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眼中的美國與中美關係2011-09-15 04:54:40 來源: 瞭望東方週刊 有934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轉發到微博(5)

總體來講,受訪者對於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受訪者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倒退」和「肯定倒退」的人數比例累加不到6%。經貿、臺灣和能源被多數受訪者視作未來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或領域

一名美國遊客拍攝天安門廣場上的降旗儀式

由於中美關係是中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瞭解中國民眾對美國的認知、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尤為重要。2010年6至8月間,中國社科院「中國人看美國」課題組在全國8個城市就美國和中美關係問題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遵循簡單隨機抽樣的做法,本次調查依照地域分佈的原則,在沿海地區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內陸地區五個城市(蘭州、昆明、長春、自貢和長沙)發放了問卷。每個城市發放350份問卷,其中1/3在大學生中間發放,1/3在企業人員中發放,還有1/3在居民社區中發放。

問捲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受訪者個人簡況信息;第二部分內容是對國際問題的瞭解狀況的一般性調查;第三部分是美國和中美關係部分,由10個問題組成。這部分內容主要了解受訪者對美國的基本認識、美國影響力的變化、對美國和中美關係的認知和判斷。問卷的最後還專門留出空間,徵詢受訪者的意見或建議。

本次調查總共發放調查問卷2800份,收回有效問卷2687份,回收率接近96%。

「白宮」、「自由女神」、「華爾街」、「五角大樓」和「美元」被認為最能代表美國

問題一:對美國的瞭解程度

34.9% 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瞭解」或「比較瞭解」美國,還有近一半(47.4%)的人表示「一般瞭解」,只有17.6%的人回答「不太瞭解」或「不瞭解」。這說明中國民眾認為自己對美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儘管了解程度不高。

問題二: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

調查顯示,就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程度而言,認為「影響很大」或「影響較大」的受訪者佔到92%的比例,而認為「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的共有2.1%。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民眾對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影響力有著高度一致的看法。

問題三: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就中美關係的重要性而言,認為「很重要」或「比較重要」的受訪者比例達到90.7%,認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則只有1.3%,這反映出中國民眾普遍認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問題四: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

當被問及對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所持立場的看法時,認為「積極」或「比較積極」的受訪者共佔41.3%,認為「比較消極」或「很消極」的佔23.6%,而認為「一般」的則達35.2%,這反映出中國民眾此問題尚未形成較為一致的看法。

問題五:對美國的總體印象

調查表明,就對美國的總體印象而言,表示「很好」或「非常好」的受訪者達36.1%,認為「一般」的佔到48.8%,回答「比較消極」或「非常消極」的佔15%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民眾對美國的總體印象並不那麼消極。

問題六:最能代表美國形象的符號

當被問及心目中最能代表美國形象的符號時,「白宮」(26.5%)、「自由女神」(20.1%)、「華爾街」(8.5%)、「五角大樓」(7.4%)、「美元」(6.9%)位居受訪者回答的前5位。

如果將回復為「華爾街」、「美元」的比例累加起來,則佔到了15.9%。「白宮」的比例最高,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瞭受訪民眾認識到美國總統或行政當局在美國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將回復為「五角大樓」和「航空母艦」的比例累加起來,則佔到了10.4%。這些反映出美國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在中國民眾心目中的影響力。換個角度來說,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民眾平時關注美國的焦點所在。

問題七: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調查表明,就美國經濟出現的問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程度,認為「很大」或「比較大」的受訪者共達93.3%,認為「比較小」或「很小」的累計只有0.7%,這反映出中國民眾對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有非常一致的看法。

問題八:美國國際影響力的變化趨勢

受訪者認為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將「迅速上升」或「上升」的比例共佔20.4%,認為「基本持平」的佔56.3%,而回答「下降」或「迅速下降」的則佔23.4%。不難看出,多數受訪者認為美國將會保持或提升其現有的國際影響力。

