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的金縷玉衣不只一套,較為完整的有十幾套。其中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被選入首批64件(套)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劉勝之妻竇綰墓也有金縷玉衣出土,就外觀來看,竇綰的金縷玉衣其實比劉勝的更美觀。

  • 劉勝的金縷玉衣,河北省博物館

長188釐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絲約1100克。與玉衣同時出土的有鑲玉鎏金銅枕、玉眼蓋、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門塞,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所以,劉勝的金縷玉衣是我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 竇綰的金縷玉衣,河北省博物館

竇綰的墓除了金縷玉衣外,還有一件精美的鑲玉漆棺。

  • 鑲玉漆棺復原圖

河南永城芒山鎮僖山漢墓出土了2件金縷玉衣,1件在河南博物院,1件在商丘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的金縷玉衣的玉片顏色較為特別,很漂亮,整體也很和諧。

  • 河南博物院金縷玉衣

  • 商丘博物館金縷玉衣

南京博物院也有一件金縷玉衣,具體出處不詳,館內並無說明。1968年在徐州曾出土一件銀縷玉衣,但目前並不在館內展出。

徐州博物館也有金縷玉衣,和南京博物院的這件非常相像。但明顯的,徐州博物館這件的部分玉片是綠色的,很漂亮。玉片的整體情況也較好。

同時,徐州獅子山漢墓還出土了一件鑲玉漆棺。其奢華程度不亞於金縷玉衣。

國家博物館也有金縷玉衣,是河北定縣40號墓出土,墓主人是中山懷王劉修。劉修墓除了有金縷玉衣出土外,還有九竅塞、麟趾金1塊、馬蹄金2塊。

  • 國家博物館金縷玉衣

上海震旦博物館也有金縷玉衣。出處不詳。

除了這類貨真價實的真金的金絲串起的「金縷玉衣」,還有足以以假亂真的「鎏金銅縷玉衣」。這應該是東漢諸侯王的小把戲,因為不準許用金縷玉衣,所以,就用「鎏金銅縷玉衣」代替吧。如東漢時期河北定縣北莊的中山簡王與其妻用的就是「鎏金銅縷玉衣」。出土的這類東漢「鎏金銅縷玉衣」應該在10件以上。

  • 中山簡王鎏金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與貴族死後穿的特殊的殮服。在《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皇帝用金縷玉衣、諸侯王、貴人、公主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玉衣。(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姐妹稱為長公主,大貴人應該是跟先帝有關吧。)所以,金縷玉衣應該是皇帝的專屬,然而西漢時尚未有嚴格的要求。東漢時才逐漸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

一件金縷玉衣的製作成本

以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為例,由於盜墓者已經將金絲抽走,玉衣受到了損壞,最終經過修復,修復後的玉衣由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等十餘部件組成,玉片總數為4248片,穿綴玉片用的金絲重1576克。

玉衣的材料並不難得,難的是製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經過鋸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個孔,以便後面串連起來。一名普通工匠製作一件金縷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時間,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縷玉衣相當於100戶中等收入人家的財產總和。

除了金縷玉衣,還有銀縷玉衣、絲縷玉衣等,絲縷玉衣以紅色絲線連接,也是挺好看的,如廣州南鉞王墓的。但是,紅色一般代表喜慶,用玉玉衣似乎有點不合適呢。

  • 南越王墓絲縷玉玉

我是阿斗,喜歡閱讀,喜歡逛博物館。歡迎關注!


去年1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週年特展」上,河北博物院所設展覽,便展覽了中國發現的第一件完整金縷玉衣,即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此衣是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金縷玉衣為什麼如此珍貴?是做什麼用的?又是怎麼興起來的呢?

