纂《四庫全書薈要》,並派于敏中和王際華兩位總裁專司其事。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乾隆帝再次下令對進呈各書進行詳加核勘,分別進行刊印或抄寫。對於那些粗俗膚淺和訛謬之書,只存書名,匯為總目。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乾隆帝命令「四庫全書館」總裁拿出進呈書使用完畢後的具體退還辦法。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大學士劉統勛等奉旨擬定具體圖書退還辦法。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乾隆帝同意從地方調入進士邵晉涵、周永年,舉人戴震等進京從事《四庫全書》的校勘工作。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乾隆帝派皇六子質郡王及禮部尚書蔡新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初九乾隆帝命令「四庫全書館」總裁製定《四庫全書》的校對章程。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金簡向乾隆帝提出採用活字書版進行刊印四庫全書珍本的建議。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以四庫全書活字板的名稱不雅為理由,正式賜名「武英殿聚珍版」。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金簡刻做完成棗木活字15萬個(以後又追加製作10萬個)。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乾隆帝下令對私人獻書最多的浙江鮑士恭等4人獎給《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乾隆三十九年五月《武英殿聚珍版》開始木活字印刷。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帝派杭州織造寅著前往寧波對天一閣的結構及書架款式等情況進行調查。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下令編纂《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底一萬餘種書籍的提要初稿編寫工作完成。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乾隆帝下令從鄉試不第者中挑選抄寫人員。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全國規模的徵書活動基本結束。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五日乾隆帝正式向各省督撫發出了禁書的命令,由此在全國範圍內拉開了長達19年的全面禁書運動。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九日和十日乾隆帝再次命令各省督如不上繳「違礙」和「悖謬」書者嚴加懲處。1775乾隆四十年 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和圓明園內的文源閣相繼竣工。乾隆四十年四月繕寫處抄寫人員已增加到600餘名。1776乾隆四十一年六月紫禁城內的文淵閣竣工。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三日乾隆帝命令大學士會同吏部翰林院制定文淵閣管理章程和閱覽章程。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乾隆帝命令「四庫全書館」總裁編纂《四庫全書考證》。1777乾隆四十二年七月乾隆帝任命大學士阿桂任文淵閣領閣事。1778乾隆四十三年五月第1部《四庫全書薈要》竣工,入藏紫禁城坤寧宮御花園內的摛藻堂。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令「四庫全書館」總裁詳校書籍,不得有誤。1779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第2部《四庫全書薈要》竣工,入藏於圓明園長春園內的味腴書屋。1780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下令編纂《歷代職官表》,收入《四庫全書》。1781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初稿撰寫完成。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乾隆帝下令編纂《名臣奏議》,收入《四庫全書》。1782乾隆四十七年 盛京故宮的文溯閣竣工。乾隆四十七年 開始編纂《開國方略》、《大清一統志》、《盛京通志》、《滿洲源流考》、《宗室王公表傳》等十幾種官書。乾隆四十七年六月《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編纂完成,共20卷。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乾隆帝命令「四庫全書館」再繕寫3部《四庫全書》,安置於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和杭州的文瀾閣內。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2部《四庫全書》告竣,翌年5月,送盛京奉天行宮,藏於文溯閣。1783乾隆四十八年冬第3部《四庫全書》抄寫完成,翌年春入藏圓明園內的文源閣。1784乾隆四十九年 杭州首次刊刻《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地方版。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第4部《四庫全書》抄寫完成,翌年春入藏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1787乾隆五十二年三月乾隆帝檢查文津閣,發現李清書,撤出11種並抽刪改12種違礙錯訛,令「北三閣」重核。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十七日第5部《四庫全書》抄寫完成,入藏揚州文匯閣。乾隆五十二年 3000餘種的底本移交翰林院收藏。1788乾隆五十三年 乾隆帝命令總纂紀昀複查「違礙」之書籍。乾隆五十三年 第6部《四庫全書》抄寫完成,入藏鎮江文宗閣。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安徽巡撫陳用敷上奏乾隆帝建議再延期一年查繳禁書。1790乾隆五十五年 第7部《四庫全書》抄寫完成,入藏杭州文瀾閣。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乾隆帝命令翰林院主管不要妨礙士子們使用貯藏於翰林院的四庫底本。乾隆五十五年 胡虔刻《四庫全書附存目錄》(10卷),8年刻成。1792乾隆五十七年 大批官書編修工作完成。