問題九:如何看待普通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程度

在被問及普通美國人是否瞭解中國時,受訪者認為「很瞭解」或「瞭解」的人數共佔8%,回答「一般」的有39.8%,表示「不瞭解」或「很不瞭解」的共佔52.2%。除了不少人認為「一般」之外,接近一半的受訪者選擇「不瞭解」或「很不瞭解」,這說明相當部分的受訪民眾認為普通美國人對中國並不太瞭解。

問題十:普通中國人是否瞭解美國

在被問及普通中國人對美國的瞭解程度時,受訪者回答「很瞭解」或「瞭解」的人數共佔13.2%,有54.5%的受訪者回答「一般」,而回答「不瞭解」或「很不瞭解」的共佔32.4%。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選擇「一般」,說明不少民眾認為普通中國人對美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儘管這種瞭解程度還算不上較高。

問題十一:對當前中美關係的總體評價

共有15.8%的受訪者回答「很好」或「好」,回答「一般」的佔73.5%,回答「差」或「很差」的共佔10.7%。七成以上受訪者選擇「一般」,表明相當多的民眾對近年來中美關係的現狀持有比較客觀的態度,既看到兩國關係中的積極因素,也能認識到其中的不足和問題。

回答「好」的比例超過回答「差」的比例,回答「很好」的比例超過回答「很差」的比例,受訪民眾總的說來對中美關係的現狀持有比較積極的心態。

問題十二:對中美關係發展前景的看法

分別有9.3%和68.2%的受訪者認為中美關係將會「順利發展」和「曲折發展」,認為「不進不退」的佔16.5%,回答「可能倒退」和「肯定倒退」的分別佔4.8%和1.1%。

數據顯示,多數民眾對中美關係前景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尤其是選擇「曲折發展」的佔到68.2%,說明相當多的中國民眾已經習慣於中美關係多年來曲折發展的進程,對中美關係的前景具有某種較為成熟的認識。

問題十三:未來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或領域

在被問及未來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或領域時,受訪民眾認為經貿、臺灣和能源最重要的人數最多,分列前三位。35.8%的受訪者認為是經貿問題,25.7% 人指出是臺灣問題,還有17.5%的人表示是能源問題。

這些說明,在受訪民眾心目中,「臺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仍然非常重要。與此同時,經貿、能源問題也變得愈發重要,認為經貿問題最為重要的受訪者人數甚至超過了臺灣問題,值得關注。

問題十四:受訪民眾對處理對美關係的態度

今後中國應當如何處理中美關係?調查顯示,45.9%的受訪民眾主張「更堅持原則」,12.3%的人認為「無須改變」,還有41.3%的人建議「稍微靈活些」。

不難看出,無論是主張「更堅持原則」還是「稍微靈活些」,相當多的民眾實際上主張改變處理對美關係的方式,但主張「更堅持原則」的比那些主張「稍微靈活些」的更多一些。

問題十五:受訪民眾獲取有關美國信息的主要渠道

當被問及主要從哪些渠道獲得有關美國的信息,受訪民眾表示從電視獲取信息的有1999人次,佔到74.6%;1929人次表示主要從互聯網獲取相關信息,佔到72.0%;還有1372人次表示主要從報紙雜誌獲得有關美國的信息。而只有84人次表示主要通過出國訪問獲得有關美國的信息。

從受訪民眾的回復可以看出,電視、互聯網和報紙雜誌是中國民眾獲得有關美國信息的重要渠道。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是,近年來,中國互聯網和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各種傳媒手段加大了對國際事務和美國的報道。這些傳媒成為中國民眾瞭解外部世界和美國的重要渠道。

在被問到中國今後如何處理對美關係時,中國民眾明顯出現了分歧

通過對於這次問卷調查數據的仔細分析,我們大致可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中國民眾對於美國國際地位及其影響力有著充分的認知。高達90%以上的受訪民眾認識到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此相對應,超過90%的民眾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很大」或「比較大」的影響,這表明中國民眾對於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有著高度一致的共識。畢竟,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大背景下,普通民眾對此同樣有著更為強烈的感受。即使在美國經濟陷入低谷之際,還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將會保持其現有水平的國際影響力,甚至還有超過20%的民眾認為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迅速上升」或「上升」。

