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寫「聊齋」,與揚州有割不斷的關係,可以說,揚州是他開展文學創作的始端。

蒲松齡在31歲時(康熙九年,1670年)時,應同鄉學友,時任揚州府寶應知縣的孫蕙之邀,來寶應做幕僚。雖然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但寶應的歷史,寶應的傳說,卻勾起了這位「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篇」的大文學家的興趣,並努力從史志與民間蒐集奇聞異事,成為他創作的素材。

據文史專家稱,聊齋故事中,直接與寶應生活有關的,至少有三十篇。

如「秦檜」中的豬身上有「秦檜七世身」,就源於《寶應縣誌》中牛背上的「李虎七世身」。《蘇仙》中蘇女凝視河裡苔蘋而孕的故事,源於《太平廣記》中唐代寶應沈氏女浣紗時不覺而孕,如《丐仙》中乞丐酣然臥火中,就源於《寶應歷代縣誌類編》中一老人燃麥麩取暖引火,而老人「體膚無恙」的記載。

同時,蒲松齡在寶應結識了一位紅顏,開始一段精神之戀,而聊齋中女性形象,都可找到這位紅顏影子。

後來,蒲松齡返回故鄉,一發不可收拾,廣泛深入蒐集民間傳說及奇聞異事,終成大作。


鬼狐仙怪的傳奇故事歷來是中國文人所熱衷表現的主題。而把這人鬼天地的故事描繪到極致的,莫過於《聊齋志異》。這部內容豐富的著作是清代作家蒲松皊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其中包含小說431篇。

一、來源

據說當年蒲松齡為了寫成這部驚世之作,在家門前自擺茶攤,免費給南來北往的過客提供休息之處,同時從往來之人口中廣泛蒐集奇聞逸事,日積月累,終於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小說也因為來源於最真實的民間生活而無比生動鮮活。

《聊齋志異》繼承和發揚了六朝志怪小說和唐傳奇小說的藝術傳統,標誌著我國文言短篇小說創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峯。在《聊齋志異》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或者是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夢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比如《促織》、《席方平》、《商三官》;或是因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篇

二、寓意

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府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或是對人間堅、純潔的愛情以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讚美,比如《鴉頭》、《細侯》等;或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言故事,具有啟示意義,比如《畫皮》、《嶗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不但在思想上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於藝術品質上評判,還是一部積極浪漫的小說集。這種浪漫精神,主要表現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其中講述的大量鬼狐精靈與凡人的戀愛故事,具有十足的浪漫情調。

這些故事也讓讀者記住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比如紅玉、嬰寧、嬌娜等。而且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大量上天入地、縹緲變幻的虛構情節,衝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以蒲松齡的這部《聊齋志異》為始,開闢了中國小說史上的新時代。不僅如此,《聊齋志異》更以強大的魅力,進一步影響到美術、戲劇、曲藝、電影、文學等眾多領域的創作,比已經為人熟知的聶小情、嬰寧、阿寶、席方平、嶗山道士等人物形象千百年來被人們 口耳相傳,津津樂道。

這便進一步促使《聊齋志異》家喻戶曉並走出國門,成了海外許多國家的讀者競相欣賞的短篇名著。


——END


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來源,跟他的文學修養,個人愛好,生活處境是密不可分的。

1.經史傳家,尤好《莊》、《列》,為蒲松齡打下了堅實的文學修養。

蒲松齡的父親蒲磐青年時期致力於舉業,因無成就而去儒經商,於是他把金榜提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託在了他的兒子蒲松齡的身上。蒲松齡在強烈的求知慾下,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無不涉獵。他天資聰穎,過目成誦,無論是經,是史,是詩,皆一點即通。《莊之》、《列子》、《史記》中的《遊俠列傳》、《李太白集》,這些作品中神奇瑰麗的想像,馳騁縱橫的文筆,顯然給蒲松齡以深刻影響,為《聊齋志異》提供了滋養。

2.雅愛搜神,善於創造為蒲松齡提供了創作素材。

正因為在少年時期就深受《莊子》等書裏幻化離奇的故事的影響,所以蒲松齡「雅愛搜神」。從對《聊齋志異》的分析來看,蒲松齡的創作主要取材來源有三種,即:(一)收集民間傳說(包括朋友間談狐說鬼,郵筒相寄);(二)直接取材於當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或現實生活;(三)以前人或同時代人記載的野史佚聞為創作憑藉。這些素材都是蒲松齡有心收集的,是他雅愛搜神的結果。

在上述三種來源以外,我們還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一些膾炙人口、流傳極廣、影響很大的故事,如《嬰寧》、《小翠》、《紅玉》、《夢狼》等等,作者並沒有在篇末註明是聽某人講的,也沒有多少根據,說明它們是蒲松齡的獨創,是這位藝術大師卓絕才華的集中表現。它們是蒲松齡從自己對社會的觀察出發,以全部心血熔鑄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

3.書寫「孤憤」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動機。

蒲松齡幻想著通過科舉制度的途徑出仕,然而初顯才華以後,緊接著而來的卻是屢遭挫折,最後也只得到了一個「歲貢」的虛名。他除了短期到江蘇給人做幕僚外,終生在山東農村生活。他始終沒有放棄高升的幻想,然而隨著幻想的破滅,他這個處於下層的小知識分子,直接地廣泛地觀察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這種觀察裏自發地生產了「孤憤」之情以成了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動機。

對於《聊齋志異》的評價,歷來評價很高:

1.《聊齋志異》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極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峯。

2.《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3.《聊齋志異》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歌頌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的愛情,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具有非常進步的思想意義。這也是它得以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


《聊齋志異》這部小說是根據當時歷史現實砰擊邪惡申張正義而作。

頌揚了人民誤解的「狐狸精」也有正義良知,而冠冕堂皇的「高貴族」邪惡不堪。是一部好作品。


聊齋志異,雖是零碎神話,也是懲惡揚善好書藉。


聊齋志異是一部名著,作者:蒲松齡,他編寫出鬼怪故事諷刺了當時的社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