1793乾隆五十八年 趙懷玉刻《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乾隆五十八年冬武英殿開始刊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794乾隆五十九年 金簡死後,木活字印刷也隨之終止。20年間,刊印138種珍貴古籍。1795乾隆六十年 浙江在地方官和士紳的支持下,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依據文淵閣所藏的殿本翻刻。這是地方上最早翻刻殿版總目提要。1799嘉慶四年 浙江省巡撫阮元花費20多年時間在江浙地區發現了未被《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175種,並進呈朝廷。清朝政府為此專設「宛委別藏」特別書庫,收藏了這些書籍。1805嘉慶十年 嘉慶題詩文淵閣。1808嘉慶十三年 範氏的子孫效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做法,編纂《天一閣書目》。嘉慶十三年 效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做法,編纂《廉石居藏書記》(2卷)、《平津館鑒藏記》(5卷)。1820——1826嘉慶二十五年——道光六年 張金吾效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做法,編纂《愛日精廬藏書志》。1832道光十二年 石版印刷傳入廣州。1840道光二十年 鴉片戰爭開始(——1842)。1842道光二十二年六月英軍攻陷鎮江,金山文宗閣藏書遭受災難和損失。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五口通商、賠款、香港島割讓等)。1851鹹豐元年一月十一日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864)。1853鹹豐三年春太平軍攻佔鎮江,兵火焚毀金山寺,致使文宗閣藏書隨閣俱焚。1854鹹豐四年 太平軍進克揚州,致使揚州城內外發生大火,文匯閣及所藏《四庫全書》也被付之一炬。1856鹹豐六年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860鹹豐十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文淵閣《四庫全書》化為灰燼。翰林院的《四庫全書》底本也多被燒壞、流失。收藏於圓明園長春園內味腴書屋的《四庫全書薈要》同毀。1861鹹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平軍攻入杭州,文瀾閣焚毀,部分藏書散失。杭州城著名藏書家丁丙、丁申坤仲請膽大者星夜潛入揀拾殘存之書。1872同治十一年 上海申報館採用手搖輪轉機,每小時可出數百張。1880光緒六年 杭州文瀾閣開始重建。1882光緒八年 丁丙、丁申重建文瀾閣,鋒閣書還於其中。其後,丁氏兄弟收集同道,據自家八千卷樓、寧波天一閣及蘇皖湘粵等地藏書名家之藏本補抄,歷時七年,共補配89種,補抄2174種。至是文瀾有書3396種,34769冊,初復原藏舊觀。光緒八年 陸氏效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做法,編纂《皕宋樓藏書志》。光緒八年 姚瑾編《禁書總目四種》。光緒八年 阮元撰、傅以禮重編《四庫未收書》刊行。1889光緒十五年 翰林院編修王懿榮第一次向朝廷正式上奏續修《四庫全書》。1893光緒十九年 中日甲午戰爭。1895光緒二十一年 孫家鼐等把洋務派的主張總結為「中體西用」理論。該思想對中國的近代政治和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896光緒二十二年 瞿氏效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做法,編纂《鐵琴銅劍樓書目錄》。1897光緒二十三年 戊戌政變。光緒二十三年 《文瀾閣志》出版。1898光緒二十四年 義和團運動爆發。(—1900)。1899光緒二十五年八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翰林院殘存的四庫底本被劫掠出境,散藏於英、法各國圖書館中。1900光緒二十六年一月二十九日清政府決定改制,實施所謂的「新政」。光緒二十六年 丁氏效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做法,編纂《善本書室藏書志》。1905光緒三十一年 廢除科舉。1906光緒三十二年 由英國人發明的用電氣馬達作動力的單滾筒傳入中國,每小時可印1000張,俗稱「大英機」。1908光緒三十四年 翰林院檢討章梫再次上奏光緒帝,提出增輯《四庫全書》。光緒三十四年 喻長霖又上奏光緒帝,主張續編《四庫全書》書目。光緒三十四年 孫同康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編撰凡例,擬定《重修四庫全書條例》二十則。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二日宣統帝即位。1909宣統元年七月張之洞掌學部,同意學部奏請將熱河文津閣《四庫全書》提交京師圖書館,清政府允議。因辛亥革命而終止。1911宣統三年 辛亥革命爆發。1912民國元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民國元年2月宣統帝退位,清朝滅亡。民國元年3月10日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誕生。1914民國3年 文溯閣《四庫全書》由奉天運入北京,藏於故宮古物陳列所(在保和殿內)。民國3年 故宮善後委員會發現《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1915民國4年9月京師圖書館派人前往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點收文津閣《四庫全書》,凡6144函,36300冊。而原藏第326、327兩函《日講詩經解義》系空函,原因不詳。另《四庫全書》書架全副及《簡明目錄》一函未點校。民國4年10月7日文津閣《四庫全書》正式移交京師圖書館。1916民國5年 上海的猶太人實業家哈同首次計劃影印《四庫全書》。1917年民國6年1月7日商務印書館經理張元濟向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呈文申請,商借京師圖書館藏《四庫全書》影印,遭拒。民國6年 前清內務府查檢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比照原目原函原卷,發現缺書9種,計23卷,多出嘉慶時所贈《高宗純皇帝御製詩文集》300卷。所缺由內務府據文津閣本抄補。1919年民國8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民國8年冬金梁向徐世昌總統提出影印《四庫全書》建議。民國8年冬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葉恭綽也向徐世昌總統建議印行《四庫全書》。1920年民國9年5月法國總理班樂衛建議以庚子賠款影印《四庫全書》,總統徐世昌同意。民國9年 陳垣及葉恭綽等清點文津閣,歷時三月餘,逐冊清點,成《四庫全書冊數頁數表》。