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萬年表示,縣域和基層始終是深化醫改工作的重點,處於基礎性、先導性地位。

作者 | 子不語

來源 | 醫學界智庫

全國已建成縣域醫共體2388個!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5%左右,縣級醫院的門診與住院人次明顯增長;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

4月12日,國家衛健委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深化縣域綜合醫改的最新進展。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司長樑萬年介紹了全國深化縣域綜合醫改總體情況。

全國縣域內就診率85%

樑萬年表示,目前我國縣域綜合醫改取得顯著成效——自2015年全國縣域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以來,全國縣級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初步建立,總體運行平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不斷鞏固完善,同步推進編制人事、薪酬分配製度等改革。

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司長樑萬年 來源:中國網

會上,樑萬年公佈了這樣一組數據:

樑萬年表示,目前全國所有省份都已開展縣域綜合醫改的試點和推廣工作。其中浙江、山西兩省已經在全省全面推開,吉林、江蘇、安徽、福建、河南、廣東、寧夏、貴州等地積極推進試點工作。

樑萬年指出,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要依託縣級醫院500強建設500個醫共體。縣級醫院500強,即500個達到三級醫院水平的縣級醫院,可以覆蓋我國五分之一的縣,建設500個醫共體,即通過縣鄉一體化,將優質的服務傳遞到鄉鎮。

如何讓老百姓在基層看得好病?

浙江經驗獲贊

“一直以來,‘基層不強’是制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短板,也是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最大制約。”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介紹,爲此,浙江省把破解“基層不強”作爲首要突破口,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爲突破,推進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重組、體系重構、機制重建和服務重塑,實現基層服務能力達標升級,讓羣衆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 來源:中國網

一步,深化“雙下沉、兩提升”,利用城市醫院帶動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張平介紹,目前浙江已有54家省市級三甲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開展了緊密型合作,累計建成各種類型的醫聯體526個,通過“雙下沉、兩提升”,縣級龍頭醫院的管理、技術和服務能力全面增強。

第二步,推開縣域醫共體建設,既要“縣級醫院強”,也要“縣域醫療強”。2017年9月,浙江在11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探索整合縣鄉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體制機制。從試點地區的成效上看,縣級醫院急危重症搶救能力顯著增強:三、四類手術例數增長10%以上;鄉鎮衛生院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也增強了,三分之一以上恢復或新開了一二類手術,門急診和出院人次分別增長12%和22.3%,基層就診率提高6.1個百分點、達到67%。縣域就診率達到86%。

在此基礎上,浙江70個縣(市、區)全面推開改革,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衛生院組建成161家醫共體。改革後,縣鄉機構人、財、物等要素流動的渠道被打通,醫務人員的編制、崗位、身份等“藩籬”被打破,職稱評聘、內部考覈、績效分配等機制被激活,碎片化的資源被攥成了一個個“拳頭”。

第三步,落實“三個強化”,既要“基本醫療強”、也要“公共衛生強”。浙江在強化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面,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從“看病有錢”向“防病省錢”轉變。實行“1名全科醫生+1名專科醫生+1個簽約團隊”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機制,重點人羣簽約服務覆蓋面已經達到了73%。根據第三方評估顯示,羣衆對縣域醫共體的滿意度達97.8%,醫務人員滿意度達94.8%。

樑萬年也表示,浙江將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作爲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抓手,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綜合醫改,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借鑑。

(來源:國家衛健委、中國網)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End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