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男性前列腺癌隨城市化發展程度正在逐漸上升。12月9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國內著名泌尿外科專家葉定偉教授在「第七屆上海泌尿腫瘤國際論壇」上透露上述消息。「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呈現明顯的城鄉差異特徵,兩者差距將近10倍,且城鄉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效果差異顯著,總體治療效果距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葉定偉同時指出,在上海地區,前列腺癌已經位列男性常見腫瘤第5位和泌尿腫瘤第1位。在他看來,前列腺癌發病譜的顯著改變與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密切相關,人均壽命逐步提高,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逐漸西化,都會導致前列腺癌這種「富貴癌」的高發,而早期的篩查和診斷必不可少。前列腺癌大城市發病率是小城市的4倍葉定偉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指出,世界權威癌症統計數據雜誌《CA Cancer J Clin》統計表明,美國2017年新發前列腺癌病例161360人,佔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19%),新增前列腺癌死亡人數26,730人,佔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三位(8%)。中國2015年新發前列腺癌病例60300人,新增前列腺癌死亡人數26600人。依據2017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癌症數據,前列腺癌隨城市化發展程度逐漸上升,大城市男性應提高警惕,大城市前列腺癌發病率17.26/10萬(居大城市男性癌症發病率第五位),中等城市8.51/10萬,小城市<5/10萬,大城市發病率幾乎是小城市的4倍。「這首先與年齡有關,當前人均壽命逐步提高,發病的可能性逐步增大。其次與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前列腺癌是一種『富貴癌』,前列腺癌發病譜的顯著改變與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密切相關,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逐漸西化,都會導致前列腺癌的高發,最後這也與大城市醫療技術的先進、診斷篩查檢出率相對高有關。」葉定偉表示。葉定偉進一步指出,我國城市地區的前列腺癌癌高峯自60歲開始,相比於美國50歲的前列腺癌發病高峯要延後10歲。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人均壽命正在延長,如上海市65歲以上人口已經佔總人口10%以上,可以預測前列腺癌的絕對發病數的顯著增長。50歲以上男性等三類人羣為高危「大城市和小城市前列腺癌發病率的差異,與我國的前列腺癌癌早期診斷率低、區域診療水平參差不齊密切相關。」葉定偉指出,目前,轉移性前列腺癌仍為不可治癒的腫瘤,但我國多中心研究資料提示,我國初診前列腺癌患者僅有1/3為侷限性病變,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由於疾病分期晚而喪失了根治機會。他認為,對高危人羣進行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總體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當前,葉定偉帶領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腫瘤專業委員會前列腺癌學組制定了「前列腺癌篩查中國專家共識」。對前列腺癌高危人羣要儘早開展基於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血PSA檢查是檢測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標。葉定偉指出高危人羣主要有三類,一是年齡超過50歲的男性,二是年齡超過45歲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此外,男性如果年齡在40歲時,PSA指標大於1ng/ml的男性也要引起注意。在此基礎上,葉定偉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發起了「2017泌尿腫瘤基層巡講暨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切實推進中國高危人羣的前列腺癌篩查工作。而在上海,依靠「醫聯體」模式推動基層市民篩查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一項有益嘗試。「社區和醫院的聯動必不可少。」葉定偉表示,今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已在篩查試點,寶山區月浦衛生服務中心開始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工作,並逐漸推進,聯合寶山區羅店醫院,形成了「醫聯體」內部聯動;同時,依靠社區志願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支部活動,將篩查工作向社區推進,篩查工作組進入了上海市內的6個社區,直接面向廣大羣眾宣傳前列腺癌防治知識,並開展前列腺癌篩查。在醫院帶動和指導下,長寧區北新涇社區衛生中心也即將開展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工作。包括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泌尿外科的史本康教授團隊在內的國內各大知名泌尿外科團隊也已開展精準篩查工作。截至目前,在上海市範圍內高危人羣中,已經632人得到精準篩查,84例有檢測指標異常情況,但均為早期,部分確診患者在穿刺活檢的前提下,均已進行根治手術治療。「在84例初篩異常的居民中,還有部分並沒有進一步診斷,特別是穿刺,而大部分人要麼不重視,或者『恐癌』心理作祟,延誤了病情,最終影響治療效果,這是我們最擔心的。」葉定偉表示,希望居民都能重視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在此基礎上才能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