全書計36277冊。民國9年 京師圖書館頒布暫行規定,開放文津閣四庫攝影及傳抄(限每次10部),攝影費1部2元,傳抄費1部1元。民國9年 國會議員邵瑞彭發表《徵求續編四庫全書意見啟》。民國9年10月葉恭綽與張元濟在北京商談《四庫全書》影印之事宜。1921年民國10年 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發表《刊行四庫全書提案》一文,主張影印《四庫全書》。1922年民國11年 《四庫未收書提要》(原名《擘經室外集》)5卷出版。1923年民國12年 日本第46帝國議會上,通過了「對支文化事業特別計法」,以退還庚子賠款的一部分資金作為「對支文化事業」的資金來源。民國12年 張宗祥以文津閣為底本為文瀾閣抄補第三次,歷時兩年,共抄成211種,2046冊,又重校補抄213種,2251冊,重抄577頁,是為「癸亥補抄」。其後文溯文淵亦借文津閣抄補。民國12年12月28日日本外務省設立「對支文化事業調查會」。1924年民國13年 商務印書館為慶祝成立30週年,計劃影印《四庫全書》以作紀念。民國13年 金梁撰寫《四庫全書纂修靠》(手稿)。民國13年 「對支文化事業調查會」成員狩野直喜和服部宇之吉聯合提出了影印《四庫全書》的提案。民國13年2月6日中國駐日公使汪榮寶與日本外務省對支文化事務局長出淵勝次簽訂「汪-出淵協議」,決定由中日兩國共同在北京設立人文科學研究院,在上海設立自然科學研究所。民國13年 文淵閣《四庫全書》移交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年民國14年 經張學良等人的努力,文溯閣《四庫全書》運回瀋陽。民國14年5月4日中國外交總長沈瑞麟與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交換公文,決定設立「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民國14年 黃文弼發表《擬續編四庫書目略說明書》,主張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例,先編簡目,以便按目求書。民國14年 歷史學家呂思勉發表《民國全書》的建議,倡議由人民自主設立「國民藝文館」,彙集《四庫全書》沒有收錄的各類書籍,進行校訂,以此來改造《四庫全書》為《民國全書》。民國14年 故宮博物院成立,文淵閣《四庫全書》移交故宮博物院管理。民國14年 「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成立,柯劭忞出任總委員會委員長。民國14年 教育部與商務印書館簽訂影印《四庫全書》合同及承印《四庫全書》特種本專合同。民國14年 京師圖書館館長高步瀛提出了該全印為選印的主張,並製作《四庫全書選印書目表》。1927年民國16年 倫明再次倡議續修《四庫全書》。民國16年12月20日設立「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編纂成為研究所的主要研究課題。民國16年12月26日在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第一次會議上,決定首先編出待撰提要的書目。1928年民國17年1月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開始選擇撰寫提要所需書目。民國17年5月日本第二次出兵山東,侵佔濟南,發生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柯劭忞以下所有中方委員和研究員宣佈抵制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的工作,國民政府也宣佈罷免中方委員的職務。民國17年 任松如撰《四庫全書答問》,上海啟智書局出版。民國17年秋奉天地方政府通電全國,擬印文溯閣《四庫全書》,並擬續修、校勘並舉,倫明建議再修。民國17年底奉天地方政府正式成立「文溯閣四庫全書校印館」。1930年民國19年7月故宮博物院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查檢文淵閣《四庫全書》,至11月結束。全書共3459部,36078冊。民國19年秋金梁復輯《四庫全書孤本選目表》,選出最重要圖書241種。1931年民國20年6月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編出「擬書目」27000餘種。民國20年7月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開始《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撰寫工作。民國2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發生。文溯閣《四庫全書》遭日軍封存。1932年民國21年 楊家駱出版《四庫全書大辭典》。1933年民國22年2月教育部派遣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主任蔣復璁赴北平調查《四庫全書》有關情況。民國22年 日軍侵略熱河,北平震動。文淵閣《四庫全書》隨故宮古物南遷上海,藏於法租界天主堂街某倉庫。民國22年4月蔣復璁趕赴上海與商務印書館商議影印事宜。民國22年4月24日教育部部長朱家驊向行政院呈文擬將《四庫全書》中向未付印及絕版之珍本圖書八九百種先行付印。民國22年6月17日教育部與商務印書館正式簽訂《影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合同》。民國22年6月國立北平圖書館公佈獨自製作的《影印四庫全書罕傳本擬目》。民國22年6月24日時任國立北平圖書館副館長的袁同禮向政府提出以善本代替庫本的建議。民國22年7月5日原北京大學校長,時任國立北平圖書館館長的蔡元培與袁同禮聯名向教育部提出以善本代替庫本的建議。民國22年7月13日商務印書館張元濟致信袁同禮提出影印庫本的意見。民國22年8月14日教育部正式任命陳垣、傅增湘、張元濟、袁同禮等17人為「編訂四庫全書未刊珍本目錄委員會」委員。民國22年8月20日陳垣公佈「中央圖書館影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目簽注」。民國22年10月9日教育部在中央圖書館籌備處召開討論會商討「四庫全書未刊珍本目錄」事宜,最後編定《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目錄》,選書231種。民國22年11月17日《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的攝製工作正式開始。1934年民國23年1月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由日方的橋川時雄主持工作。民國23年 王重民《辦理四庫全書檔案》出版。1935年民國24年7月商務印書館刊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231種、1960冊)。民國24年 在奉天(今瀋陽)文溯閣院內西南部重建一幢二層樓的鋼筋水泥結構的書庫(稱為新庫),收藏文溯閣《四庫全書》。1936年民國25年 文淵閣《四庫全書》運往南京。1937年民國26年4月8日文瀾閣《四庫全書》運往浙江富陽。