劉邦建立西漢後,在西漢初期,因為秦末戰爭連綿,楚漢相爭又4年,生產嚴重受損,老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為此,漢初的統治者開始提倡節約,對於喪葬這塊也是如此,漢文帝就曾專門發過提倡薄葬和短喪(減少辦喪事的日期)的詔令。

然而,到了漢武帝的時期,由於生產的恢復,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強大,皇族、權貴的奢侈之風便陡然興起,奢侈的最重要表現,就是厚葬之風的加劇,而厚葬最奢侈的表現,就是金縷玉衣的橫空出世。

玉衣即玉匣,就是作死人的殮衣之用的。漢的前世和後世,殮衣大都是布或帛為材料,但西漢的貴族卻用昂貴到奢侈的金縷玉衣,真是奢侈至極。這一風氣來源於先秦時期的含玉習俗,當時的人崇尚玉,認為玉石是神的化身,能驅鬼辟邪,很多人生前死後,都會佩玉,有還將玉放到死者的口裡陪葬。到了西漢,人們不僅認為玉能驅邪,還能防止屍體腐敗,因此又由含玉發展到穿金縷玉衣下葬。

其實,玉衣不單有金縷玉衣,還有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縷玉衣。這是分別用金線、銀線、銅線、絲線,將加工後的玉片穿結而成之故,用各種材料的線穿玉片縫結而成的玉衣,開形狀如同鎧甲,昂貴無比。

不僅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著名,河北定縣出土的中山孝王劉興的金縷玉衣也相當有名。我們可以通過對劉興金縷玉衣的分析,看看金縷玉衣到底有多麼奢侈。劉興的玉衣長1.83米,包括頭部、上身、雙臂、雙手、兩腿等各部分,共用玉片1203塊,金絲達2580克。

劉興的金縷玉衣,玉片大多為梯形或長方形,有少數三角形或不規則的四邊形,這當然是根據所在部位的需要而變化的。玉衣的所有部件,都是用金絲縫結的。每塊玉片上鑿有4個小孔,用來穿絲的,金絲穿過玉片,作十字交叉,再擰成一個麻花,再從左到右,向下盤成團結。玉的正面,都經過了拋光,顏色十分協調。製作這樣一件金縷玉衣,如果是一個非常熟練的玉匠,也要10年功夫,無論材料和人工,都可見它價值的昂貴。

在漢朝,不但是皇帝,諸侯王,就是其他權貴,也都有死後穿金縷玉衣下葬的習慣,這種風氣,在當時相當流行,穿金縷玉衣下葬,在當時極為普遍,當然只侷限於皇族和權貴,其他人即使想穿,也穿不起。近些年,陸續在河北、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湖南、廣東等地,都有金縷玉衣出土。據估算,近年各地出土的金縷玉衣達30多件,包括絲縷玉衣1件,銅縷玉衣12件,銀縷玉衣8件,金縷玉衣9件。

玉衣是當時厚葬之風的反映,當然,也僅只流行於西漢。後來,這種風氣受到了社會的猛烈抨擊,不久,西漢滅亡,金縷玉衣就慢慢在喪葬中消失了。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是帝皇與高級貴族的等級象徵。這個自行百度即可。

金縷玉衣擁有高超的技術含量,工藝品質量沒得說。玉,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民間有俗語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世。可見一斑。

而金縷玉衣則被統治者認為可以始其屍骨不化,永世長存,甚至是被玉孕養復生。而至今挖掘出來的金縷玉衣中,卻有幾件確實裡面沒有屍骨骨灰的存在,有人說是衣冠冢有人說是假墓,當然這也是眾說紛紜了。

話說盜墓賊為何不盜金縷玉衣?其一是太大了,不好搬運,畢竟這是殺頭的勾當。其二也是這個玉了。一般認為被貼身存放的玉,帶有人的精氣,而死者的玉為最,不詳。

耐人尋味的是,金縷玉衣被叫停竟是由三國時期的曹丕所令。我們都知道,曹操發家致富便是盜墓。一把洛陽鏟至今仍是盜祖,呵呵。而那個年代,能挖掘的更多的便是漢代的墓穴了吧?為何偏偏叫停金縷玉衣,無可得知,可能是有什麼祕聞吧。

而題主所問在哪個博物館,有點多,自行百度。


天津博物館館藏金縷玉衣,也是我國現存出土復原較為完整的一套


金玉不腐不朽


是漢代規格最高喪葬殮服,因為當時迷信玉能讓戶骨不朽。


是古代貴族 皇室去世後的葬服 中國現有一套保護完好的 在長沙博物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