儘管過去一年多來中美雙方摩擦增多,但中國民眾對於美國的總體印象並沒有變得十分負面。調查顯示,接近一半的受訪者對美國的印象「一般」,沒有明顯的好惡,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民眾對於美國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所作所為。這與前兩次的民調相比,變化不大。

在受訪者心目中,白宮、自由女神、華爾街和五角大樓最能代表美國的形象,這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影響力。這和2008年的民意調查相比,既有一定的一致性,也出現了些許變化。在前一次民調中,當被問及最能代表美國形象的符號時,受訪者的回答中,好萊塢、白宮、華爾街和自由女神名列前四位。其中,超過一半(54.9%)的受訪者認為好萊塢最能代表美國的形象,位列第一;而此次民調中只有4.8%的受訪者持有這樣的看法,排列第七位。

就整體上來看,中國民眾對於中美關係的看法比較客觀理性,沒有明顯的極端傾向。接近90%的受訪者認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大多數受訪者對於當前中美關係的看法謹慎,高達69.5%的民眾對當前中美關係的總體評價是「一般」。而高達62.7%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中美關係將「曲折發展」,這表明相對多的民眾對於中美關係的現狀有著相對客觀的態度,既看到兩國關係中的積極面,又能認識到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講,受訪者對於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受訪者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倒退」和「肯定倒退」的人數比例累加不到6%。經貿、臺灣和能源被多數受訪者視作未來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或領域,這和前一次的調查結果大體一致。不過,經貿和臺灣的重要性互換了排序,經貿問題超過臺灣問題被受訪者認為是未來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這或許和近年來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中美經貿摩擦加大、而臺海局勢相對平穩的大背景有關。

調查再次顯示,電視、互聯網和報紙雜誌是中國民眾瞭解美國的三大渠道。這和前兩次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不過,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呈現趕超電視的勢頭。這表明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通過上網來瞭解外部世界,瞭解美國。

就性別而言,男女受訪者對各種問題的看法沒有明顯差異,甚至有趨同的趨勢。而在以往的調查中,在如何處理對美關係的問題上,男性更趨強硬,而女性相對靈活。

在絕大多數問題上,各個年齡段受訪者的看法並無明顯差異。多數受訪者對於中美關係的前景持有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老年受訪者對於美國的印象較差,態度也稍稍強硬。而中青年受訪者瞭解、接觸美國的渠道更多,視野更為開闊,對於美國的認識多元化,對於美國及其影響力的認可度更高。這種微妙的差異也在前一次的調查結果中顯現出來。

內地和沿海兩地民眾的看法差異不大,只是有些許的不同。在多數問題上,兩個地區受訪者的觀點相差不大,只是有些細微的差異,但這種差異具有特定的含義。沿海地區更多受訪民眾中將華爾街列為美國的符號,而內地則更多將五角大樓列為美國的符號,這表明沿海人士更關注經濟層面,而內地則更看重美國軍事。

與此相對應,更多沿海人士將經貿視作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或領域。沿海地區受訪者的觀點相對一致,而內地受訪者的觀點有些分散,內地受訪者「不知道/不清楚」或「不回答」的比例更高。這一方面反映了內地受訪者可能相對來說對美國和中美關係的瞭解不多,另一方面也許有其他看法。

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著民眾對國際問題的看法。調查分析顯示,在多數問題上,大專以上、以下兩類受訪者的觀點相差不大,但大專以上學歷被調查者的觀點相對集中和一致,共識度更高,而大專以下受訪者的看法則有些分散。這和前一次的調查結論相吻合。

不同職業或不同收入層次的普通民眾在有關美國和中美關係問題的主流看法上有一定的共識,但他們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又存在一些細微的差異。這是共識下的差異。比如,職業會影響受訪者看待美國和中美關係的視角,從而在看法上出現差異。相形之下,所受教育程度對於民眾看法的影響較職業和收入的因素更明顯。

(本文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