民國26年 餘嘉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辨證》(12卷)出版。民國26年 王太嶽纂《四庫全書考證》(100卷),商務印書館出版。民國26年 郭伯恭著《四庫全書纂修考》,商務印書館出版。民國26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民國26年11月下旬文瀾閣《四庫全書》運往浙江建德。民國26年12月南京淪陷。文淵閣《四庫全書》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938年民國27年1月文瀾閣《四庫全書》運往浙江龍泉。民國27年3月文瀾閣《四庫全書》運往貴州貴陽。民國27年11月下旬文瀾閣《四庫全書》運往四川重慶。民國27年 奉天圖書館編《文溯閣四庫全書要略及索引》出版。1940年民國29年 商務印書館出版王太嶽等編纂的《四庫全書考證》(14冊)。1941年民國30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1942年民國31年1月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共撰寫續修總目提要32961篇。1945年民國34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隨之解散。1946年民國35年 楊家駱出版《四庫全書學典》(上海世界書局)。民國35年 文瀾閣《四庫全書》由重慶運回杭州。1948年民國37年10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的《四庫全書薈要》及「委宛別藏」被運往臺灣。現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 10月因朝鮮戰爭爆發,文溯閣《四庫全書》被運送到黑龍江省訥河縣,收藏在城外的一個小學校中。1957年  商務印書館出版吳祖慰校訂《四庫採進書目》、《清代禁毀書目初遺》、《清代禁毀書知見錄》(外編)。  上海古籍文學出版社出版《四庫全書簡明目錄》。1958年  科學出版社出版餘嘉錫《四庫全書提要辨證》。  國務院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包括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葉聖陶、馮友蘭等知名學者。1959年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部出版邵懿辰《增訂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標註》。1964年  中華書局出版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60卷補遺1卷)。1965年 6月中華書局出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影印本。1966年 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 10月因備戰的需要,根據文化部的公函指示,將文溯閣《四庫全書》撥交甘肅省圖書館。1968年 12月臺灣監察院曹啟文等4名委員聯名在院會中提出請政府籌印《四庫全書》的建議。1969年  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王雲五再次提出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的建議。1970年 7月臺灣商務印書館完成《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的全部影印工作。  遵浙江省革委會指示,文瀾閣《四庫全書》被運往龍泉戰備書庫。至1976年12月方始運回,藏於浙江省圖書館孤山館舍。1971年  臺灣商務印書館決定繼續影印《四庫全書珍本》。  甘肅省榆中縣甘草店戰備書庫建成,文溯閣《四庫全書》移入保存。1972年  臺灣版《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完成印製。  《四庫全書珍本》4集出齊,共802種。瓶裝按原有冊數,共6555冊,精裝每集400冊,共1600冊。1974年  《四庫全書珍本》第5集影印完成,共158種。1975年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通稱《四庫全書珍本別輯》。1976年  中國大陸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1977年  臺灣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禁毀書為收錄對象,開始印行《清代禁毀書叢刊》(只印行數冊便告終止)。1980年  餘嘉錫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辨證》,由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  臺灣商務出版社印行《委宛別藏》(175種)。1982年 4月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共12集,連同「別輯」在內,共13集,收書1878種,15976冊,以冊數來算,約佔全書之44%。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正式列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整理工作逐步開始大幅度進行。 9月21日經臺灣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第8屆第10次常務會議決議通過,同意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2月2日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預約辦法。1983年  欒貴明輯《四庫輯本別集拾遺》由中華書局出版。1986年 3月28日《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工作全部結束。1987年  文津閣《四庫全書》入藏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專用書庫。  臺灣完成續修《四庫全書》的所需書目,準備續修這部歷史鉅著。1988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決定再次以臺灣影印本為底本,縮至32開重新出版,兩年出齊。  臺灣世界書局影印出版《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500冊)。1989年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國古籍善本書目》(5冊)。