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國新政策衝擊,近期太陽能市場價格大幅滑落,不少太陽能廠6月訂單急凍,產能利用率也大降。業界人士指出,現在整體供應鏈中,大概只有電站端因零組件價格下探而受益。法人認為,對太陽能業界第3季的營運難以樂觀,但第4季有機會比本季好。

在臺灣內需市場方面,業者表示,由於上、下半年適用不同躉購費率,電站客戶要趕著在上半年完成併網,第2季前兩個月還有拉貨力道。但6月起業界大多預期後續零組件價格還會下探,且時程上眼見案件完工時要適用下半年費率,所以乾脆觀望,拉貨先緩一緩。

不過由於下半年還是要盡早完工併網售電,業界人士評估,後續國內市場還是會逐漸出現拉貨力道,相較於上游業者大多已陷入虧損,電站案件融資後的投資報酬率,還是可以盡量維持在兩位數百分比的水準。

投入電站建置業務的太陽能廠提到,由於屋頂與土地資源都有限,所以挑選零組件時,當然是以同面積可提供最高瓦數的產品為優先,目前是以單晶局部背鈍化(PERC)產品為市場主流,因此多晶陣營就會比較辛苦,除非報價很優惠,才會考慮選用相關產品。

同時,業者表示,在電池端由於部分生產線可切換生產單、多晶產品,所以相關廠商還有因應策略可降低市場大環境的衝擊,但單、多晶在矽晶圓端的生產製程不同,臺廠大多以生產多晶矽晶圓為主,因此現階段就面對艱辛的挑戰。

法人評估,當市價跌破業者的現金成本,就會有廠商減產,下游因此預期價格已逐漸來到底部,開始買進產品,就會讓報價又稍微拉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