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於各種古裝劇的小編我,近段時間被電視劇《延禧攻略》圈了粉。?除了每天讚歎我們「黑蓮花」令主子的高智商以外。整部劇的服裝與首飾的考究程度,也將成為清宮劇的新標杆。想必各位追劇的朋友們也能深刻體會到於媽的良苦用心。

整體色調摒棄了以往高飽和度的阿寶色宮廷風,啟用了高級感十足的莫蘭迪色,視覺效果無處不散發著靜態的和諧美。

人物的服裝和首飾,更是有許多非遺的傳統技藝保駕護航。緙絲,點翠,絨花的運用。力爭還原該劇的「歷史原貌」。

現在我們來聊聊助攻各宮娘娘的精美首飾吧!?

清代后妃冠服上的金玉珠寶,載入《大清會典》的有:

朝冠,金約,耳飾,領約,吉服冠,朝珠等六項

乾隆帝嫡妻,富察氏,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1·朝冠

皇后夏朝冠,前式

皇后夏朝冠,後式

以皇后朝冠為例:「......頂三層,貫東珠各一(東珠:滿語為」塔娜「清朝將產自東北地區的珍珠稱為東珠,用以區別產自南方的珍珠)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一、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貓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 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未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絛二、未綴寶石。」

2·金約

金鑲青金石金約,外徑21.50cm,內徑18.60cm,最厚1.20cm。清宮舊藏

金約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是所佩戴的頭飾之一。類似咱們現今社會的發卡。清代文獻寫為」額箍「,滿語為」gidaku",其詞是由「gidabumbi"這個詞發展而來的,原意為」箍住「。在佩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髮。金約由金箍和後部所垂綴的珠串兩部分組成。以其上鏤雕的金雲紋和鑲飾的珠寶數目以及所垂掛珠的形制后妃地位等級的高低。

金鑲青金石金約,《皇朝禮器圖式》乾隆年內府彩繪本

皇太后,皇后的金約後垂珍珠五串,以青金石等作為節點,將珍珠分為上下兩段。謂之五行二就。此外,皇貴妃,貴妃為三行三就。妃,嬪三行二就,依次遞減。

3·耳飾

一耳三鉗:是清代滿族婦女的耳飾的佩戴習慣。耳鉗即」耳環「。滿族舊俗:女孩子出生後,一耳穿三孔戴三鉗,稱為「一耳三鉗」

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年選秀女時,乾隆帝曾說:「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己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戴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清代后妃佩戴耳飾同樣有身份等級一別。穿朝服時,皇后所戴耳環各鑲三顆東珠,妃嬪所戴,嵌一對珍珠。平日穿常服時,佩戴隨意

4·領約

不得不說領約這類首飾,是迄今為止播出過的清宮劇裏首次亮相的領約,又稱項圈。從字面意義就不難看出他的用途。它是用於領間衣服的一種飾物。在朝廷正式規定的儀服制度中,領約為后妃朝服的配套飾物之一。以所飾東珠的數量以及兩端所垂的絛帶顏色區分等級。


5·吉服冠

依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女吉服冠不分冬夏,都是薰貂皮製,綴朱緯。」上至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婦的帽,除了冠頂的珠寶有所不同外,其他制度均相同。如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冠頂鑲東珠。福晉等用紅寶石,一品命婦用珊瑚。

郎世寧繪 令妃畫像 後被嘉慶帝追封為 孝儀純皇后


6·朝珠

皇后的朝珠須佩戴三盤:東珠一盤正佩於胸前,其餘珊瑚朝珠兩盤交叉於胸前,由左右肩斜掛至肋下。且女性所戴朝珠兩串記唸的一側放置在右胸前。與男性的佩戴方法正相反。此外,只有皇太后,皇后纔可以佩戴東珠穿成的朝珠。皇貴妃以下至妃位的佩戴均為蜜珀朝珠一盤,珊瑚朝珠兩盤。嬪位以下至鄉君為珊瑚一盤,蜜珀兩盤。

電視劇裏唯一一組找到的一張朝珠三盤的圖

《延禧攻略》在愛奇藝的播出已過大半,小編和廣大觀眾一樣都沉迷追劇不能自拔。關於本文還有許多后妃首飾的品類,沒有提及到。喜歡此文的各界朋友,歡迎關注我們下期內容,從《如懿傳》裏繼續探密清宮后妃首飾的故事!

轉載聲明

本站作品的版權皆為作品作者所有。

本站文字和內容為本站編輯或翻譯,部分內容屬本站原創,所以轉載前務必通知本站並以超鏈接形式註明內容來自本站,否則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本站內容歡迎分享,但拒絕有商業目的的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珠寶故事研究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