1990年  吳哲夫著《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  崔富章出版《四庫提要補正》(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 10月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歷史文化分會正式向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提出編纂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建議。 12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建議獲得通過,並列為國家重點出版項目。1993年 1月組成了以北京大學歷史系劉俊文教授為主任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 7月1日中華書局出版《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2冊)。  《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成立。清史學者王鍾翰擔任主編,目錄學家庭顧廷龍等學者出任《叢刊》顧問。1994年 3月《續修四庫全書》開始編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組織實施。 5月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出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總編纂,多名著名學者擔任該叢書顧問。  圍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出版,中國的學術界發生了一場大的論戰。 6月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與深圳市南山區政府簽訂投資《續修四庫全書》的協議,初期計劃投資8000萬元。 7月最終確定《續修四庫全書》的編纂出版方案。成立以顧廷龍、傅璇琮為主編,李致忠為常務副主編的編纂委員會。1996年 1月李學勤、呂文鬱主編《四庫大辭典》,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8月齊魯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38冊)。  上海人民出版社與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決定合作開發「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2月《四庫禁毀書叢刊》的編纂計劃獲得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的批准。1997年 1月《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下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0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200冊)由齊魯書社付印發行。1998年 4月《中華讀書報》以《討論:四庫全書該不該出光碟》的標題做了一個特別專題報道,連續刊載對《四庫全書》進行數字化所持有的正反意見。 10月武漢大學出版社與濟南匯文科技開發中心共同開發「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CD-ROM153張)。1999年 11月《四庫禁毀書叢刊》第1期的編輯、出版全部完成。共311冊(含索引),收書634種。 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與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推出「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原文及標題檢索版」(CD-ROM167張)。2000年  鷺江出版社和北京功德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影印線裝本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人民出版社與香港迪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又推出「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原文及全文檢索版」(CD-ROM183)張。  《四庫未收書輯刊》(301冊)出版發行。  湖南華天集團、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及嶽麓書社共同開發「四庫全書全文電子版」。  杭州出版社正式宣佈將收藏於浙江省圖書館的文瀾閣《四庫全書》進行影印出版。2001年 7月楊武泉《四庫全書辨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年 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續修四庫全書》(1800冊)。 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與香港迪志文化有限公司開發出「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網路版。 6月胡玉縉撰吳格整理的《續四庫提要三種》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2003年 5月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並列為國家重點出版工程。2004年 5月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工程啟動,投入經費約2800萬元,其中民間資本佔六分之五。每套約1700冊,定價42萬元,首印300套。 10月鷺江出版社和北京功德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文淵閣《四庫全書》以線裝本的形式推向市場。 12月超星數字圖書館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協助下,陸續對《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禁毀書叢刊》以及《續修四庫全書》等進行了數字化處理。2005年 1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影印出版《欽定四庫全書薈要》(500冊)。 8月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四庫禁毀書叢刊補編》,90冊共收書290種。 11月甘肅省在蘭州北山九洲臺新建了文溯閣藏書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